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渤海上京城的建筑文化既受到了唐王朝的深刻影响,又保留了渤海国作为地方政权的特色.上京城的建筑理念由优越理想的地理环境、 借鉴学习的唐代建筑、 继承自身宫殿的建筑格局构成.宫殿布局深受唐朝的建筑文化影响,在吸收借鉴唐朝的建筑文化后加以改变突破,加入了体现自己本民族特色的元素.渤海国在修筑城门时将自己的文化特色与唐文化融会贯通,才形成了上京城不同的城门特色,也是渤海建筑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渤海上京城建筑文化具极大的历史、 政治研究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靺鞨是我国东北的古代部落之一,渤海人的直接先世。早在公元一千纪前半期,靺鞨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具有北方风格的民族文化,并于公元七世纪建立了我国唐代东北的地方政权之一——渤海国(公元698——926年)。靺鞨人的文化与历史同古老的中华各族(尤其是汉族人)有着渊远流长的联系。弄清这一古代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对我国东北史研究,尤其是对渤海史研究,具有极其  相似文献   

3.
讨论渤海国文化是当前学术文化界的热点与难点。深入编研渤海历史文献,分析渤海国的成功经验,弘扬渤海国的抗争奋进精神,总结渤海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对研究渤海文化的发展趋势、策划渤海国文化系列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讨论渤海国文化是当前学术文化界的热点与难点。深入编研渤海历史文献,分析渤海国的成功经验,弘扬渤海国的抗争奋进精神,总结渤海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对研究渤海文化的发展趋势、策划渤海国文化系列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诸多兄弟民族中间,即包括在现今东北地区建立了渤海国的中世纪通古斯满语部族——靺鞨。公元713年,唐玄宗改称靺鞨为渤海。实际上,靺鞨与渤海只不过是一语异译而已。早在渤海建国(公元698年)以前,其先世部落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等即同中原人建立了唇齿相依的族际关系。他们在经济上彼此取长补短,在文化上相互学习交流。同其他兄弟部族一道,共同创造了古代与中世纪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6.
渤海国是7~10世纪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繁盛期的渤海国疆域辽阔,广涉现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朝鲜半岛北部等。因此,渤海国研究在申、日、俄、韩、朝等国都受到广泛的关注。把目光锁定在日本,从代表性学者的研究中,观察他们是如何看待“靺鞨”及“靺鞨国”的,从深层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最终达到理解日本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的“罕肯拜舞”是由商殷代和渤海国的古老传统的宫延舞演变和发展而来。今天已经成为现代和古代相结合的大众化的民间喜闻乐见的舞蹈。  相似文献   

8.
王旭 《黑河学刊》2013,(10):73-74
渤海国存在于隋唐时期,与辉煌的中原文明相似,也创造了非凡的文明。在与域外的交往中,渤海国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其他文明,也促进了文明的融合。本文从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入手,探讨他们交流的基础、交流的主要议题、以及交流理念等问题,以此说明渤海国在地域文明交流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法国著名汉学家的葛兰言,对作为异文化的<诗经>进行剖析,从道德教化及歌谣溯源的角度颠覆了传统注释家关于<诗经>的道德教化使命的观念.他将<国风>作为远古情歌看待,并把它们与古代全民节庆联系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葛兰言所强调的<国风>的民间性、非道德化以及所涉及的狂欢节庆的探讨来理解<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对诗经的研究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渤海国遗址是牡丹江市以及黑龙江省旅游的珍贵文化资源,充分开发渤海国遗址资源十分迫切。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该遗址旅游的SWOT分析表明:优势在于其原生性,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劣势在于历史遗存少,知名度低。要通过市场化运作,保护性开发;增强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区域联动发展等开发策略,推动渤海国遗址旅游开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大米合作社原名为渤海水稻协会,由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供销合作社创办,地处风光秀美的镜泊湖畔、唐代古城渤海国境内.自2002年8月正式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3860多户、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近10万亩.  相似文献   

12.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册封体制之内。隋朝时期,古代日本的朝贡目的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以前的寻求中原王朝的庇护变为从中国移植先进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文物制度,朝贡的动机从政治角度转到了文化层面,从而使得两国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也为以后两国的交往打下了一个基调,为唐朝时期两国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立近229年的渤海国,共设五京十五府,以往学者对于渤海政区的探讨,多集中于对各个府址地望的考辩,但对渤海各个京府内部设置,如经济、文化与政治状况的讨论涉及较少。以渤海国的扶余府为例,从扶余府的经济状况与政区要素两个方面浅析扶余内部的建制状况,可以较好地复原扶余府内部社会经济具体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魅力中国》2010,(23):334-334
英美等国在学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入发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积极因素,对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秦菲 《黑河学刊》2011,(12):69-70,127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26年灭了渤海国。为了安抚与治理渤海遗民,辽朝对渤海遗民采取了比较温和的统治政策。在政治上,辽建立东丹国,允许渤海人入仕为官,与渤海人联姻;经济上,待民宽简;军事上,驰渤海击鞠之禁,组渤海军;社会风俗上,渤海人日益同契丹人同化。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国及其在滨海地区的文物》系沙夫库诺夫撰写的一部有关渤海国的专著。1968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仅发表《导言》部分。导言渤海国的厉史(公元698一926年)和它之前的袜竭和抱娄部落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棘揭和艳娄的历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自治政权虽偏居东北一隅,但存在二百余年,这主要得益于"稻米经济区"的形成并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稻米经济区"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也离不开渤海国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展开"以水为中心"的稻米生产,并强化特色水利、水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物产资源开展对外贸易,包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主动对外交流,为其和平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横贯哈萨克斯坦全境,阿拉木图更是扼控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长期充任中西方贸易的重要中继站.本文详细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和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并从经济、文化等角度讨论哈萨克斯坦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介绍中哈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现状,介绍"新丝绸之路"和哈萨克斯坦在其中的作用,并展望"新丝绸之路"上哈萨克斯坦将承担的更大的作用.由于这个论题涉及范围的模糊性,笔者特地选择从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五国之一对丝绸之路核心国中国的影响的视角来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一五”建设资金的再认识董志凯尽管当代经济学家在新的研究成果中,把全面产业结构转变看作经济发展的越来越重要的条件,①然而中国在50年代初期,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开始之际,资金投入仍是产业结构转变的前提。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加之...  相似文献   

20.
国古代诗学在其结构形态、批评对象、诗学理念及审美追求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古代诗学有着与生俱来的亲缘纽结,因此整个韩国古代诗学中流溢着无法抹却的中国情结。虽然二者存在着众多相似、相类之处,但韩国古代诗学绝非中国古代诗学的简单移植与翻版。韩国古代诗学接受中国古代诗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中国古代诗学进行"主体间性"批评的过程。二者之间是一种共同参与,一种主体的分有、共享或一种共同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