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散落的棋子     
民族大迁徙是贵州山地上最为恢宏的仪式。对于许多贵州山地民族而言,他们现在安身的地方,并不是真正的祖居地。因为祖先的迁徙,才使得他们与贵州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对于后世子孙而言,“祖源地”才是他们文化的根基,是“历史记忆”和“文化想象”的凭依。——张晓松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地民族与现代化胡朝映贵州山地民族,指生活在贵州山区的各民族,他们具有适应自然、战胜自然的顽强能力,在苍山如海的贵州高原,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物资匮乏,他们以极其原始的生产手段维持生计,繁衍子孙,把人类的足迹留在了这贫困的地方,但他们远离现代化处...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人口稀少,现有人口4,132人。“鄂伦春”一语,意为山岭上的人。历代统治者都把鄂伦春民族视为“野人”,汉族和其它民族称为栖林人。据秋甫所著的《鄂伦春人》记载,解放前鄂伦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基本处在原始氏族末期,他们过着一人一马一条枪,兽皮作衣,兽肉为食,住“撮罗子”,经常迁徒的游猎生活。狩猎生产以“乌力  相似文献   

4.
刘晓 《魅力中国》2010,(3):300-301
苗族是中国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喜欢迁徒的民族,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南部。苗族服饰是苗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苗族的服饰文化记录着苗族历史的足迹,是苗族历史的活化石苗族服饰中的图形纹样的构思、设计、造型不仅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活化石”,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密码留住这些非遗项目,就是留住我们民族传统的“根”,文化的“魂”要保护好非遗项目,前提是保护好那些非遗传承人,他们才是大地文化的制造者、承载者、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吴曦 《中国西部》2013,(29):36-49
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毫不夸张地说,李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传统文化的折射点”。1939年,“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后,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相继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林 《中国西部》2010,(7):124-125
对于四川的餐饮而言,输出不应该采用“标准化”输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川菜的输出,而是作为“文化”的输出。川菜输出之战,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8.
青海高原古羌自古就与中原华夏保持着紧密联系,不仅有着十分悠久的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而且是古代西域、南亚文化与华夏文化沟通的重要通道。尽管青藏高原一直天水一方,但就在这天老地荒、雪域绝境和大漠草原之间,古老的高原民族为了生存,进行迁徒和对外交流,以无畏气慨和惊人的毅力,锲而不舍地探寻高原与外界的通道,应该说这是古羌在这一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字号”:拿什么拯救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历史和文化积淀而言,东北三省也许无法和北京、南京等城市相比,但正因为如此,东北的“老字号”才显得更加珍贵。美国人把历史在80年左右的建筑都称之为古迹,这就是因为他们非常珍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老字号”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是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的集成。今天,“老字号”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它代表了一种人文品质,潜藏着某种巨大商机,毫不夸张地说,一个“老字号”可以为某一地区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然而,面对全国范围内确认“老字号”的结果,东北人欲哭无泪。2006年10月8日,商务部正式向外界公布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相似文献   

10.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点对于民族特贫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是怎么也绕不过的,古丈县是全省林业重点县,森林覆盖率和人均拥有山地面积均占全省各县市之首,因此打好“生态牌”、建设生态县不仅是古丈参与西部大开始 、打好扶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而且是确保全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实施生态县发展战略必须实施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新疆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民族的迁徒流动、民族间文化的交融、多种宗教并存等因素,呈现出复杂立体的多元结构;在不断吸收、容纳异质、异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相对的封闭性和绝对的开放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兼容共生的和谐性、富有特色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电信业的发展,是现代文明社会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过去,贵州交通、通汛发展缓慢,使其戴上了“落后闭塞”的帽子。但是近年来,随 着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惊喜地发现,贵州保存完好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众多 的商机,正成为国内外人士交谈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 历史上,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繁衍生息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主营畜牧业,间或从事农业,是河西走廊地区的主要开拓者。传说舜时,有三苗迁徒三危。三危,即今甘肃教煌县东南三十里的三危山。实际在瓜、沙、敦煌等州。商朝,西羌据河西地。《后汉书·西羌传》云:“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说文解字》释:“羌,西戎牧羊人也。”所以,较古的河西牧人是“羌”。羌、姜上古同音,互相通用,羌人原为姜姓民族。居住于张掖、酒泉、敦煌一带的羌人就是姜戎,即是羌戎。羌人建立的国家为“行国,逐水草而居”,绝大多数居于山谷之间,从事畜牧业生产,牧养牦牛、羊、马、猪等。他们食肉和乳酪,饮乳浆,习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浙江民营企业迁徒变得很活跃,资本的外流现象频频发生,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话题。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民企迁徒对浙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浙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先.“作为”就是人在事业中的建树与成就,所谓“作为”分“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就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作为也就是企业领导的作为,这正如古人所言:“一人兴邦。”正是这种文化属性的结果,造就了一批中国成功的中小企业家,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那些拥有好的机遇的幸存者,也就是有所作为的中国中小企业家。剩下的那些被大家看作是无所作为的,是否应该被我们所遗忘呢?我觉得他们更不可以被遗忘,他们才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汪勇 《老区建设》2020,(2):8-15
贵州民族地区富集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贵州各少数民族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团结奋斗和攻坚克难的历史见证与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区域红色文化萌生了巨大的新时代价值。近年来,贵州通过积极保护留存好区域红色文化、鲜活传播区域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区域红色经济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省内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涌现了石阡县甘溪乡和习水县土城镇等一批脱贫摘帽和发展致富的典型。因此,红色文化是助推贵州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的山地民族中,中国云南红河哀牢山区的哈尼族,广西龙脊、龙胜的壮族,菲律宾科迪勒拉的曼温特族,就全球范围而言,都属于小民族,历史不算久远,文化也未必厚重,而且生存环境相对恶劣,山高坡陡,少平原,缺耕地.但森林覆盖率高,水源充沛,人民聪颖勤劳、坚韧不折,生存能力极强.正因为如此,他们创造了世界农耕文化的奇迹--梯田.在梯田稻作中蕴含了本民族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全球化的研究价值和观赏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阚波 《魅力中国》2011,(11):67-67,51
一、查白歌节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 贵州兴义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俗称“赶查白”。当地也常常把这一传统的民族青年男女恋爱交友的独特活动简称为“赶表”。  相似文献   

19.
在美丽富饶和鲜有污染的内蒙古和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鲜为人知又风俗奇特的“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他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也是独有的稀少民族,他一代又一代地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兽,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才开始走出白桦林,走兴安岭,开始耕半猎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20.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洁 《改革与战略》2010,26(6):130-133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上是"驿道所经"之地,49个民族(其中有48个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特色鲜明,底蕴深广。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文章认为,贵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