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小琼 《西部大开发》2011,(11):77-77,91
本文通过对茶的历史,中越两国各自的茶饮习俗,茶道及茶文化的介绍与比较,进一步阐述中越两国茶文化之间的渊源。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荼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与文化取向。越南,一个毗邻中国南疆的国度,自然,与中国茶文化也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超 《黑河学刊》2013,(1):39-4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经有了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茶文化也是人们追求生活品味,提高精神境界的一种体现,更是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园地中一枝奇葩。《汉藏史集》中的茶文化不仅丰富了藏族茶文化,而且也丰富了中国茶文化。本文首先从茶的传入、名称、种类及茶的器具等方面进行论述研究,最后以此展现不产茶的藏地茶文化为何如此丰富多彩及藏族茶文化蕴涵的民族特色等。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自2003年被炒热起,一直活跃于茶叶市场。分析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普洱茶走红的原因是传统茶文化在中国有着很深的根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消费观念转变了,茶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普洱茶资源稀缺,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5.
吕途 《走向世界》2007,(12):35-35
茶,既是一种商机。霍宝爱茶,爱到将茶文化转化为茶产业。同茶结缘,纯属偶然。2000年,老同学在济南投资开茶馆,请霍宝帮忙经营。当时对茶完全不懂的霍宝从零开始学起,不觉中被茶文化吸引,浸润其中,霍宝感受到茶的超脱与宁静。  相似文献   

6.
王欣  王森 《走向世界》2006,(8):35-35
为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繁荣茶市场,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第三届崂山国际茶文化节于2006年5月26日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是世界茶界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自199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曾在杭州、常德、昆明、广州、雅安和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本次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青岛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商家前来采购、参展,成为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茶界盛会。  相似文献   

7.
吴曦  郑怡 《中国西部》2015,(8):24-31
<正>雅茶茶史、茶事、茶业2015年2月11日,立春之后的第7日,大地回春,东风解冻,万物复苏,正是春色、春意、春茶蓬勃萌生的好日子。中国?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序曲——蒙顶山第一背篓茶的上市活动以及国际茶交易中心(茶马古城)的开城仪式选在了这一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于1990年发起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可谓世界茶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两年一届,已分别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城市轮流举办。2002年,雅安参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中国明代的"文人茶"和日本的"革庵茶",旨在从茶人、审美观、体现的国民性速三个方面来比较中日茶文化,从而加深对两国荼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茶文化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茶旅资源丰富和茶旅融合优势突出等方面提供韶关市茶旅融合的可行性分析,针对韶关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茶旅融合发展“软环境”不强、茶文化旅游形象不鲜明、茶旅融合需要政府统筹等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韶关市茶旅融合发展路径,从政府角度,加大宏观调控和扶持力度;从产业角度,推出特色茶旅线路;从产品角度,提高创新性和体验感;从游客角度,完善茶旅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茶香韵月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2,(27):104-105
山东,孔孟之乡,齐鲁文化几千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影响深远。中国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合了儒释道文化,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饮茶之礼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古代的茶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以此产生了饮茶行为的礼节——茶礼,成为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主题,以茶为载体,便能变得风雅起来。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魅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12.
<正>400年前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晚明万历年间(1573—1619),宁波四位同时代的名人屠隆、屠本畯、闻龙、罗廪,分别刊出茶书《考槃余事·茶说》、《茗笈》、《茶笺》、《茶解》,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3.
宋丁 《特区经济》2006,(1):176-178
国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是休闲旅游。其中,以茶文化为导向的茶旅游是重要的领域。重庆永川作为亚洲最大茶园所在地,拥有发展茶旅游的天然资源。永川茶旅游的发展需要从茶叶、茶园和茶城这三大品牌着手。目前,永川的茶叶品牌还十分薄弱;茶园虽大,但需要与竹海共生发展,才能形成特色;茶城的旅游氛围远远不够。永川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茶资源、茶文化的旅游优势,打造“中国西部茶都”。  相似文献   

14.
杜妮  王静 《中国西部》2014,(45):40-43
茶,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一杯茶,可以穿越千年的纯净,在漫漫时空中芬芳而甘醇,传达着中国式的魅力神韵。茶为国饮,成佳为茶乡。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从最初僧侣们的饮茶养生到后来日本贵族之间的"斗茶"游戏再到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茶道,实现了从模仿到升华的蜕变.在日本的茶道发展史上,有一些著名茶道人物,如武野绍鸥、 千利休、 村田珠光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创立的"草庵素茶"改变了单纯对中国茶艺形式上的模仿,将禅宗思想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结合其中,开创了日本茶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彭云龙 《魅力中国》2010,(4X):127-127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虽然中、日茶文化起源发展都呈现不同民族特性,但都强调人与自然、物的和谐和睦相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理和文化集成,从而与西方文明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就中日茶文化的发展进行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17.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甬上茶事,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的连续举办,宁波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得到了较好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外人士的关注。眼下,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文物处副处长徐建成先生,又创见性地提出了“杭为茶都,甬为茶港”的文化概念,更是受到茶界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一致叫好。希望通过“甬为茶港”工程的建设,使宁波在“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之余,再增添一份馨香的特色产业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读茶     
一直都很欣赏中国的茶文化,时时感受到茶的魅力所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曾经指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当时的“荼”便是今日的“茶”。茶叶用煮沸的清水冲之,入口时先微苦后甘甜,顺乎自然,清饮雅尝。  相似文献   

19.
多杰 《魅力中国》2010,(29):282-282
茶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饮用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影响的巨大的。本文主要探讨茶在我国藏区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及茶文化在藏族文化中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20.
名山,茗山?     
张筠  吴曦 《中国西部》2015,(8):14-15
<正>世界茶之源,中国蒙顶山。中国茶文化从源点出发,走过了两千年,走过了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世界因之而改变。2015年3月12日,我们回到源点,再次出发,走在新常态时期的茶之旅上。世界茶之源中国蒙顶山2004年9月20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有两千多年种茶历史的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召开。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其他国际性茶叶组织、相关国家政府茶叶部门、茶文化团体、茶叶学会团体、茶叶研究机构、茶业企业等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