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建春 《北方经济》2010,(12):15-18
本文针对中国与NAFTA经济波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这一日益重要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自1989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性比NAFTA经济稍强,但中国经济的波动幅度较大:中国经济与NAFTA经济的相关性经历了先增强再减弱到再增强的过程,但总体上相关性程度较低;中111经济波动滞后于NAFTA经济波动,表明中国经济对NAFTA经济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NAFTA GDP是中国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则不成立:中国GDP与双边贸易相互阃存在正向的拉动作用.NAFTA经济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远比中国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波动会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资本的跨国流动传导到别的国家。鉴于美国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FDI来源国,其经济的波动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在以双边贸易与投资为传导纽带,暗含汇率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冲击的长期传导机制和短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国经济的波动主要通过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途径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HP滤波等多种周期项分解方法,对1960~2016年中国和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持续性等进行比较,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交叉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人均GDP波动幅度超过美国,持续性(时间序列相关)短于美国;中国经济收缩深度和扩张深度超过美国;中国分类经济指标的波动性从大到小排序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企业投资、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平滑度低于美国。中美两国经济的协同关系有不断加强态势,居民消费是中美两国协同程度最高的分类经济指标。美国经济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过程显示,双边贸易是美国经济波动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渠道; 1单位美国人均GDP正向波动在当期会对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产生1. 0041单位的正向冲击,对中国人均GDP造成0. 3635单位的正向冲击。在中国省区和美国州区,高收入地区的经济波动(波动持续时间和波动深度)低于低收入地区,收入水平与经济周期波动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省区之间的经济协同高于美国州区;中国省际经济与美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美国州际经济与中国国家层面经济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美两国高收入地区经济的外部相关性比较低,经济独立性高于中低收入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与各国经济波动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动较大。进一步使用面板数据对经济协同性演变背后的动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双边贸易程度和金融一体化程度对经济协同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为负;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程度、财政政策协调程度以及汇率波动程度也对经济波动协同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也更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本文考察了美国经济波动对东亚8个开放经济体的影响,结果显示,东亚经济大约有18%的波动来源于美国经济的冲击,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和东亚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和金融联系。由于各经济体在经济总量、汇率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受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也不相同。总体看,这些冲击持续的时间大约在15个季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03~2015年中巴贸易、投资和援助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广义差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中巴合作对巴基斯坦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双边贸易和对巴援助显著促进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和双边贸易潜力测算有助于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提供决策支撑。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普遍较低,而贸易便利化水平,尤其是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显著因素。平均来说,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双边贸易流量将增长7.214%;出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双边贸易流量将增长4.573%。如果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能同时提高一个等级,将带来双边贸易额60%以上的增长。若双方能达成高水平经贸合作协定,切实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将极大地释放双方贸易潜力,实现以投资引领贸易、以贸易促进投资的有利局面,推动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间产能调整和产业链优化布局,最终促进双方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东亚是指中国、日本和四个新兴工业经济体(韩国、台湾、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以及东盟经济体。东亚第一波高增长由日本引领,并迅速扩散到四个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一些东盟国家。这是第一代东亚共同体的崛起。东亚第二波高增长是由中国引领的,目前正被扩散到整个东亚区域。比较而言,中国引领的第二代东亚共同体在经济上比日本引领的第一代更为强大。中国不仅是东亚增长的引擎,也是区域经济整合的催化剂。然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还不能改变东亚地缘政治的形势。中国"和平崛起"这一理念并未得到东亚国家的广泛认同。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总体关系仍将是"政冷经热"的局面。美国不断在东亚增强其政治和战略地位,使得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新兴关系更为复杂化。因此,东亚现有的地区秩序将继续被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所破坏。东亚共同体不仅需要建立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地区整合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在相互具有和睦安全关系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赵显埈 《开放导报》2003,(2):40-41,46
人口、领土大国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将成为邻国韩国,以及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因素.例如:世界经济乃至东亚经济全面停滞而唯有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现象;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性的低费用生产基地而生产要素向中国集中的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面临持续高速增长的机遇的同时面临结构调整的困难等,都成了全世界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纪鸿超 《亚太经济》2013,(6):98-104
本文通过对东亚各国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利用东亚各国的数据试图验证Backus等人提出的一个国际经济周期当中存在的典型事实,结果发现,只有中国和韩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台湾地区,中国和泰国的数据严格符合该典型事实;而且就东亚地区经济而言,中国对于其它国家的影响力较强,但是除了日本以外,中国受到其它东亚国家的影响较弱,因此可以发现中国在东亚经济体中处于主体地位,此外基于实证检验结果,对被检验模型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震  李晓 《世界经济研究》2013,(6):79-86,89
本文利用经济周期同步性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涵义,选取5种代表性度量方法,分析了1990Q1~2011Q3期间包含中国在内9个东亚经济体和多种经济体组合的经济周期同步性及其阶段性变化,并将实证结果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评价与展望、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演化及未来参与区域合作的策略选择等分析相融合。结果表明,东亚的总体经济周期同步性程度还不高,增长也不明显,但中日韩组合的总体同步性明显强于其它经济体组合,且显著增强;同时,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同步性近年来有显著提高,充分体现出自身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加速融合以及在未来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赶超日本地位的趋势。尽管美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同步性情况与中国相似,却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经济波动有关理论,通过对湖南农业经济波动与国民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农业大省农业经济波动的特征与国民经济波动的特征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间的同步相关系数很高;农业经济波动引致或助推国民经济波动规律成为农业大省的重要特性。因此,农业大省应当实施由农业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积极战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空间交互作用的视角,基于投资、物价、利率、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5个传导机制,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连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家间的经济增长、利率、进口和出口贸易4个经济变量存在同周期性;长期来看,该地区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0.63%和1.02%,但短期内双向冲击的结果均为负;这两种关系在各国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空间交互作用的视角,基于投资、物价、利率、汇率和国际石油价格5个传导机制,以动态双边贸易总额权重为连接矩阵,构建了一个包含51个国家的GVAR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家间的经济增长、利率、进口和出口贸易4个经济变量存在同周期性;长期来看,该地区双边出口和进口贸易1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1.57%和1.77%,相反,中国经济增长1.2%则可提高该地区双边进出口贸易0.63%和1.02%,但短期内双向冲击的结果均为负;这两种关系在各国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吏秋平 《发展》2006,(6):45-46
在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冲击下,东亚各国纷纷加强政治经济合作。在过去的20多年里,当许多国家经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时,东亚经济却实现了高速增长,这期间也正是中国大力实行改革开放的时期,中国经济的变化更是令世界瞩目。虽然中国仍为发展中国家,尚未实现完全的工业化,但其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中国与东亚经济的共同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中国在东亚发展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2日,由日本大学经济学部中国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东亚的经济增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首都东京召开。来自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东亚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对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艾德华 《中国经贸》2014,(11):118-121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总体上,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但分不同工业行业性质下,竞争性行业在低波动期波动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日韩三国贸易与分工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支撑东亚繁荣的增长模式和区域生产网络的缺陷暴露无疑。在后危机时代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东亚贸易与分工结构调整已经悄然展开。本文首先考察了危机前后中日韩三国区域分工与贸易结构的最新变化趋势,其次研究了其对区域经济合作和东亚再平衡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这种变革对FTA建设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6,(51):25-26
【美联社12月14日】世界银行13日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两年放缓,但仍将在积极的投资和消费方面保持强劲并推动东亚经济发展。世界银行还警告说,美国经济减速可能会影响依赖出口的东亚经济,但东亚经济的健康增长有能力弥补一些美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新角度探讨了经济摩擦产生的战略与战术原因,并就如何把握和解决中外经贸摩擦,确保中国经济在多边贸易体系与双边贸易环境中持续稳定地增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