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单位制"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后,随着单位制的解体,社区成为单位的功能替代体的趋势日益凸显.从单位到社区本是现代化的出路,却依然在困厄中徘徊.文章通过分析单位制变迁对社区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社区文化应该在单位制变迁过程中发挥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社区共同体作为一种理想的善治目标,在增强居民内在联系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但当代中国社区共同体建设存在困境,突出体现在社区治理结构不平衡,社区事务的处理缺乏公共性,社区协商治理水平低下等方面。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能够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提升社区治理的公共性,落实社区的协商民主,有利于社区共同体困境的消解。从实现路径看,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可以分为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前者包括主体、制度、资源、技术嵌入,后者包括政治关系和邻里关系嵌入。社会组织嵌入社区共同体建设要从结构嵌入开始入手,逐渐推进关系嵌入,进而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与相互促进,达到社区共同体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社区建设与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生存的社会环境与生存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生态社区理念开始进入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施政措施,并且日益落实到社区建设的实践中来.党的十八大关于"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落实到基层社区,对于如何通过推进生态社区建设实现"美丽社区"的构建,不仅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也是党的社会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党社区建设思想的历史性回顾,党当前生态社区建设思想的分析,为今后党探索生态社区建设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城市社区具有服务功能、管理功能、整合功能、文化建设功能和经济生活功能,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城市居民由过去依赖单位变为更多的依赖社区,从而使社区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场所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单元。这一变化无疑对探析我国城市社区功能的发展和社区制度的变革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社区具有服务功能、管理功能、整合功能、文化建设功能和经济生活功能,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城市居民由过去依赖单位变为更多的依赖社区,从而使社区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场所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单元。这一变化无疑对探析我国城市社区功能的发展和社区制度的变革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6.
"美丽中国"是反思工业化和现代化而提出的目标愿景。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微观向度。"美丽中国"在价值维度、根本目标、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社区担当着新的任务和时代使命。生态社区建设应从社区理念设计、社区环境建设、社区体制创新、社区观念培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在微观层面实践"美丽中国"的"自然之美"和"社会之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成都市事业型单位社区治理现状,分析事业型单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事业型单位社区治理的建议:出台政策指导各治理主体,明确角色定位;强化事业型单位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事业型单位社区的投入;增强事业型单位社区居委会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事业型单位社区居民的社区信任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发展,社区建设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各地社区建设的情况,探索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规律,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2000年11月9日-11日,上海市民政局会同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和上海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社区建设”研讨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孟建柱、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和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与开放》2002,(8):29-30
<正> 南京新街口街道是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城区的首批试点街道,在推进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街道工委、办事处从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入手,不断创新社区建设载体,优化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提升了社区自身的综合功能。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社区民主自治得到扎实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街道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社区"、"江苏省巾帼文明社区"、"省科普文明街道"、"省体育先进社区"、"市文明单位"、"市文明社区"等先进称号。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移民搬迁型社区的特点,分析了移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移民搬迁型社区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加大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移民的市民化转变;通过公共活动塑造新的社区共同体;主动筹建多元社区治理主体,降低政府社区管理的成本;大力培育社区精英、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文章概述了移民搬迁型社区的特点,分析了移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移民搬迁型社区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加大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移民的市民化转变;通过公共活动塑造新的社区共同体;主动筹建多元社区治理主体,降低政府社区管理的成本;大力培育社区精英、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以社区居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需求度的相关调研出发,基于柔性管理的理论,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柔性管理,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中"人"的作用意义.从柔性管理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房价居高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双轮驱动下,"窝趣"轻社区这一创新"产品"应时而生。通过对广州"窝趣"轻社区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轻社区"这一创新"产品"的产生、发展以及对城市人生活方式创新的影响,探讨了"窝趣"轻社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作用,并对"窝趣"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以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前提,目前中国各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广大居民的有效参与不足.促进社区建设,推动居民参与,既要健全制度,完善居民参与的机制;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居民参与的意识;还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社区,拓展居民参与的网络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如何与当地社区和谐共生融合发展,全面繁荣当地经济。当地社区的支持与参与有助于更加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不懈动力;旅游业的发展有实力为社区繁荣贡献积极力量,带动当地经济进步、生态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具体发展路径上,政府创造优良制度环境,乡村休闲旅游与社区营造过程双向嵌入,互相依托与支持,同步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是西方社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是,我国的城市社区建没是一种"外推型而非内源型"模式,行政推动色彩突出,表现为社区建设之初的政府发动,社区运行之中的政府监控和社区工作开展的政府指导。与此相对应的是,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的归属和认同,更谈不上社区参与的传统和习惯。居民对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持疏离和冷漠的态度,由此造成居民社区参与不平衡的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细胞,是实现社会"善治"的有效结构,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承接着新的社会治理功能。和谐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总结了韶关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和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对韶关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出了完善的做法和路径。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纪委监察局以"三个代表"为创新动力源,突破传统体制,在全省率先积极尝试和大胆实践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的新途径。立足网络创新扩大党风廉政建设空间对应时代要求,转变工作观念。随着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扩容到社区,社区"三新组织"和"社区人"中的党员结构、成分、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变化,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顺应这一变化了时代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心扩容和下移到社区。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城镇化,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城市的建设关键点在于人的组织化,利用城市人对于组织化需求的特点来推动城市的建设,是一种投入产出比极高的管理模式,放在城市社区中,这种人对于组织的需求,就体现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民主合作治理.随着服务型城府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政府需要将某些社会治理的职能转移给多元的非政府主体,这种由政府来引导社会进行自我组织的模式也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城市的管理中,这种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城市基层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驻区单位如果能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将发挥积极的促进功能,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应积极探讨发挥驻区单位作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