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和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推动着亚太地区秩序的转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着力打造跨太平洋体系,以塑造新的亚太地区秩序。该秩序的特点是以美国主导的共同体秩序为核心,并带有大国协调秩序和两极秩序的元素。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以制衡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上升、巩固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目标,加大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的力度,重塑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该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凸显了地区秩序中的安全因素,提升了美国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巩固了美国对亚太秩序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些战略举措增加了中国在亚太所承受的外交与安全压力,掣肘着东亚合作的发展,并加剧了地区秩序两极化的张力。与此同时,奥巴马的亚太战略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形势下美国在地区事务中角色的恰当定位、安全牌的限度、如何处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调节东亚秩序与亚太秩序的关系等问题上。展望未来的亚太新秩序,其塑造力量将更加多元,支撑机制会更加多样,秩序运行的规则将更多地带有亚洲的印记,太平洋两岸在该秩序中的地位亦将更加对称。  相似文献   

2.
中美邻相时实力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从互利、兼容的二元格局走向竞争、相斥的二元格局。中美互动关系从注重追求相对经济收益的正和博弈,逐渐向以权力竞争和相对国际影响力为目标的零和博弈转变,中国与周边关系演变为与美国及其联盟体系之间的战略互动关系。未来东亚秩序的走势取决于中美两国战略选择,及其与地区公共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面对周边力量与利益格局的变化,主动塑造一个以我为主、具有自我扩展和深化能力的周边合作秩序,以获得与中国实力增长相称的影响力,是中国作为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需要。中国周边战略正在向主动作为的大方向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努力构造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惠及周边的地区秩序,将共同发展、开放竞争和相互包容这三个核心理念融入到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在内的整套周边战略思路中。  相似文献   

3.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实质性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为了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外交与经济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锁定"中国作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的针对性战略步骤正在不断推进。地区安全秩序究竟将如何演变,亚太国家如何重新接纳或者对待已经变成区域战略利益竞争性关系的中美两国,整个亚太区域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外交必须站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这一新高度,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区域外交进行及时和战略性的调整,理性而又务实地规划和执行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主动、积极和建设性地塑造东亚安全的新秩序,这对重建中美两国战略互信、在竞争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规范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敏 《魅力中国》2014,(10):25-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行谋求霸权的战略,这使该地区的战略地缘政治力量的对比失衡,导致了该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形成了东北亚地区的隐性弱势均势格局。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战略新动向,这是由双层体系结构、互信缺失、共识不足构成的地区战略语境造成的。这一战略语境导致美国、中国、东盟等的亚太战略面临着新的挑战,这需要各方从政策内涵上摒弃利用负面的矛盾渔利的战略思维,更多地强化正面的积极合作因素。当前的战略新动向有利于中美等亚太主要国家在地区战略文化层次上的磨合,使各国的亚太战略更加清晰,为21世纪亚太的整体秩序安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有关国际格局的研究是分析国际形势与制定国际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周边安全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确保可持续安全。作者指出,要从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全面分析世界多极化格局的现状与未来。研究国际格局离不开时代背景的视角。引起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往往是"世界老二"的易位,中国可持续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如何不成为二战后以来第三个失败的"世界老二"。改变未来国际格局的真正力量是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中、美、俄、日四大国关系平均每十年发生一次格局性变化,国际战略格局演变通常与两年内发生的两件重大国际事件相关。国际格局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容易带来战争风险,非传统国际格局出现是决定未来"一超"与新兴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未来国际格局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从目前的"一极多元"格局发展为多种力量在竞争中合作的"多元共存"格局,再和平过渡到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从而建立一个"后霸权"的国际体系。未来中美两国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一大关键。  相似文献   

7.
《环球财经》2014,(1):96-99
与2013年相比,2014年亚太形势发展的逻辑线索将更趋清晰化。伴随着中国对周边战略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美国对亚太战略的阶段性调整,中美在亚太地区两强并立的态势更加明朗,但中美博弈将更多体现为中国同美国的主要盟国日本之间的摩擦。亚洲各国也在地区大变局中争先恐后、纵横捭阖,亚洲地区安全秩序进入深刻重塑之中。  相似文献   

8.
“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 2 0世纪美国地缘战略三次调整的基础上 ,剖析“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新变化 ,认为“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变化有五 :一是改变以大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观 ;二是更重视亚太 ;三是结盟政策更趋于灵活 ;四是更重视空中力量建设和空军行动 ;五是“对前沿部署”做了调整。美国地缘战略调整对全球地缘战略态势产生了四大影响 :大国地缘政治对抗烈度下降 ;从中东经南亚、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亚洲沿海带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活动的最活跃地带 ;印度崛起加快 ;世界能源格局也在变化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有效应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奥巴马政府开始着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积极鼓励日本在亚太地缘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和日本多届政府的积极运作之下.多年来以美国为"单一轴心"的亚太安全格局呈现出一个日趋明显的变化,亦即逐渐向"美主日辅"的格局演变。首先,日本通过持续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并借机促进自身军事力量的发展,使其在日美同盟中的"战略自主性"不断增强。其次。通过加强与美国其他亚太盟国的双边和三边安全互动,使得"美日+1"成为美国与其亚太盟国展开安全合作的重要机制和平台。最后,日本还主动出击,与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伙伴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战略安全协作。上述举措不仅使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功能和地位得到提升。而且与一系列亚太重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水平也稳步升级,进而在亚太传统的"轴辐安全结构"中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连接、补充和协调作用。在地区安全体系中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隐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亚太地缘安全格局的"次轴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和趋势.全球正处在一个矛盾交织的时代,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在各种力量相互联系和作用下正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主基调没有变化,但是全球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的形势确实在加剧,特别是非传统安全以及部分热点地区的形势变化很可能给国际形势带来变数,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携手应对挑战,抱团管理危机,大国力量此消彼长为中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带来挑战也提供机遇.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战略和机制,坚持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立足点;“政府与民间互动、多边与双边互动、维稳与改革互动”;“静观态势、信达天下,平衡外交、讲究务实,积极谋划、少说多做,立足国内、深耕国际”;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服务,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变化,拉美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对中拉合作提出了新需求,中拉关系发展出现新趋势。拉美地区力量格局的新变化1.拉美各国实力重新组合,形成多梯队格局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拉美地区"领头雁"和头号地区强国。巴西推行温和务实政策,在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社会发展方面成绩显著,其发展模式得到本地区国家普遍认同。巴西积极推进大国战略,在改善和保持与欧美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其他新兴大国合作,积极开拓亚太、非洲和中东市场,从拉美"小舞台"跨入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环球财经》2012,(4):58-64
最近海湾地区又开始阴云密布,~方面是美国三艘航母齐聚波斯湾,另一方面伊朗核问题争端不断升级,以色列扬言4至6月就要对伊朗动手,另外是俄罗斯准备向叙利亚派维和部队,伊朗似乎前所未有地接近战争。而叙利亚由于其在中东地区地缘格局的重要性,成为各种矛盾和各种力量的汇集点。中东地区局势的变化将对全球战略格局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会深刻影响其结盟方式。为应对中国带来的“特殊挑战”,美国试图构建多层次的盟伴体系,打造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的复合阵营。美国通过盟伴体系促进政府性力量的横向耦合,发挥借盟强伴、化伴为盟、以伴带盟功能;借助复合阵营实现社会性力量的纵向耦合,促使多元主体在认知和应对“中国威胁”方面增强一致性、协调性和联动性。作者以美国的“印太战略”为例,分析美国如何通过盟伴体系与复合阵营策略强化对华施压。在安全领域,美国升级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构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促动欧洲和北约力量向印太地区延展,构筑多圈层、网络化的地区安全架构。在经济领域,美国以“印太经济框架”为平台,在供应链重塑、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以及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对华地缘经济竞争。在政治领域,美国打造针对中国的价值观联盟,将意识形态因素更深地融入经贸、技术等方面的对华竞争。美国的盟伴体系与复合阵营策略面临不少限制性因素,如美国投入有限、美国霸权信誉度下降和不同国家的战略利益存在差异等。  相似文献   

14.
近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她的文章中写道:“亚太关系将决定未来的国际政治走向,而美国将成为行动的核心力量。”很显然,她所说的亚太关系很大程度上指的是中美关系。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分歧或许跟意识形态一样难以调和,美国的贸易赤字和人民币汇率问题部有可能导致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对抗。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而其反映到中东地区,就是地缘战略利益、能源安全利益、国际政治利益和经贸利益四个方面的变化。地缘战略利益是指因苏联解体导致中东、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中国在消除了前苏联的军事压力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美国独霸中东,插手中亚舞台上为相互利益所采取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经贸利益是因双方经济发展而加强经济合作和互利贸易。上述四大利益不可能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所有利益关系全部概括进去,一定还有许多其它利益的存在。例如文化利益一向被视为国…  相似文献   

16.
赵银亮 《亚太经济》2003,(5):7-10,14
影响东亚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区内及区域外国家的不同地缘战略诉求是决定该地区经济合作道路和前景的重要因素。不同战略力量的演化和地区战略的矛盾与冲突影响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深度和未来走向。探索并构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摆在东亚各国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先分析了世界战略格局概念及其主要内涵,并在辨析过渡说、多极说、单极说和中美两国集团(G2)说的基础上,提出一超主导、多强制衡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世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一超与多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主导与制衡的矛盾,其主要目标是争夺国际规则制定权。虽然各主要力量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极小,但军事力量仍将是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主要支撑,是多极制衡一超能力的根本保证。多极世界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但该提法却存在诸多不利之处。诸如多极世界是否稳定、多极格局是否有利于维持世界和平、我们是否具备构建多极世界战略格局的能力、积极倡导多极化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客观的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看,如何利用好当前格局,努力在美国主导的世界上保持我们的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国未来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更加迫切需要新的中美东亚共处之道,以指导双方在这一地区实现良性共存,而不是恶性竞争。中美应该以利益平衡为基础实现在东亚共处,但基于正义的差异性原则,利益平衡并不意味着中美在东亚地位以及相应权利义务的完全相等,而是应该以维护地区整体利益为前提,根据地区身份的不同对两国在地区秩序中的权利义务予以差异化的安排。未来中美东亚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国家间关系应以两个原则为指导: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对地区秩序的构建承担首要责任,并在不与地区整体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主张其政治、安全和经济等利益。第二,如果地区外国家(如美国)的行为有利于东亚地区整体利益,应被允许和鼓励参与地区秩序的构建。视东亚为其全球霸权基础的美国不会满意这一安排,但这不应成为阻碍构建中美东亚新关系与地区新秩序的阻碍,也不意味着上述原则是不现实的。中国可以也应该在两国实力逐渐走向平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地区秩序主张。  相似文献   

19.
袁秋华 《魅力中国》2013,(20):380-381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蔓两圆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抗”与“合作”。在冷战后期,由于面临特殊的国际环境,中美从公开对抗走向全面合作;后冷战时代.中美经贸合作日趋紧密,在地缘上近年来由于美国的亚太平衡战略而呈现一定程度的“对立对抗”,但不论是合作还是对抗,中美两国始终维系着彼此间深屡的经贸、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中日韩之间的关系状态对东北亚地区格局的走向显得愈发重要,地区局势发展面临着各种变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