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外资企业的技术优势给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促使国内企业纷纷考虑加强研发能力。为此本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理论依据,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加入实际的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来分析波特模型中提到的生产要素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比例、专利数量两个变量对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的长期正向影响在加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对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长期效应逐渐减弱。我国汽车行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专业技术体系,掌握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广州市汽车物流发展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物流是广州市经济转型期具有先导性的高端物流产业。论文分析广州汽车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优化发展的对策是:①把汽车物流作为广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强化汽车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大力推进汽车业整车物流运作体系的构建,使之与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同步;③强化广州汽车物流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广州汽车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④多层次多渠道强化汽车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构建广州汽车物流企业的可持续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3.
袁浩然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50-53
在江淮、奇瑞两大汽车集团的推动下,安徽的汽车整车业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经济的发展。然而,与汽车整车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运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聚类结果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泽芳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122-126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是在与外国企业进行激烈竞争中取得发展的.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在国内经济型、中级乘用车、SUV市场立稳脚跟,并且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国外市场.在技术成果上,已经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在性价方面,自主品牌汽车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存在整体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面对国内外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需要进一步增强实力.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呈现向地域集中的趋势,一批汽车产业集群相继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某一地域的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成为指导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对合肥市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分析,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集群的六要素表现情况,然后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2014年起逐步实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退坡政策,对产业创新产生较大实际影响,但纵观已有研究,却忽视政府补贴退坡政策对于该领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因此,研究以2009—2020年我国123家汽车行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PSM-DID研究方法就补贴退坡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补贴退坡政策实施总体上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显著负效应,导致企业减少研发投入,这种负效应在非国企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日韩汽车国产化政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琼 《现代日本经济》2007,153(3):56-60
日本、韩国历史上都曾以政府为主导实施汽车国产化政策。在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下,国产化政策发挥出十分有益的积极作用。取消国产化要求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很大冲击。借鉴日韩经验,入世后的中国仍有必要采取汽车国产化的进口替代政策,并扶持、健全和发展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业,尽快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过分依赖技术引进,严重缺乏自主开发能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对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外部环境特点,并对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然后用详细的数据描述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服务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制造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在近年来也开始踏上服务化的征程。在分析汽车制造业服务化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法,选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从投入服务化的角度,计算了汽车制造业零部件、物流和研发三方面的服务化投入,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与国外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现状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之间服务化水平的差距,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强自主创新,用15年时间建立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庄严号召。国家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大力强调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文章对正确理解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内涵,自主创新对加速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意义以及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严扬帆 《改革与战略》2012,28(4):149-151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条件下,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研发、建立策略性技术联盟,实施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攻克关键技术、发展新型能源清洁汽车等技术创新策略,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内轿车产能过剩、发展规模经济等都要求中国的轿车企业能够走出国门。本文试着在定义轿车企业国际化的基础上,从论述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在分析当前轿车企业国际化现状和存在障碍后,逐步探讨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的正确模式,并提出了其进行国际化时"品牌-竞争"战略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杨晓雁  程志鹏 《特区经济》2007,225(10):92-94
目前的汽车行业由于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全球化、消费者行为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导致该行业竞争激烈并且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五日制汽车"的概念被提出来,并得到广泛响应。5日制汽车的实现可以使目前的汽车生产体系成为完全按订单生产,尽量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库存,提供给顾客个性化的汽车,提升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由欧洲汽车行业协会负责实施的ILIPT项目始于2004年7月,该项目的目标正是为了使最终的"五日制汽车"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五日制汽车"及"ILIPT"项目的介绍和分析,希望对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砾 《科技和产业》2006,6(8):29-32
战略性贸易政策作为战后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理论,已被各国所认可,并接受其作为促进本国重点行业发展的手段。本文主要分析日、韩发展汽车工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简述了我国在实施汽车工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应着重推行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真珍 《改革与战略》2012,28(2):184-186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代表,他对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有自己的特点,即能根据自己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自主创新模式。通过对韩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研究,能够发现韩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主要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能够找出韩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韩国汽车业发展的模式能为我国的汽车产业走自主创新型路线提供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轮胎翻新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轮胎的使用量、废旧轮胎产生量迅猛增加。有效地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利用不仅能够节约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环境保护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对回收利用中的翻新利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意义尤为重大。从翻新企业角度分析汽车轮胎翻新单位收益;通过预测子午胎产量和翻新量,分析出轮胎翻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针对翻新企业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呼吁翻新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呼吁国家和社会对该行业鼓励、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汽车产业及自主开发创新状况,从合资外方、合资中方,汽车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分析广东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差的原因,提出在广东产业转移过程中加速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并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模式,为广东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时间序列ADF检验,建构OLS法回归模型分析,发现2009年1月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产销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对产销量的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用行业集中度(CRn)分析汽车行业的集中情况,说明产业政策对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也产生了明显的政策效应。并结合结论和当前经济形势,提出未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判断我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策略成效如何,可以通过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予以回答。为了克服传统(宏观)方法估计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从微观角度,利用汽车企业数据完成了对汽车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法、Olley&Pakes法与Levinsohn&Petrin法等多种方法的横向比较,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结果显示,1999—2007年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细分为各控股类型、各子行业研究亦是如此;国有控股汽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低于非国有控股汽车企业,但由于上升较快,逐步与非国有控股企业趋同。由此说明,“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已取得实效,汽车产业正从“引进-吸收-消化”向“创新-超越”转型,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构筑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