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3.
目前相关研究过分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且鲜有文献从空间视角探讨二者关系。运用相关ESDA及空间计量的方法对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1)1997年及2009年各省市的技术创新都具有较高的耦合性,相对而言,1997年的耦合性最高,2009年较低,高高耦合的省市较少,大都是低低耦合,高高耦合的省市多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2)在省市层面,我国经济转型存在明显的空间交互作用;(3)人力资本和国际贸易的作用较大,超过了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的作用,信息化的作用次之,经济发展、政府及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民生要素对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影响作用。选取2007-2011年30个省份的数据,根据模型和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各省人均GDP呈现较强的区域性,东中西部区域实际人均GDP逐级下降的趋势较明显;基于OLS和空间面板两种方法对民生要素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比较,OLS并不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正确的方法;民生要素呈现空间聚集性,对本地经济起促进作用,对外地经济(相邻区域)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30个省市1990-2011年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收敛性检验问题。根据探索性分析可以看出,空间相关性对各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按照一定模型筛选规则,对各省市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2年划分为5个不同时段和12个滚动时段进行β收敛和σ收敛检验,确定我国不同省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收敛变化规律,结果比较一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走势,但收敛趋势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珠三角1997-2011年24个县市级人均GDP为样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珠三角24个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与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对比,文章选用能消除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发现:各县市间存在β-收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不仅受到自身初始水平的影响,还会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扩散作用。因此,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与地区收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消费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为基础.运用1994-2006年中国省级区域全体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对我国31个省域的消费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和地区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发现:省级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着全域正相关性和低值集聚现象;对地区消费水平的绝对β收敛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显示,省级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即使在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绝对β收敛也不明显,通过进一步控制人均收入,发现存在条件β收敛,地理效应对收敛产生正向效应.本文认为,在依靠消费边际倾向的内在动力的同时,政府应制定地理空间协调政策,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以便实现地区消费水平收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构建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度中国30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省份2010—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考察样本期内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空间范围内有正向溢出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基于此,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重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两方面构建基于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双重空间因素作用下,政府支持对本地创新质量和其他区域创新质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又以经济距离的作用更强;金融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了本地创新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了其他区域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空间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矩阵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对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在1990-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三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从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已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空间panel data模型的应用"以及"缺乏对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模型的设定与甄别"的不足.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在1990-1998年间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情况,"产业发展战略向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方向进行调整",是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原因.同时,本文指出,三大区域各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内部条件相似的城市之间其经济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莹莹 《科技和产业》2023,23(13):38-44
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使用安徽省2011—2020年的县域相关数据,利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PSDM),检验财政支出结构在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教育、节能环保、文化体育和传媒、医疗卫生类财政支出能够显著推动安徽省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总体上抑制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皖北、皖中和皖南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有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市场特征不同,使得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和重点也有差异,但地区间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2006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从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两个方面研究地方财政支出对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预算内财政支出对周围省市具有正向外溢性;预算外财政支出对周围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具有负向外溢性。  相似文献   

13.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发展活力、科技创新活力、财政金融活力与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公共服务活力与生态环境活力与其相关性较弱;人均GDP、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政区类型对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影响最为显著,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均衡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改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基础性保障。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协调一致,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合成了覆盖七大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数,客观测度了我国2011-2020年省级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同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了我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空间相关程度,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十年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显著提高,省际间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正向作用也较为显著。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均衡,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城乡和区域差距,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贫困集聚空间计量模型的基础上,依据31个省域2005-2010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贫困发生具有显著空间依赖特征;贫困空间分布遵循"西高东低,梯次递减"规律;局部聚集呈现出"东冷(L-L),西热(H-H)"特点;纳入地理空间效应的实证结论更加稳健与科学,空间模型优于传统模型;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扶贫支出、市场化程度、公共服务供给、城镇化、人口聚集以及收入分配差距均对贫困发生、集聚施加影响,但影响模式、时效、强度及方向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的特性具有新的变化。选取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能源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强度存在明显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西北地区能源强度较高,东南地区能源强度较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外开放程度与能源强度成负相关关系,对能源强度的降低有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能源价格与能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作为样本,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验证空气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区腐败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区腐败会加剧本地区空气污染,会降低邻接地区的PM2.5浓度;工业污染排放量、对外开放程度、能源消费量增加均会加剧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经济发展效率会降低本地区空气污染程度,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会促进空气质量好转  相似文献   

19.
余可  温海滢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54-58
文章通过构建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数理经济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提出并验证了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对1995--2009年统计数据计量分析的经验证据,最终得出了结论: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只有当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中央财政支出结构实现结构互补时,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