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职工持股是一种企业产权组织形式。但是由于职工持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实践中各地各部门的具体做法五花八门,亟须规范统一;同时,国际经验表明,职工持股搞得好.有助于企业公平分配和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从立法、政策、操作和管理多方面规范职工持股制度,促进职工持股制度的规范统一.让广大职工分享企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实现经济发展,理顺利益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充分就业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进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时期,这从根本上转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企业运行的环境,也对企业内部机制产生了巨大冲击,这是职工持股制度得以在中国产生和确立地位的根本原因。首先,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为中国股份经济和职工持股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在收入分配制度上的突破,为个人拥有资本收益提供了依据。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充分动员了各种经济资源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收入分配上改变了单一的按劳分配的原则,强调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且成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海国资》2007,(5):42-44
4月20日,上海市国资委召开了规范企业收入分配工作会议。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在会上指出,当前国有企业在收入分配上仍然存有一些突出矛盾。譬如,收入结构分布不尽合理,企业经营者与在岗普通职工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等等。可以说,国有企业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收入分配问题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杨国雄在会上提出,国资委将建立包括完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在内的7大机制,以此来推动企业规范收入分配。一些企业集团中的“先行者”已经开始在这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收入分配调整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执政要求和执政目标,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成因,提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职工持股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我国产权制度的建立,对甸分配制度的改革,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等都人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探讨我国职工持股的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对进一步完善职工持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极端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被逐步打破,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特别是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必须营造一个维护社会公平的制度环境,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6,(20):56-5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近日在北京落幕。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围绕着这个议题,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特殊利益集团与贫困群体等事关和谐指数的问题,都引起了多数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项立勇 《浙江经济》2006,(12):35-35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此次会议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中央政府已把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主要措施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其秩序的规范。  相似文献   

11.
杨鑫 《辽宁经济》2001,(10):9-9
职工持股制度被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所采用 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没有统一的规章可循,企业在实施时各自为战。结果是苦与乐各不相同于是,乐者言其是,苦者言其非,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职工持股制度对国企改革的支持作用是必须肯定的,有了这个基点,我们就应该巩固其“是”,规避其“非”,把职上持股这条路走好 国企改革必然要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进行责、权、利关系的再调整。这势必引起各方利益的碰撞,使得这种调整变得十分困难。而职工持股制度恰恰可以在这种调整中给国企改革以下几方面的支持: 一、职工持股使企业…  相似文献   

12.
刘华 《特区经济》2009,(12):140-142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却日益严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现阶段应正视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了解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弊端,认识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完善我国的公平分配的制度及其政策,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深化天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建设的“激励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分配的“调节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行内部职工持股,是国有企业实行多元化的新探索,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是实现资本优化、重组和扩张以及企业收入再分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但同时,克国推行内部职工持股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也引起理论界的激烈争论,本文试从产权制度安排、法人治理结构、分配制度等方面对如何看待内部职工持股问题,如何评价内部职工持股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解决因内部职工持股而引发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作一探讨,以共商榷。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制度建设是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的一大重要措施。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期看点     
《重庆经济》2006,(10):1-1
本期刊发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从加大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营造公平发展的竞争环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资源节约促进机制等方面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想法,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关于职工持股制度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王金柱 《开放潮》2001,(5):26-27
职工持股制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职工持股制最大的特点是企业职工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既有资本收入,又有劳动收入。职工在企业一身二任,成为企业的主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它消除了资本的雇佣劳动制,实行资本和劳动相互联合,从而消除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不平等的、相互对立的情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这样劳动者实现了当家作主,既成为经济上的主体,又做了政治上的主人。 在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和社会占有相结合,这也是现…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作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调节目标,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对收入及收八分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如何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我们党的执政使命和战略任务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结晶和实践导向,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