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的出口增长既有要素比较优势的动因,又存在制造业部门对外贸易"母市场效应"这一动因.本文采用MacCallum(1995)的方法,做了中国对108个国家2001~2008年出口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和出口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出口以更大比例增长.本文提出一个融合"母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拓展的多国HME模型框架和经验估计方法,利用1977~2007年中国和14个主要贸易伙伴ISIC两位数制造业的贸易和产出数据,在控制市场准入效应后,对多国框架下的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加工贸易等行业异质性并不能实质上改变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但不同行业对外部市场准入性的依赖确实存在差异。在控制本地偏向需求后,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仍然稳健的存在。这表明,在劳动力比较优势日益削弱的背景下,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制造业出口仍然存在强劲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华广敏 《世界经济研究》2012,(12):58-64,85,86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加快,服务业日益成为国际投资的主流,研究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显得非常必要。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研究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FDI对中国制造业效率均有正的直接效应,但中介效应不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效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效率,然而生产制造成本并没有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扩大服务市场开放,提高人力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特点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总体上存在本土市场效应;细分贸易模式后的分析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一般贸易中显著存在,在加工贸易中不显著。同时,制造业行业开放度、贸易结构和空间集聚程度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有着明显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贸易中,拥有较高劳动力成本和科研水平的行业,本土市场规模对其出口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中,拥有较低劳动力成本和科研水平的行业,本土市场规模与其出口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贸易理论框架下,本地市场效应是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借鉴Schumacher(2003)的引力模型方法对中美双边贸易的估计表明,在10大类产品当中有7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在35个两位数制造业行业当中有16个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这表明,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中国对美出口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源泉之一。其政策含义在于,中国的贸易政策应该由单纯偏向外部市场转到内外并重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边贸易模型对本土市场效应的测算,忽略了“第三国效应”,导致实证结果难以精确的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状况.本文在Behrens多国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变量,构建了动态多边模型.利用1980-2003年CEPII-BACI数据库中ISIC-3数据和世界银行的“Trade and Production database”,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需求份额和出口份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测算了制造业整体及分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边框架中内需的作用被削弱,整体制造业出口存在弱本土市场效应;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过吸引FDI增加了国内资本存量,但学界关于FDI对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市场开放分解为源于国际贸易的产品竞争效应和源于FDI的外资效应,阐述它们对最终产品部门—中间品部门—研发部门之间资本要素需求的影响机制和结果,并以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采用行业成本转换法估计资本要素相对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DI和出口显著地增加了中国制造业的资本要素相对需求,进而促进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评价其生态效率水平,并基于"波特假说"理论,构建计量回归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生态效率总体呈递增态势,但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短期内规制遵循的成本效应大于创新补偿效应,而且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策略性遵循行为;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只促进了重度污染行业的生态效率,对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具有抑制作用,"波特假说"仅在重度污染行业得到验证。最后,针对不同行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炼油行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纵观国际炼油形势及中国炼油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炼油业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2001~2014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机理与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且工业机器人进口与制造业吸收能力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分类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需注重工业机器人的进口与消化吸收,不断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促进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2001~2014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机理与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进口贸易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且工业机器人进口与制造业吸收能力存在交互作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及制造业分类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需注重工业机器人的进口与消化吸收,不断拓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7~2006年美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实证检验了美国制造业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美国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考虑进、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以后,进、出口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与理论预期存在不一致性,进口贸易不仅没有通过替代国内生产而减少劳动密集制造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反而促进了该部门的就业增长;出口贸易也没有通过产出扩大效应而增加劳动密集制造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出口贸易对就业的促进效应仅仅体现在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由于美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价格效应、规模效应和劳动力需求的趋势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和动态调整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区域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效率均衡分析,理论上界定与论证了生产要素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流动性配置的纠偏方向与均衡标准;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结合统计年鉴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期宏观数据,分区域分行业实证研究发现:东西部区域普遍都存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不经济现象、互动效率较低、中部整体投资效率较高,存在较好的互动效果;东部机械制造业、轻工业、化工业、材料业四个行业的市场扭曲程都低于中西部区域;中部区域的机械制造业市场扭曲程度高于东部和西部,轻工业、化工业、材料业的市场扭曲程度都是居中;西部区域的轻工业、化工业、材料业三个行业的市场扭曲程度都是最高的,西部区域的机械制造业市场的扭曲程度高于东部但低于中部,最后分区域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鞠时珍 《科技和产业》2022,22(9):99-105
以A股高端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2015—2019年企业相关数据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并检验研发人力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显著激励高端制造企业基础研究产出的提高,且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在二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全样本检验基础之上,进行行业、区域、企业属性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生物医药行业、轨道交通行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显著,而加计扣除对航空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对华东、华南地区制造业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影响,加计扣除对华北、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加计扣除对民营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章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了水平及垂直行业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水平行业外资进入显著推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下游行业外资进入则有利于降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单位劳动成本,而上游行业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没有显著影响。路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水平行业外资进入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的推升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对中国同行业制造业企业的人均增加值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技术挤出"效应;分外资类型回归结果表明,水平行业港澳台资企业进入的负向"技术挤出"效应要远强于外国投资企业。实证结果表明,规范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秩序,强化外资企业与中国本土上下游行业企业之间的垂直产业合作关系,可以缓解外资进入给中国制造业企业单位劳动成本带来的上涨压力,并且有助于发挥引进外资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市场选择与政府行为的视角,将资本深化分解为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利用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28个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深化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上涨引致的资本深化能显著的促进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却对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与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其临界值为政府投资引致的资本深化达到0.057左右,目前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20个,且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制造业。而未越过该临界值的制造业行业有8个,主要分布于轻工业制造业。这一研究结果为中国"去库存、去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刘宁 《中国经贸》2014,(20):36-3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核燃料元件制造业同样面临市场竞争压力,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本文以核燃料元件制造业成本管理为分析对象,阐述了成本管理在核燃料元件制造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围绕对核燃料元件制造业现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设备的产业总称,有人称其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而且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185个子类。  相似文献   

19.
假如,用一个词定义中国的产品,它应该是什么? 众所周知的是,法国制造的产品意味着"浪漫",日本的产品意味着"精致",德国意味着"严瑾",意大利"热烈",英国"高贵"……你不得不承认,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制造的产品还相差得太多。 "中国制造"是否将永远和"低价"画等号?没有人愿意回答"是的"。在制造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时,"中国制造"本身也逐渐形成了并不光鲜的世界概念。抛开诸多可能的政治因素不谈,仅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对"中国制造"的"成见"形成也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工业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模具制造恰恰与标准化规模化无缘,甚至被称为"智能改造的禁区"。其原因是,模具作为"工业之母",是所有工业制造的基础,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其产品设计随机性高,生产工艺复杂,存在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均不稳定等问题。多年来,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都在探索模具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