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小华 《宁波经济》2004,(12):28-29,32
科学发展观和“六大联动”战略把发展农村文化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农村文化发展模式。在进一步推进城乡联动中,宁波农村文化工作要更新理念,理清工作思路;加大投入,积极履行政府文化责任;创新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实现形式多样化;重视人才,建设农村文化的组织和经营队伍;把握导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相似文献   

2.
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设置了“中国梦·我的梦”、“雷锋精神永在”、“创业之星”等征文类赛项;以“最美中国”、“我身边的正能量”、“劳动者神采”为主题设置了摄影或微电影赛项;以“生态文明”、“生命·安全”、“荣与辱”为主题设置了动漫设计赛项;以“诚行天下”演讲比赛、“职业素养”展示比赛、“中华才艺”表演比赛为形式设置了展演类赛项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赛项。在“文明风采”竞赛工作座谈会上,“诚行天下”演讲比赛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广播电视学校学生关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设置了“中国梦·我的梦”、“雷锋精神永在”、“创业之星”等征文类赛项;以“最美中国”、“我身边的正能量”、“劳动者神采”为主题设置了摄影或微电影赛项;以“生态文明”、“生命·安全”、“荣与辱”为主题设置了动漫设计赛项;以“诚行天下”演讲比赛、“职业素养”展示比赛、“中华才艺”表演比赛为形式设置了展演类赛项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赛项。在“文明风采”竞赛工作座谈会上,“诚行天下”演讲比赛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广播电视学校学生关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提出了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以“第三方”为契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个别化帮扶;以“赋权”为目标,重视扶贫对象能力建设;以“社区”为依托,链接社区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高校学生自治组织的机构特性,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素养构成,探讨了学生自治组织中学生干部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认为“学工+后勤”类学生自治组织能够培养职业概念和职业意识;“学工+后勤+自治”类学生自治组织能够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市场+自治”类学生自治组织能够培养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生存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留守问题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对现阶段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制;加快建设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阵地;加快组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国家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相似文献   

8.
《浙江工商》2006,(7):16-16,17
今年2月份,金华市工商联提出了组织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设想,要求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把参与农村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重要任务,以发挥自身优势,并结合企业特点,改变过去以“救火式”、“救济式”赞助捐款为主的形式,选准切入点,采取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村企合作、结对等多种途径,到农村去创业、到农村去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经济合作关系,为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体经济》2008,(2):30-3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积极推进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要求,现就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等相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推进制度创新,增强服务功能。支持农民按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去年以来,上海郊区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已达200多家。巩固发展和规范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今年郊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提出了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整体性政策框架。要坚持把农民自愿、农民受益作为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出发点,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经济权益;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有利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合作社的基本精神,创新合作社的形式,有利于增强农民合作组织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本报告提出了促进农民合作解决组织发展的七个重点政策领域。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孟州市实施以农村文化中心作为载体的“文化富农”战略,通过整合资源、为农民提供培训学习场所;创新形式,采取多渠道、多层次教育培训方式;因地制宜,让农民学以致用、学有所值,探索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对农民的致富能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取得初步成效。报告还提出了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制订农民培训中长期规划;突出抓好农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素芳 《乡镇经济》2008,24(4):76-79
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宁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总体发展要依托政府,走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专业大户+基地+农户”是首选的发展模式;“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导模式;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股份合作的组织发展模式是最佳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商洛贫困山区县“三农”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书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工作手册式”、“操作指南式”编写,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经验以及如何创建、如何运作、如何拓展的工作要点。注重实务,具有多方面的具体细致的操作要点;注重实践,精选了国内最新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四类组织形式。第一类是由政府兴办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主要是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社等;第二类是由国家技术部门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兴办的事业型服务组织,主要有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林业站、农机站等;第三类,与农业生产处于平等地位的服务组织;第四类,与农业生产联在一起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销一体化服务组织。本通过对这四类服务组织的现状和存在弊端的分析,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即公司→县级配送中心→乡镇零售连锁店→农户。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建立三级配送体系、三级培训体系、三级试验示范体系和网络信息沟通体系,这种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农村跨境电商创业将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而创业模式的选择对创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将我国大学生农村跨境电商创业模式按组织形式分为大学生“个体”“合伙”“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模式,按经营产品分为大学生+“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地方优势工业产品”、+“综合产品”创业模式,并根据各创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合作经济的发展浪潮中,神州大地各类协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创了许多符合当地实际的好方法、好形式。本文就是北京市房山区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加强服务功能的经验总结。房山区农产品产销协会作为全国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优秀代表,连续六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十佳先进”和“双文明单位”;2000年至2002年荣获“北京市先进合作经济组织”;2003年被总社确定为三农服务重点龙头企业。现刊登该协会的经验,以资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发展对策。指出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建立多方参与的筹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工作指导;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其管...  相似文献   

20.
发展集体经济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也是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尽管共同富裕目标的“终点线”一致,但城市与农村的“起跑线”差距甚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其组织成员共同富裕的一种经济形式,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公共产权为基础,构成了要素流动和利益分配模式的农村经济治理秩序。本文基于524个村(社区)调查视角,探讨包括农村集体经济治理领导机制、载体机制、运行机制、制衡机制、经营机制等在内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试图充分挖掘与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动员和示范带动方面的巨大潜力,以期对激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