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娇 《科技和产业》2023,23(5):125-133
针对城镇居民非住房消费不足与高房价并存的典型现象,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31个省区市2005—201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探讨房价波动对非住房消费的影响并揭示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家庭非住房消费既有挤出效应也有财富效应,其中随着房产信贷约束的放松,挤出效应减弱,而财富效应增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之间的门槛效应是异质的;各地区住房信贷约束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房价与非住房消费之间的异质性关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房价波动和房产信贷约束并不是导致低消费的综合因素,无法负担的房价以及家庭抚养负担的增加是低消费的综合因素。因此,稳定房价仍是当务之急,房产信贷政策应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相适应,以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家庭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住房价值、预期房价对居民日常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代表性家庭全样本数据来看,住房价值对家庭日常消费影响为正值。在考虑家庭异质性问题后,对于租户群体来说,虽然部分消费支出呈现负的相关性,表现出微弱挤出效应,但是最终效应仍然以财富效应为主。这与房价高居不下,家庭购房意愿降低有联系。从预期视角来看,预期房价对于家庭日常消费支出影响呈现微弱负效应,所以影响居民日常消费支出的是住房价值,而不是房价预期。  相似文献   

3.
李成武 《山东经济》2010,26(3):39-45
自2009年6月份以来,全国房价再次快速上涨,研究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房地产财富效应,得到的结论是,4个直辖市、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财富效应,中、西部地区财富效应不显著。研究还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房地产负向财富效应影响系数越大,居民住房压力越大,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也越明显。本文还分析了房地产负向财富效应下高房价带来的后果,并浅议了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向为民  李娇 《改革》2012,(6):127-132
选取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1998~2009年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考察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宏观经济和房屋抵押效应控制变量,利用房屋租赁价格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亚楠 《南方经济》2020,39(3):40-52
文章应用CFPS2010、2012、2014年的调查数据,以房价收入比指数作为"房价压力"的代理变量,探讨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在我国房价收入比畸高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同时受到"释放压力型"消费需求的驱使和可支配收入减少的预算约束,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获得心理慰藉,增加了对相对廉价且非必需的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即口红效应成为房价压力影响文化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控制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其他生活压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消费氛围等因素,在城镇中仅拥有一套及以下住房资产的家庭中,高"房价压力"显著提升了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在影响机制研究中,首先,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总消费的抑制作用剥离了财富效应的影响,其次,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大额消费品和小额消费品影响的异质性,证实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影响口红效应的存在性。进一步将研究样本按照消费文化类型、收入阶层和受教育阶层分组后发现:开放的消费文化下高"房价压力"对居民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中等收入阶层在高"房价压力"下进行"释放压力型"文化消费的需求最强烈。高学历层次居民在面对"房价压力"时更倾向选择文化消费作为释放压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把房屋价值纳入消费者效用函数,在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房价波动对微观家庭财富配置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机理。用2000~2006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2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预期房价上涨会使消费者在本期家庭财富配置时增大房产部分的比重,但房屋的财富效应并不显著,短期内甚至会挤出消费。长期来看,房价上涨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而短期内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从住房权属、生命周期、不同债务水平三个维度来考察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大体上,房价回落不大可能抑制家庭消费,但政府应关注房价波动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综合考虑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等调控房价。  相似文献   

8.
常龙 《北方经济》2012,(12):6-7
近年来,我国资产价格变动幅度比较大,表现在股票价格的大涨大跌,以及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资产价格的变动势必影响居民持有的金融财富和房地产财富的变动,进而影响消费的变动。本文从资产价格角度,通过对股价和房价的财富效应的分析与考察,以此检验能否通过促进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发展来拉动消费。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微弱的财富效应,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负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9.
梅元比 《特区经济》2014,(9):186-188
理论上,房价的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消费,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根据总体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取向考察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甚至产生抑制效应。结合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要增加中低档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发展住房增值贷款以及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动态模型刻画居民的消费决策并进行经验估计,识别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宏观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不仅能通过收入渠道间接促进居民消费,还能够通过预期渠道直接促进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但在住房供给弹性较低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果较弱,在财富渠道上存在“挤出”效应。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分析发现,在住房供给弹性较低的省份,基础设施投资对房价有较强的推升效应,从而通过影响资产配置显著降低了富裕家庭的消费,这不仅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负向的财富效应,而且还扩大了财富差距。本文的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2-2009年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家庭异质性进行分项研究,并由此得出结论:1平均而言,房价上涨对老年户主的消费影响最大;2对于没有住房的家庭,年轻家庭与年老家庭不会因为房价上涨而额外的改变其非租金消费;3对于有一套房的家庭,依然不会改变老年家庭的非租金消费;4在分析是否有未婚子女特征的家庭中发现,有未婚男性的家庭消费抑制效果基本高于有未婚女性的家庭,但在35-44岁与45-54岁家庭中因未婚男性的因素消费存在相反的效果。总体而言,拥有儿子的家庭其消费抑制效果要高于拥有女儿的家庭。  相似文献   

12.
正确理清收入差距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探知其对消费的影响,是实现我国扩大内需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的2000-200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造联立方程模型,深入探讨了收入差距、房地产价格与消费的关系,结果发现,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动关系,但是对消费的影响却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在东中部地区,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这种相互强化的关系,使得代表消费主体的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负担加重,不得不减少消费。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住房负担相对较轻,能正向发挥财富效应,所以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的互动影响,反而促进了消费。这种差异正好折射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效的住房保障政策来科学调控房价,进而切实促进消费。  相似文献   

13.
田怡曼  田发 《科技和产业》2022,22(2):154-157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随着房价高涨,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上海市2005—2021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价、居民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和人均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微弱的财富作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显示短期内房价对居民消费产生微弱的挤出作用。最后针对上海市的高房价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产是家庭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中国家庭在房产上的过度追逐必然影响到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文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不仅研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已有学者得出的住房对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又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住房负债对该挤出效应的影响程度。首先,文章研究发现,住房对家庭参与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住房不仅降低了家庭进入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概率,也降低了家庭参与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深度。其次,文章研究发现,房屋负债抑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但房屋正规贷款和房屋民间借款对股市参与的影响相反,房屋正规贷款能够促进家庭参与股市,降低住房对股市参与的抑制作用;但房屋民间借款的存在增加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文章认为,严控住房市场,抑制家庭多套房的投资行为,使多余的资金合理的流向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市场,才能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的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所产生的财富效应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其传导渠道表现为,通过物价变动效应、资产选择效应、收入预期效应、资产重估效应和投资变动效应来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进而影响消费。通过以消费函数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表明当前人民币升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甚微,暂时还不存在财富效应。但利用人民币升值增加居民财富,扩大消费是未来可考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住宅权属差异导致了家庭住宅财富差异,进而影响了家庭消费偏好.本文基于一个非住宅耐用品消费决策的随机最优控制模型,采用1991—2006年 CHNS 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家庭住宅权属差异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同理论预期一致,自有住宅家庭的耐用品消费明显高于租住房屋家庭,而且住宅权属消费效应随着家庭脆弱性增强而下降.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通过降低家庭脆弱性、创新保障性住房分配模式来缩小居民住宅权属差异和促进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7.
申洋  陈钊 《世界经济》2023,(9):157-180
住房限购政策增加了一套房家庭的购房成本,这些家庭将转而扩大其他消费,还是为买房进一步“勒紧裤带”?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较非限购城市,限购城市一套房家庭在限购政策实施后消费显著下降,且主要体现在有处于“小升初”阶段孩子和收入较低的一套房家庭上。尽管限购政策规定二套房家庭不能继续购房,但有成年孩子二套房家庭的消费并没有受政策影响。本文结论表明针对住房投机的限购政策效果会溢出到家庭消费决策,尤其会挤出有购房意愿和收入较低家庭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家庭流动性资产配置行为将异质性消费者识别为受流动性约束(hand-to-mouth)家庭与不受流动性约束(non-hand-to-mouth)家庭,探讨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否在这两类家庭中存在显著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了住房资产如何影响这两类家庭之间的转换。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2019年三轮追踪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总体上住房资产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但不受流动性约束家庭显著高于受流动性约束家庭,说明持有较多流动性资产家庭的住房资产对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从机制上分析,相较于受流动性约束家庭,不受流动性约束家庭住房资产提升信贷可得性的效应更大,并且更能通过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来促进家庭消费。异质性家庭动态转换的分析印证了住房资产的增长有助于受流动性约束家庭转换为不受流动性约束家庭,并通过这种转换进一步促进家庭消费能力增长,而住房债务负担则需保持在一定限度内,才能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曹佳斌  王珺 《南方经济》2019,38(7):83-99
促进文娱消费对于拉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至关重要,但我国居民文娱消费增速偏低,对此学界还欠缺足够的经验论证。文章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考察中国城镇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文娱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城镇家庭少儿人口占比具有显著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但家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对文娱消费需求形成挤压;进一步研究发现,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伴随少儿的成长表现更为旺盛,而老年阶段的文娱消费需求随着年岁增长愈加不敏感。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能够正向调节家庭老龄化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在收入水平更高、教育背景更好的家庭,人口老龄化对文娱消费的挤出效应愈不明显;在教育背景、健康状况更优的家庭,少儿抚养数量增加带来的正向文娱消费需求会被部分挤出。旨在促进城镇居民文娱消费的政策应该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动规律,充分尊重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文娱消费选择及习惯,重点关注"多子化"、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文娱消费需求,在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壮大细分文娱产业和消费市场,让更多居民对文娱"能消费"、"愿消费"。  相似文献   

20.
股价和房价影响我国消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持久收入假说(PIH)或生命周期理论(LCT)模型的框架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OLS回归方法对1997-2006年股价和房价影响我国消费的效应及其大小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资产的财富效应较弱且房价对消费的效应大于股价的效应,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