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日益加强在华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也逐渐以双重效应体现出来,即“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一方面,通过先进技术的扩散、竞争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的培育,溢出效应正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带来正面影响。但是也必须同时警觉跨国公司投资研发活动的实质以及所执行的研发战略。加上我国自身研发创新机制的不健全.这些人为的障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国内整个技术研发环境造成了伤害。在双重效应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应该做到趋利避害·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使技术溢出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达到与跨国公司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R&D活动的“正溢出效应”将导致企业研发投入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政府向企业提供研发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R&D活动的“市场失灵”,然而有可能对企业的研发投资产生替代效应。该文通过理论模型解释了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的激励机理,并且界定了政府研发资助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条件,从宏观、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分析了政府研发资助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各个省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三种专利的作用,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不但没有促进各省的发明专利数量的提高,反而有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的发展上。在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外商凭借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控制了技术和市场,抑制了国内企业的研发行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必须引导我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我国企业自主研发体系,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利用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效应、模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创新是一个连续、互动、系统的过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高,但技术进步却十分缓慢,症结到底出在哪一个环节呢?目前国内对创新效应的研究大多是单一环节的,本文借鉴Stephen Roper等的创新价值链模型,构建三个连续递进的多环节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把创新价值链延伸到了企业绩效。文章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1993-2008年期间,企业研发投入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创新源的内部研发转化为新产品的效应显著,但外部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效应不显著,新产品转化为企业绩效一环的效应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市场换技术"策略能实现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策略以实现技术进步,在已存产品领域,外国直接投资(FDI)提高生产效率的结论得到一些经验研究的支持。这一结论常被扩展到新产品市场,认为市场换技术仍然可行。本文构建了两厂商三阶段两地区区位博弈模型,得到研发集聚均衡、分离均衡两种博弈均衡形式。在这两种均衡状态下,企业只有通过自主研发而不是模仿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表明在新产品市场自主研发是本土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种"技术势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内投资的挤入(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FD I对高技术企业国内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规模增加越快挤入效应越明显;"技术势能"的扩大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在2002年前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在"技术势能"三个组成中,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率的差距抑制了FD I的挤入效应;国内企业的TFP水平对国内投资具有正效应,外资企业TFP水平提升对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FD I的进入首先对大型企业投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挤入效应并没有显著倾向于国有企业;潜在市场规模对资本挤入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有关新产品开发的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协调合作的理论模型,指出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调合作会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有利于新产品竞争优势的提升,又会导致新产品开发期限的延长,但总体上有利于新产品开发的投资收益率的提高。然后本文以深圳市高新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调对新产品竞争优势的提升、新产品开发期限、投资收益率所产生的影响在新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有关新产品开发的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协调合作的理论模型,并指出新产品开发过程当中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调合作会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有利于新产品竞争优势的提升,又会导致新产品开发期限的延长,但总体上有利于新产品开发的投资收益率的提高.然后本文以深圳市高新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调对新产品竞争优势的提升、新产品开发期限、投资收益率所产生的影响在新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8-2009年投入与产出数据,对国内大型乳品企业的C-D生产函数进行了计量分析,测算了大型企业乳品生产的要素产出弹性、边际效益、规模报酬类型及贡献率,结果显示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量变动对产出有着正向影响,资本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及技术贡献率分别为69.5062%、44.4209%、-13.9273%.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及推广的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兼并、控股、重组、合作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一体化和集团化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东道国市场为分析框架,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三个不同时期建立数量经济模型,推导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不同关系。模型充分显示:FDI进入东道国市场带来的竞争和示范效应促进了本土企业的不断成长;随着投资量的进一步增加,加速了本土企业的两极分化,即崛起和破产,本土企业的生产总量表现为基本保持原来的水平;而大规模引资使得东道国市场逐渐被垄断,导致本土企业的萎缩,外资对本土企业的成长产生了阻尼效应。本文得出引资边界的不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这一结论。最后,文章提出了几点引资边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逸卓 《科技和产业》2023,23(14):236-242
2019年突发COVID-19疫情给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带来严重的影响,合理规划R&D投入产出,对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在分析COVID-19爆发前后规上工业企业 R&D投入产出情况的基础上,以规上工业企业R&D活动中新产品产出率、出口率、技术效率、有效技术效率为解释变量,企业R&D活动情况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运用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构建模型,采用SPSS26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R&D投入产出溢出效应。研究表明,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规上工业企业R&D新产品产出率和新产品出口率、技术效率和有效技术效率对溢出效应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调节因素下表现出的显著性水平不同。其中,疫情发生后新产品出口率在5%水平下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后,以欧美大型垄断资本为代表的第二代跨国公司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它们在商品市场上运用种种手段与国内企业竞争。全面挤出国内企业,从而使需求从国内企业转向跨国公司。本文通过分析“挤出效应”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反“挤出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存,但以乳品为代表的食品类企业却往往忽视质量控制而热衷于销量扩张.本文从技术约束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此给出了一种解释.分析表明:竞争压力未必是解释该现象的关键因素;只要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大、并且在投资不足的前提下提供优质产品的产能相对较小,即使没有竞争的压力,厂商在质量控制上的投资也不充分,而且总是热衷于低价大销量的营销方式,后者被消费者视为投资充分的不完美信号.增强监管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厂商投资不足且追逐大销量的现状,但能增加厂商高投资的可能性、提高产品的平均质量.我们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乳品等国内食品企业高速扩张但忽视质量控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哪些行业受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2000至2005年省际分行业的数据,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水平、后向和前向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和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并不十分明显.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内资企业生产前沿的影响上,其中,消费品或轻工业产品行业的内资企业主要从FDI的前向溢出效应中受益;采掘、资本品或重工业行业的内资企业主要从FDI的后向溢出效应中受益;水平溢出效应大多为负,体现了外企竞争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创新被看作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创新具有外部性,政府资助企业创新作为克服市场失灵、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纠偏匹配法,运用珠三角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国家科技计划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本文发现,总体上看,目前的资助计划并没有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企业规模不会影响政府资助的效果;资助对于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对创新能力弱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对技术水平低的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对技术水平高的企业研发投入不会产生影响;没有获得资助的企业如果获得资助,并不会提高它们的研发投入水平。结果表明,加大对创新投入低和技术水平低的企业资助可以提高资助计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股权结构的独资、控股倾向,研发内容的适应性和专用性,研发活动的聚集性等特点,对中国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其中,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中国知识高地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配套及相关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生产与科研之间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引导作用。负效应表现为挤占我国有限的科研资源,挤占我国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同群企业间研发投入环节的相互学习与模仿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研发投入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同群效应能够增加企业创新数量并提高创新质量;研发投入同群效应具有微观层面企业内部经验互补作用和宏观层面创新激励政策互补作用,更有助于研发经验少的企业以及获得政府创新补贴低的企业增加创新数量和提高创新质量。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行业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越高,研发投入同群效应越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数量的增加以及创新质量的提高。相关研究结论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如何利用研发投入同群效应来实现企业创新的“增量提质”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远东经济画报》2003,(12):78-81
为了快速提高销售收入,许多销售经理不得不在新产品开发上增加投资和提高新产品启动预算。令人遗憾的是,把新产品推向市场的费用已经扶摇直上:原始的广告宣传成本越来越高,零售商库存和上市费用增加,研究开发所需的投资越来越大。产品多样性的提高,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成本。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接受速度却一落千丈。最后的结果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怪圈:商品市场需求增长,于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就致力于开发新产品,但是节节上升的费用却导致收益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是如何影响东道国的产业发展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竞争会挤出内资企业,然而对内资企业正的生产率外溢将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考察跨国公司的竞争效应和生产率外溢对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影响。模型推导及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正的生产率外溢使竞争效应减弱,负的生产率外溢则使竞争效应增强;跨国公司出口销售更加有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在全球统一的市场上展开竞争,这其中所要求的技巧和资源,要远远超过单纯出口所需要的技巧和资源。跨国公司是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从事国际投资,以追求市场份额、成本、质量、生产率、创新和股东回报等方面超越其他企业。这对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