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方政府间的市场分割不仅是阻碍全国统一性大市场建设的堵点,也是导致空间资源错配、抑制区域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文章以空间资源错配为中介变量,研究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将2002—2020年我国31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通过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倒U”型影响;空间资源错配在市场分割与区域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市场分割会抑制政府支持行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因此,破除市场分割已成为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强化创新竞争意识,抑制空间资源错配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不利作用。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同时坚持"制度型开放"有助于增强地区间产业关联,带动欠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文章将"开放"和"协调"议题结合,以中国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重新修订作为案例,研究外资准入政策对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结论表明,外资准入政策显著减小了管制放松行业在相邻城市间的生产率差距。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较低创新水平、盈利水平和外资进入程度行业的样本组,外资准入政策可以更显著地减小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的生产率差距。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外资准入政策显著降低了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的创新水平差距和盈利水平差距,上述变化是促使减小生产率差距的重要影响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加强了外资准入政策减小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积极作用。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外资准入政策减小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作用反而越强。  相似文献   

3.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利用相对价格方差均值方法测度了全国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上升,但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并未呈同样上升趋势。地方竞争导致的地方保护和分割负面现象、要素市场流动管制行政色彩较重、基础设施缺乏互联互通、疫情冲击是造成我国现在市场分割的直接原因。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内涵。当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市场提供统一的基础性制度供给,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全国和地方、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单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制度质量、外资进入与增长效应:一个跨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制度质量的视角去研究外资进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建构基准模型以及非线性内生门限的方法,检验了制度质量高低对外资增长效应实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度质量与外资增长效应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即外资进入引致的增长效应在制度质量相对居中的国家最为显著.对此,我们的解释是,对于制度质量较低的国家,制度改进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外资参与东道国经济分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制度质量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东道国内资部门的自生能力在制度改进中得到提高,外资的相对优势降低,因而其增长效应开始弱化.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意见》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正确理解《意见》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统一大市场"的内涵、目标及实现路径,广东经济学会于2020年5月10日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办召开了建设统一大市场理论研讨会,邀请到该领域有专业研究的10位著名专家与优秀中青年学者,就"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现将参会专家发言要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刘江宁  陈贞吉 《改革》2023,(4):99-1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体两面”。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倒逼国内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配置,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打通“内循环”关键堵点,推动中国产业链创新链转型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使“国际循环”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进而实现双向联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更高标准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行业竞争场景,在企业层面检验了产品服务系统(PSS)差异化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样本取自中国财产保险行业2009—2019年间的面板数据,共涉及56家在中国大陆提供财产保险服务的公司。研究发现,PSS差异化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呈现U型关系,竞争地位对以上主效应具有中介作用。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看,市场分割作为中国本土管理情境中的制度变量,对PSS差异化和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具体地说,在PSS差异化程度较低时,市场分割程度的增加会削弱PSS差异化对企业违规行为的负向影响;在PSS差异化程度较高时,市场分割程度的增加会增强PSS差异化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正向影响。该研究聚焦于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中的突出现象,批判吸收了西方学术界现有的伦理决策模型,研究结论为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机理和边界条件提供了更加符合中国管理情境的解释,也为行业市场上企业违规行为的干预和治理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8年商贸流通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以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外资进入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就业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表明,外资进入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就业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当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较低时,外资进入会带来就业拉动效应;当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较高时,外资进入会带来就业挤出效应;当商贸流通业外资进入水平居中时,外资进入对就业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根据本文结论,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引入外资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推动本土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促进商品消费和流通的同时进一步打破各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采用2013-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平台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台经济显著缓解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省内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缓解效应大于省外,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越高的地区缓解效应越大。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流动,进而缓解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时,只有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平台经济的发展才能够缓解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为促进劳动力要素充分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同产业平等,既是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基础,也可以用来作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工作抓手。可据此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和公正,消除过去按企业类别尤其是按所有制性质进行产业政策管理的诸多弊端。作者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破除按照所有制、规模、隶属关系、地区等标准分类管理企业的传统做法,平等企业间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平等性既是市场规则统一性的基础,也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前提。根据现代产业组织运行及其竞争政策运作的原理,作者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上独辟蹊径地提出按"同产业"平等这个基本政策主张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按"同产业"平等的政策内容以及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并从现阶段我国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贾玉成  张诚 《南方经济》2018,37(9):50-67
"新常态"经济周期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何特征?从经济政策频繁波动的现实出发,如何理解跨国并购的"逆周期"成因?文章基于2001-2016年中国企业对91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周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具有显著的"逆周期"特征,下行经济周期加剧了并购规模提升;其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国并购正相关,并且在国有企业中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为更明显;最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距以及市场增长潜力差距均提升了并购规模。  相似文献   

13.
喻闻敏 《特区经济》2014,(4):202-203
文章以我国2004-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研究比较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对外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正相关,且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影响最为显著。与此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类型与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偏差。基于这一结论,文章提出适当建议,鼓励各级政府、企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婕  姚博 《南方经济》2021,40(7):16-33
基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启示,文章通过采用商品价格信息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全面系统考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附加值所反映的双循环机制关系。研究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工业品部门的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出口附加值提升影响更大,工业投入品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所产生的效果最为突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营商环境较好地区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附加值提升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意味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后疫情时代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战略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形成以全国市场一体化为基础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提升出口附加值促进国际循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逆全球化态势下,以限制外资为动机的国际投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影响了跨国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海外子公司视角考察国际投资保护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匹配国泰安《海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和OECD《外资限制指数》数据库开展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国际投资保护在总体上不仅降低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经营效益,还降低了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持股比例;②国际投资保护对海外子公司的不利影响具有异质性,发达国家国际投资保护的不利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海外子公司因国际投资保护遭受的不利影响更大;③国际投资保护会通过削弱海外子公司从东道国技术溢出中获取的收益而产生间接不利影响;④母公司拥有更多海外背景高管和对东道国的文化输出分别是调节国际投资保护对海外子公司负面影响的微观和宏观因素。文章的研究意味着国际投资保护会危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海外子公司的正常经营,因而应对国际投资保护是实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詹小颖 《特区经济》2010,(3):271-27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关系到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目标应定位为满足国内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选择应是比较优势产业、关联效应强的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3-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PSM-DID)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长期内整体上提高了职工的工资份额。考虑企业所处地区、行业和劳动者的异质性后,结论仍然稳健。具体而言,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提高了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了母国职工工资份额。此外,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高技能劳动力的偏向性,母国高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份额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得以显著提升,但对于母国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份额影响不显著。文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和具体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8.
戚聿东  郝越 《南方经济》2022,41(8):10-21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义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然而我国由于经济转轨和追赶型增长模式带来了根深蒂固的行政垄断认知和行为,仍存在歧视性产业政策干预严重、市场分割、自然垄断规制乏力等问题,这成为我国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最大阻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作为规制行政垄断的最佳机制,有助于从根本上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过程中,要以增量入手,促进产业政策的功能化转型,同时对存量进行分类治理;完善审查机制,加强法律认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整合;发挥负面清单制度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协同效应;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倡导普及公平竞争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夏彩云  李磊 《特区经济》2010,(10):52-53
温州经济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压力下陷入困境,止步不前,先发优势丧失,固有劣势彰显,区域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困境温州经济发展应该直面危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立足区域开放促进产业结构提升,改革土地和人才使用政策,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健全投融资体制,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