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目标以及评价内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确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此为理论依据选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并得出结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效率,其次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不同,从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此研究为各区域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的分析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决定要素的研究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了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钻石模型"为基础,对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和需求前景良好,各级政府支持有力,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具备极佳的发展契机,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在产业发展中仍存在汽车技术集成水平较低、续行里程短、电池成本高;集群效应低;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因此,要大力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以实现福建省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创新支撑、创新投入、吸收转化和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009-2012年全国各省市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进行拟合评价,得出2012年全国27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得分及排名,经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2009-2012年东、中、西部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在中长期内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包括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基础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以G20成员国家为主要对象,在2000年至2010年的期间,对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探性的评估和排名,揭示了全球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7.
谭琨  何志毅 《科技和产业》2014,(1):86-91,176
探讨了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在中长期内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包括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基础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且以G20成员国家为主要对象,在2000年至2010年的期间,对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探性的评估和排名,揭示了全球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8.
李政  刘韬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154-156
文章提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显示突变级数法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模型不需要计算任何指标权重,只根据评价指标闻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引擎。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技术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企业成长、成熟的重要依托。高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代表我国区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首先,从技术创新入手,构建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灰靶理论计算出1998年-2012年的靶心度和指标贡献度。研究发现,西南地区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协调。高技术企业的企业数量与科研机构的研究与开发人员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玉芬  张目 《特区经济》2010,(8):209-210
从技术创新能力角度,构建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部7省(区)1市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区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建立起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对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力等概念进行界定,对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在进行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并且结合吉林省的区域发展情况,最后确定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利用可持续发展数学模型对吉林省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作为其核心产业之一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发展也备受关注。构建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10个省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福建发展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查找技术创新过程的薄弱环节,制定更加有效的技术创新决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研发、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商业三个阶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福建4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河北省科技创新现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水平、科技产出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北省11个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科技能力发展不平衡,石家庄、保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唐山等居于中间水平,邢台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3类城市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本文从规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能力、盈利能力、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六个方面构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7个子行业的2006~2010年经济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东瑾  戴声佩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60-164
科技服务业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因子分析方法,以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全社会科技活动和科技服务业外部发展环境为3个一级指标,选取22个二级指标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比较分析海南省科技服务业在全国31个省市中的发展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区域科技发展角度对海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海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首先针对研究区域的林业资源、造林面积、劳动力以及林业投资做简要概述,并运用DEA评价模型,对2004年-2013年间福建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2013年间,福建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多数年份处于DEA无效状态,处于规模报酬递减,表明福建省林业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横向比较分析,福建省林业技术进步还有很大空间。结合林业发展的现实背景可以发现,林业投入不稳定、林业投入产出的结构不合理、林业科技投入不足是导致近些年林业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合理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各省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广泛关注的焦点。针对江西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分析探讨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定性分析,给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然后,针对创新能力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专家因素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出一种融合区间层次分析的模拟退火算法用于定量计算评价指标最优权重分配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解决不确定环境下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决策问题。最后,提出可有效引导江西科技创新发展方向聚焦的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谭涛 《科技和产业》2023,23(5):80-86
为探讨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构建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2015—2019年各省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全国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超1/3的省份处于失调阶段,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