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业创新从区域的角度来说,一般有两个路径:一是沿着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二是沿着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也必须与全球产业链或全球市场的大背景相结合.只有融入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地方产业集群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文章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创新的价值链及其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链网互动理论:产业集群升级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利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55-61
文章在全国第一次提出对于产业集群升级要在链网互动的机制下进行.文章阐述了链网互动理论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指出仅仅嵌入全球价值链和依靠区域创新网络会使产业集群分别跌入全球价值链陷阱和网络陷阱,文章对链网互动的动力机制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刻画和跟踪了全球生产网络中知识流动的价值贡献,并分析了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从吸收能力和“多链融合”视角探究了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是构成无形资产价值链的主要部分,2000~2014年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份额呈现以2008年和2012年为拐点的先降低后波动再上升的趋势;制造业部门技术含量越高,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的份额越大。第二,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绩效,特别是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和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第三,在全球无形资产价值链发展的同时,保证对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吸收利用、全球非无形资产价值链的同步发展、国内价值链的强大和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更能有效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的创新资源配置优化视角,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体系由以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为核心的知识创造子系统,以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子系统,以企业主体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子系统等构成。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在区域层次上促进各种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当前宁波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中心目标,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完善产业创新价值链,营造区域创新友好环境,加快建立具有鲜明宁波特色、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集群创新是创新主体以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促进知识在集群内部创造、储存、转移和应用的各种活动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过程创新、产品创新、职能创新及跨价值链创新.文章基于佛山市南海区产业集群创新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实现了集群化的宁渡模具产业,由于其严重的路径依赖性使得集群企业整体创新不足,难以实现与外部市场的链接。文章通过对宁波模具产业集群价值链和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进行分析.指出路径依赖是宁波模具产业跌入“惯性陷阱”的关键,提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7.
实际上.就是最佳的商业模式,也必须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融资方式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形势的演变等而及时做出调整和变化。所以在这里如何找到较好的路径,进行商业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成为创业者和成熟企业管理者共同面临的课题。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创新路径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也即对价值链  相似文献   

8.
霍一博 《科技和产业》2022,22(9):151-155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地方科研院所靠近市场,对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总结地方科研院所在区域融合、研发、人才、平台方面的属性特点,从价值链、创新链的角度分析科研院所是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及其在区域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科研院所在区域创新中 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在体制机制、重大成果培育等方面提出科研院所提升区域创新服务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郁鹏  路征 《特区经济》2012,(10):209-211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成为创新型经济。文章对区域创新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区域创新系统的三要素构成考察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框架,然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概括,最后指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应对,即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宏观政策环境,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内在机制,重视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区域规划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赢  张翼 《南方经济》2021,40(9):36-51
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构建了2011-2018年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以专利申请数量来量化区域创新产出,从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地促进了区域创新。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学意义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区域创新产出增加1.05%。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来促进区域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发明型创新、实用型创新和外观型创新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东部和非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和非东部地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关于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机制的研究对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区域创新体系及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发展与升级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网络创新范式的角度创新性地提出了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与外部拥有完善的创新网络,并通过对中国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平台的案例研究,探讨如何构筑产业创新平台来构建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区域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模块化技术为特征的汽车产业欲进入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其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合芜蚌试验区汽车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主配研协作机制的合芜蚌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模型,并结合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下传统产业集群“两难困境”的形成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莎莉  张纯 《改革与战略》2012,28(8):99-102
通过低端道路切入全球价值链,中国在规模制造能力上迅速建立了优势,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代工平台。然而,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权利不均衡性,使中国传统产业集群陷入竞次发展、低水平创新的两难困境。要突破两难困境的束缚,必须转换发展路径,由低成本集群向创新型集群发展。文章从国内市场、基于创意资本嵌入的集群协同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慧萍 《亚太经济》2013,(4):127-131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地方产业升级的研究不能仅从地方产业内部、企业本土战略和地方经济等微观层面来分析,而应该用全球或跨界的视域。文章以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转移的趋势为出发点,阐释了价值链全球延展的轨迹,并以福建省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地方制造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的发展机遇和影响因素,从中观层面提出了构建自主区域价值链、政策协同、优化创新环境等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东亚区域向全球转移。  相似文献   

17.
莫琦 《改革与战略》2009,25(5):117-119
核心能力理论研究的兴起,融合了创新理论、战略管理以及进化经济学等学派的众多观点,提供了分析长期竞争优势的工具。文章基于核心能力提出了区域核心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用这一框架对区域核心能力的构建及提升进行了研究。经过理论分析,认为区域创新的发展关键是构成区域核心能力各要素创新的动态过程,是以在技术创新和区位要素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全球价值链上的进口供给是影响一国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发展背景下,全球价值链发展可能表现出全球性或区域性特征。文章采用增加值贸易思想扩展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研究方法,从进口供给的角度,以最终消费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区域特征,认为东亚区域在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表现出一种全球性特征。美欧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中国最终消费产品价值链由东亚区域向全球转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商业银行价值转移的动因,分析了基于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驱动因素,并从商业银行顾客价值转移、银行业产业价值链转移和商业银行内部业务链价值转移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服务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新 《改革与战略》2011,27(4):160-162
在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和生命,是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保证。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企业时刻要面对风险,这对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与建构,要求更高。文章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借助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从不确定性的相关内容出发,认为企业应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建立创新网络,积极探索管理方式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