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戏剧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婺源徽剧传承人江裕民影像口述史的个案研究,讲述了婺源徽剧艺人个人生活史、婺源徽剧传承史、技艺传承及文化史.通过田野调查与访谈口述整理,获取一部分徽剧传承人社会生活经历,对进一步了解婺源徽剧传承与中国戏剧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南部评书的历史,通过对传承人口述材料的整理,阐述了南部评书现状,梳理了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层面和评书艺术本身的建设两方面探讨了南部评书的传承与保护:解决传承人生存问题,基层管理部门积极配合,搭建展示平台,进行相关培训。评书艺术本身的建设,抓好理论建设,内容革新,推进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昌羽绂 《理论观察》2014,(10):104-105
冰雪民俗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生产劳动和节庆活动来传承;冰雪体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冰雪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正在慢慢消亡、冰雪体育文化传承人的匮乏、缺乏对冰雪体育文化的宣传、政府相关机构对冰雪体育文化重视不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的宣传,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冰雪体育文化的保护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桂北红瑶由于其独特的居住环境及历史发展,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织锦成了红瑶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其独特的织造技艺、明艳的色彩与精美的图案让人记忆深刻,这些符号也因此成了我们了解红瑶文化的一个有形窗口。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桂北红瑶织锦工艺的生存却日渐式微,工艺传承面临困境,传承人的老龄化、传承方式的变迁等无疑成了影响传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红瑶织锦工艺系统的分析,提炼其典型意义的特征,以期在方寸之地梳理其工艺变迁并深层挖掘其悠远的文化内涵,为桂北红瑶织锦工艺的研究及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老厨家"传承人抓住发展机遇,通过对家族遗训和祖传技艺的传承,不仅使百年传承的厨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使其成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宣传了企业文化,再加上在行业竞赛中的优秀表现,促进了其专业化的发展,而与高校教师合作参加的一系列学术会议及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进一步使企业文化走向了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郭海霞 《特区经济》2010,(6):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状态,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传承人的认定缺乏法律标准、传承渠道不畅和传承方式扭曲、政府干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自然传承的关系无法理顺以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定标准、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确立政府干预与民间自然传承的适度平衡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以人为载体进行传承。可以说,是传承人的存在和发展,才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活和持久的生命力。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谭力 《理论观察》2013,(11):91-92
目前,口述史研究的范围拓展到了许多新的领域,尤其是和传媒业的不断碰撞、融合,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在传媒行业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从传媒的视角来看待口述史研究,以腾讯网《体媒人物》栏目为研究案例分析大众传播媒介平台上的口述史研究的传播、制作、伦理等问题,可以对口述史研究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为口述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由于经济社会的进步、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失以及少数民族自身意识淡薄,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物质文化资源日趋减少,非物质文化也面临危机。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要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艺术之林中,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是被世界公认的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形成于12世纪,虽晚于希腊戏剧和梵剧,但希腊的悲剧、喜剧早已从舞台上敛迹销声,在印度,梵剧虽还不时有演出活动,但与往昔的繁盛不可同日而语。惟有中国的戏曲至今仍充满生机,繁花似锦,叶茂根深。  相似文献   

11.
"德都蒙古"是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蒙古族以及祁连山北部居住的甘肃肃北蒙古族.如何保护和传承"德都蒙古"文化,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指导当地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及其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民族认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法主要对于"德都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传承人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宁波城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技艺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近年来,市文化主管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理念,以国家级项目保护为重点,以濒危项目抢救为优先,以传承人保护为核心,以整体性生态化保护为方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传承、传播工作取得了创造性进展。目前,宁波市拥有浙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06,(3):32-32,I0003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边界,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乡。这个山区小县与我国诸多其它古村落相比,“乡村”风格更清晰、环境史和谐、保存更完整。作家武旭峰曾说:“婺源如史,文人侠士彪炳史册,知书重义光耀千秋;婺源如画,小桥流水女儿尝纱,白云深处粉墙黛瓦;婺源如歌,泉水叮咚溪流欢唱,乡间孩童书声清琅。”从这个意义上说,婺源担得起“中国最美的乡村”。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传承的压力让"非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长于大众生活的"非遗",大多散落在民间,仅靠传承人以年迈之躯苦苦支撑着手里的技艺.  相似文献   

15.
地方历史传统对民间艺术传承人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鲁绣为例,从鲁绣历史的悠久、近现代鲁绣工厂、鲁绣的创新传统等三个方面,论述地方历史传统对鲁绣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具体影响,为深入认识当代鲁绣传承人,尤其是鲁绣女性传承人的群体特征和生存处境提供历史依据,为当代鲁绣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承人是技艺传承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本文从师承培养模式、家传培养模式、教育培养模式以及其他培养模式来分析当前云南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存在的方式和特征,探索云南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方式的优缺点,对当前云南民族技艺培养传承人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实 《魅力中国》2011,(21):102-103
川剧作为首批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的传统戏剧,在其历史发展中处于良好地位。但现今川剧这一传统地方戏剧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接受,演员、观众出现较大断层现象。秉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旨,使川剧跟上“体验经济时代”,要采取一些的创新革新方式,给予受众最丰富的体验,从而赢回受众。  相似文献   

18.
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王店大装"是极具民间特色的一项中华传统技艺,它具有历史传承悠久、人文及社会价值深厚、观众认同感强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保护与传承措施不合理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完善民俗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多渠道培养技艺传承人、挖掘新内涵开发新题材、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传播"老艺术",为传统民间技艺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生态,让"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助力美好乡村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9.
赵静 《魅力中国》2013,(13):77-77
戏剧服装文化是戏剧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舞台剧中重要的视觉形象之一,服装对塑造人物形象、升华作品主题和营造舞台氛围都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适应戏剧内容的要求下,突显出戏剧的冲突性,并向观众提供诸多戏剧信息。自从有了戏剧表演艺术,戏剧服装便应运而生,这一区别于生活服装、流行时装的特定的舞台人物外部造型手段,伴随舞台布景与装置、舞台化妆与道具、舞台灯光与音响之间的融合与互补,共创舞台美术视觉效果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李姿颐 《魅力中国》2011,(17):145-14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已纳入我国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认识传承人的法律地位,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