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法是法律体系内正义维护的最后防线,刑法的正义性因而成为刑法的核心命题,其正义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刑事司法的正义性,由此,司法中司法者法律解释的科学性便显得尤其重要。刑事司法中法律解释具备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特点,法律解释的对象及于全部刑法渊源,法律解释的范畴应局限于定罪解释、罪状解释和量刑解释,解释中应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实质解释原则、不得超越法律含义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善意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丹 《消费导刊》2012,(10):128-128
近两年来,民意对几起受关注度很高的案件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民意干涉刑法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但是刑事司法必须和民意保持距离,否则便会出现一系列消极影响.刑法和民意保持距离是分阶段的.在刑事立法、执法阶段可考虑民意;但在刑事司法阶段则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灵活运用刑法解释学解释刑法,从而达到个案公平并且令民众接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刑法解释是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述释义。抽象性和稳定性是刑法规范的固有属性,一方面文字词句无法涵盖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所有社会情形;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其权威性法律一经制定就不可能朝令夕改,因此刑法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刑法解释形成了若干种分类:依照解释的效力,可以分成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根据解释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而近年来,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激烈争论和日益明显的对立已然发展成为刑法学派之争中一个代表性分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其发展的步伐越来越离不开法律方法的牵引,无论是在立法上的进步还是司法、执法水平的提高,都对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判决疑难案件时,法律解释方法的独特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尤显重要。为此,选取一个典型的指导性案例,分析其中所适用的法律解释方法,探析该方法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是如何具体运用的,以明确法律解释方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疑难案件逐渐增多的中国,法律解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地发展法律解释,但是法律解释并不是无任何约束的,我们应当赋予法官一定的法律解释的权利,但是其应当有其空间维度的限制,所以也不能给予法官太大的自主性,这样也许会造成权利的滥用,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促进我们国家司法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合同默示条款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征 《华商》2008,(3):77-78
默示条款是古老的,从19世纪末诞生至今,其发展已历经百年。作为英美法系极具特色的一项,默示条款在法律解释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使得自由与正义,公平与效率得到了微妙的平衡。其灵活而具有可操作性,对完善我国合同解释理论有借鉴作用。本文从英美法系的有关立法、案例上对默示条款的发展、价值和效力进行阐述,试图证明默示条款现今仍具很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李慧 《商业研究》2012,(5):200-205
从比较视域本文考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认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尽管立法有宽严,但判例突破已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强大趋势。英美法以不断出现的司法判例为动因,以"合同性质"、"合同目的"、"可预见性"及"明显后果"等为限制条件,把握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尺度,再到逐步扩大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使之类型化,从而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大陆法主要是通过扩大法条解释、变通救济理念予以救济,或通过增设法律条文进行规定,满足现实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需求,这些均可作为我国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法律解释在法律发展和司法适用中的地位已不容置疑,但是就法官的刑法解释权而言,到目前仍未在法律层面得到承认。理论上。我国的法律传统、刑法解释的思想、司法机关的职能要求及现行刑法解释体系的缺陷,无不体现出法官享有刑法解释权的合理性;实践中,此种解释已然存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故而赋予法官刑法解释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商》2015,(7)
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理论上是司法民主的体现,也是司法公正、避免司法腐败的保障,同时还利于促进司法独立。但在实际刑事审判中陪审员发挥的作用甚微,陪而不审、陪衬审等问题突出,人民陪审员陪审呈消极化、形式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相比之下,英美法系刑事陪审团制度具有的一些积极因素有利于民间智慧的引入,是促进司法民主实质化的良好途径,存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面。本文试图以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审判体系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陪审团制度移植于我国司法体系的意义和可能性,以期与时俱进,促进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刑法因果关系判断,即疑难的理论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陆、英美法系与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呈百家争鸣之势,就具体问题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学说,希望理清问题主要脉络以获得较为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媛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15-316
辩诉交易制度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并形成于美国,于70年代在英美法系国家广泛实施。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司法改革,在改革中借鉴有益经验,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构建中国式刑事辩诉交易制度,将极大推进我国的刑事审判工作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坤 《致富时代》2011,(3):204-205
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上不断增强,在理论上日益完善,已成为当代世界刑事法治发展的趋势。该文主要分析罪行法定原则与刑法司法解释有机的相客起来,是摆在当今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今后的法学研究和实践中,司法人员及广大学者应继续探讨,完善二者的相容性问题,这对于法学进步和发展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亭亭 《商》2013,(12):224-225
法律解释指的是对现有法律规范性含义的阐明。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法律解释是不可或缺的。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把法律原则具体适用时,如何对其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成为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案例引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4)
坦白,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随着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坦白从宽"正式写入我国刑法,坦白从宽从刑事审案政策上升到具体法律规定。本文将浅析坦白从宽的涵义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5.
冯艳丽 《消费导刊》2014,(10):238-238
轻刑化在整个刑事法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念指导作用,使我国刑法的发展逐步走上了尊重与保障人权的人道主义道路,而刑法的谦抑性的精神与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轻刑化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可以从转变重刑观念、限制死刑、扩大罚金刑、社区矫正等方面来实现轻刑化,促进中国法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4)
<正>日本刑法是从形式犯罪论的立场出发的。形式的犯罪论认为,刑法的作用不仅在于保护法益,通过保护法益来维持社会秩序才是刑法的目的之所在。根据这一观点,尽管保护法益也是重要的,但是由于刑罚是残酷的制裁手段,为了不侵犯国民的自由和人权,事先必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什么是犯罪,只能将在形式上符合该种规定的行为作为处罚对象。只有将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相协调的刑事司法才能获得国民的信赖,也才能对维护社会秩序做出贡献。与之相区别的是实质的犯罪论,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0)
公证制度,作为法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有专门机关和专职人员所进行的一种专业的司法证明活动。基于历史传统、法律文化以及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同,世界上逐渐形成了两大不同的公证体系,即英美法系公证制度和大陆法系公证制度,本文在对比二者不同的基础上,就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的渊源、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过程中,基层法院主审法官扮演着法律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其在各个审判组织之间陈述观点和意见,谋求法律问题的解决。解决法律问题,做出司法裁判,其正当性和可接受性,不仅取决于法律本身的正当性,也取决于法律适用的程序正当性。合议、汇报、讨论、请示作为基层法官处理案件的通常程序,其不仅消解了基层法官对于法律的独断理解与解释,司法过程中正当程序的遵循,也构造了基层法官通过议论解决法律问题的整合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理解释的角度,对个人信息犯罪构成的有关刑法规定进行了解释,以有利于司法实践对个人信息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4,(2):79-80
刑法解释的目标对刑法的解释活动至关重要。学界存在着主观解释说、客观解释说以及各种折衷说。通过对各学说的介绍和分析,对立法原意和主观解释的重新界定,笔者认为刑法应严格解释,先作出主观解释,再作客观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