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掀起海外并购的浪潮,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也逐渐由制造业、资源类行业转向TMT行业。通过研究中国TMT行业海外并购现状,从宏观角度分析TMT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发现当前中国TMT行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我国TMT行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五点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财务数据视角对企业在海外并购前后的会计收益进行比较分析,论证海外并购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并购交易会显著影响企业会计收益的波动性,但企业会计收益的离散系数变小.由此,本文认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体而言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达到管理层预期并购目标.但并购后更小的收益板值说明个别企业在海外并购后存在财务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其中自然资源领域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单笔交易金额屡创新高。同时,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警觉。自然资源型海外并购过程中经常会遭遇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价格风险、融资风险、反并购风险和整合风险,针对不同风险我国企业应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以促进海外并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世界经济的疲软和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堪称是全球并购市场的一大亮点。10月27日,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势头,交易总数量为176宗,较去年同期上升31%,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120宗,是国有企业交易数量的两倍之多。就投资行业、并购目的地、融资渠道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在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整体发展中颇具典型性。从并购的行业关联性来看,多以纵向并购为主;从并购交易的形式来看,多用自有资金现金收购;从并购交易的效果来看,控股倾向强烈。无论是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是现金收购还是股票购买,各种海外并购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各具优缺点。作为并购主体的民营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海外并购存在的风险,实施海外并购必须要有科学而具体的规划,需要根据自身实力、行业现状和市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购模式,制定详细的并购计划,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保证海外并购预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加速,各国企业争夺市场日趋激烈,海外并购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途径。中国企业正是这股并购浪潮中的涌流。然而,企业并购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行为,并购交易的对象是集技术、人才、设备及市场为一体的动态资产,同时跨国并购面临着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可观的预期效益下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我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跨国经验和投资规模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并购风险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并购成功的决定条件及成败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规避风险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外并购迅速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重要方式,同时海外并购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并不高。本文以公司治理为突破口对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出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和降低海外并购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渐渐加快,但是交易和整合成功率却逐年下降。本文论述了COSO报告八要素在海外并购环境中的适用性,以中国资源型企业的跨国并购为出发点,通过对五矿并购OZ的案例分析,探讨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0—201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为样本,以企业所有权性质为切入点,从公司层面、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详细探讨了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溢价更高;中国企业并购敏感行业企业、国家间文化差异较大以及被并购方来自发达经济体时,并购溢价较高;国有产权性质对其他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影响更多地体现在2012年及以后年份,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溢价。本文在拓展海外并购相关研究的同时,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国际化战略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在海外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致使收购交易难以顺利开展.2016年12月,由于交易条件无法实现,中国福建宏芯投资基金对德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爱思强公司(Aixtron)的收购案以失败告终,这是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半导体企业失败的又一典型案例.本文对该案例的具体经过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针对收购失败原因提出几点启示,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尤其是半导体类的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对于海外并购的支持,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为此,主要从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海外并购的动因和风险,提出了我国汽车企业行业海外并购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孔鹏 《新财富》2008,(8):18-22
在2008年经济形势困难,调控政策不放松的情况下,国内金融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并未停止。在这一过程中,国内金融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虽然合理,但人力资源、并购路径、尽职调查、支付手段等战术缺乏。无论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还是作为账务投资者,如何选择交易目标、设计交易结构和管理风险,依然是国内金融企业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海外并购风起云涌,并购数量和交易规模都呈现出上升趋势。然而由于海外并购经验的不足以及缺乏相关的国际并购的人才,导致海外并购屡屡受挫。并购交易的达成只是并购的开始,日后的经营管理又会出现中国企业水土不服的现象。有鉴于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充分借鉴他国经验,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政府应该配合企业做好宣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可谓高潮迭起,海外并购数量急剧增长。然而,海外并购中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等的存在,使得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加剧。我国企业应通过做好宣传沟通工作、熟悉国外并购法律环境、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注重并购后的整合等途径来应对风险,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近三年发起海外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归纳总结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使用的资本运作模式,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及比较评估不同资本运作模式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海外近三年部分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以及并购失败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揭示海外并购过程中非财务风险、资本运作模式、财务风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企业的筹资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主要在于海外并购收购阶段和收购后的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安全风险,并购之后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等方面.对此,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应充分利用利好政策,采取"本土化"策略,融入海外市场;全面考虑并购成本及自身实力,选择优势产业进行并购;在并购中考虑预见的费用和机会成本、扬长避短、加强管理能力.突破差异实现共赢,从而成功完成海外并购并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分析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并购为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带来机遇,但同时企业并购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投资行为,企业跨国并购与并购国内企业相比,操作程序更复杂,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更大,因此风险也更大.本文就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较为活跃的组成部分,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与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技术创新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的技术创新,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国外技术既有助于加快我国创新型企业国际化进程,又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海外并购的风险明显高于国内的并购行为。众多的海外并购案例显示,财务风险直接影响创新型企业海外技术并购的成败。通过选取华为海外并购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其海外技术并购成败经验,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创新型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加快,但从实践看,成功案例少,失败案例多。究其原因,虽然并购失败因素复杂,但企业并购前对交易风险分析与评估不足是关键环节。从风险控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各环节分析,企业可将风险评估结果与企业事先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对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达到风险预警线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并分别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承受等应对措施控制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海外矿产资源并购主要存在政治和法律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国际市场风险、资源风险、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整合风险等。我国企业在并购前要认真制定并购战略战术,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稳步拓展海外资源渠道。建立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协调机构,避免无序恶性竞争;做好项目所在国政治、法律法规、税务、环评等方面的调查,选择好并购重点国家和区域;加强文化沟通与文化培训,适当开展本土化经营;完善海外并购金融支持体系,降低并购融资风险;立足全球,加快培养海外并购人才;搭建海外企业并购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并购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