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主流公司治理理论的缺陷及其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评价、公司管理的正负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最后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后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试图研究在考虑公司发展阶段和公司发展外部环境基础上的"股东至上"主义和"利益相关者至上"主义有效结合的公司治理模式,发现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并非相互对立,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理论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不同模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更多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主要模式,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对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质疑,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现代市场机制在不断的转变与发展,在资源配置中,人力资本因素所占据的位置已经不容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以股东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也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有效的监督,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将更有益于企业稳定的发展。所有者共同分享公司利益,他们只有通过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以及控制权,以此来进行相互牵制、约束,这样才能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当今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本文就试图从利益相关者这一更全面的角度来讨论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理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侯彬 《中国市场》2011,(2):48-50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移植西方国家基于"股东至上"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制,实行股东"单边治理",存在理论基础过窄、解释力不强,并与国家所有制矛盾,需要引入相关理论,拓展理论基础,建立股东、利益相关者、公共利益代表共同治理机制,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赵苏杰  杨立月  杜钰洋 《商》2014,(47):16-16
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都产生于现代大公司的出现,二者统一于企业管理理论的新分支: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实践中。该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着重提出公司治理是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企业社会责任则能够推动公司治理的有效改善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原则与消费者参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郭金林 《消费经济》2002,18(1):59-61
传统的股东主权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治理的惟一主体,但是,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失灵表明,股东主权原则存在严重缺陷,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原则认为股东、职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区等都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公司治理结构是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与约束的各种制度安排,本文在论证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力基础上探讨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原则,特别是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消费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许珂  卢海 《商场现代化》2006,(13):128-129
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企公司化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借鉴西方公司治理理论基础上,探讨我国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郭艳萍 《商业时代》2004,(21):31-31,37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均衡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导致了两种迥异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采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议消费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湘红 《消费经济》2004,20(6):50-52
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的消费者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消费者通过产品市场对公司治理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依赖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状况,而消费者参与公司治理又是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途径。鉴此,本文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应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以发展消费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而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建立是决定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本文探讨和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司社会责任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并引起很大争论的一个课题.它构成了对传统公司治理模式,即公司存在之目的是为其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现代民商法理论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以及私法公法化演变的必然体现.如何看待公司社会责任以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体现,这一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本文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基础以及其与公司盈利性本质问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我国公司法和公司治理模式中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控制权结构,公司控制权安排应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认为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应是利益相关者“状态依从”的控制权,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拥有不同权重的控制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股东至上”逻辑的颠覆,是新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理论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在财务理论里面,传统的观念将股东置于企业中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公司的财务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越来越多的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外加利益相关者财务理论的指导,公司财务治理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只有通过共同协商多边谈判来实现,加强利益相关者和市场的合作,达到均衡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收入。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的相关理论,在分析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机制的构建与优化方式,以促进利益相关者有效地参与公司的财务治理,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均出现公司治理机制失效问题,这一共性问题的产生对国有企业治理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在反思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失效的原因之后,采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来构建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性,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实施利益相关者治理。  相似文献   

19.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寻求一种利益的均衡,要求公司的治理主体扩大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这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产生了冲突。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利益均衡有可能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其还面临着实际运作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公司治理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动机和能力,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下治理主体应包括以股东为主的各核心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现代企业治理的一种新思维,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的阶段。本文从董事会职责的调整、利益相关者的保护范围和力度、以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的构建,希望对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