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赵晓 《商界》2007,(7):42-44
从5月30日到6月5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场大幅震荡,众多的中国股市投资者们经历了一次小型的股市危机。  相似文献   

2.
揭开中国股市政策迷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兴前 《新财富》2005,(2):64-69
过去14年,政府对股市的基本政策取向表现为四大不同的主题,股市走努也呈现了与之吻合的四个阶段。如今,尽管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中国股市“政策市”的本质依然没有改变,多年来股市的生态环境一直没有根本改善。由此引起的投资者强烈不满,是当前政策做多、市场做空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监管已是股市政策五大主题的今天,围绕这些主题,2005年将有一系列新举措出台。由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底线,当市场跌破政策底线时,管理层将发挥“有形之手”的巨大威力,确保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3.
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会赚钱的公司、成熟的投资者和完善的市场游戏规则。而在这三方面均有种种缺陷的中国股市会有一张怎样的新脸谱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熊市什么时候终结?”这是一个困扰了国内投资者长达40多个月的悬念。2004年股市留给投资者的是失望与损失,那么,2005年是节节败退,还是否极泰来?转折的时点会不会出现在这一年呢?就目前形势来看,专家认为2005年的股市走出2004年阴霾的曙光已经显现,股市将迎来转机。  相似文献   

5.
李迅雷 《新财富》2006,(12):54-54,56
A股市场越来越看国际资本脸色的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缺乏足以与外资抗衡的本土机构投资者,因此,国资部门应放宽对国企投资股市的限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光彦 《商业研究》2005,(14):122-124
自1990年我国相继在上海和深圳设立证券交易所。14年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这对投资者抓住机会,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股市波动与投资者结构有关,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无论是在开户数量还是资金总量上,个人投资者都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投资分散,其对股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及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文利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别构建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和机构投资者情绪指数来研究投资者结构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最终发现庞大而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群体加剧了股市的波动,而我国机构投资者虽然发展不成熟,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股市波动,是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四川物价》2005,(4):36-36
《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刊登张炜的章说,喜欢在市场上发表不同声音的谢百三教授近日撰写指出,“房地产泡沫不破,中国股市也很难出现大牛市。”股市盼楼市跌,楼市看准股市短期涨不起来,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政府的一个命题,而老姓越来越买不起的楼市及越来越损失严重的股市,  相似文献   

9.
李志强 《新财富》2007,(2):34-34
2006年中国股市大幅上涨,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总市值也一举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这使人担心股票市场的大牛市是否会阻碍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事实上,从其他市场的经验看,股票市场与企业债市场的成长是高度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非流通股上市、配股再融资……一系列的消息冲击着中国股市,使得这一段时间以来股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今年大小非解禁有两个高峰时段:一个是2008年3月,已经解禁3000多亿元。一个是2008年8月。大小非解禁后会掀起一阵抛售热潮,市场资金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自17世纪欧洲发生“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等金融事件以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兴衰就始终伴随着股市泡沫的生成与破灭。因此,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自己投资的市场是否存有泡沫,泡沫度有多大,无疑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本文通过市净率法,对中国股市的泡沫度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股市泡沫的生成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春节长假刚过.理财市场已经热闹起来了,股市第一个交易日就迎来开门红,黄金市场更是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眼球和浓厚的投资兴趣,2006年也是人民币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的笫一年.中外资银行今年的竞争必将更为精彩。  相似文献   

13.
苑德军 《中国市场》2011,(30):42-43
截至6月1日,今年上市的139只新股有111只破发,新股大面积破发使投资者损失渗重,但一些市场人士和专家学者却将其视为股市走向成熟的标志。新股“三高”的发行人和承销商赚得盆满钵满,“打新”的投资者却不得不默默地吞咽着“破发”的苦果。这恰恰是股市不成熟的表现;投资者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才是衡量股市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冯瑞 《中国市场》2008,(39):44-45
从2006年开始,中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走出了长达5年的熊市。国内投资者涌入股市,股市的指数、市场总值、交易量、换手率等都在短期内连创新高,掀起了一轮股市狂潮。2007年,中国股市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力,几乎所有的纪录都被改写。不断被刷新的是指数的高点和成交的水平,璀璨夺目而又惊心动魄。人们不由得要问:中国股市怎么了?这轮行情的出现正常吗?未来股市的走向又如何呢?本文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对前阶段的中国股市做了一个总体回顾,并且逐一对引起股市变化的因素做了深入阐述和探讨,对未来中国股市走向及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5.
陈志武 《新财富》2005,(12):26-29
各股票价格间的同向波动率这一指标,可以从根本上反映股市质量的高低及其变化情况:它离100%越近,说明该股市越像赌市;离50%越近,说明该股市越像投资市场。我们看到,从1001年到今天,中国股票的同向波动程度平均为90%。也就是说.任一周内有90%的股票一起涨或一起跌,中国股市基本无法区分好与坏的上市公司。近些年,中国股市质量并没有因为一些关于“公司治理”的讨论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法院的不作为重新为上市公司的违规开了绿灯,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力度在减弱,投资者能用的法律空间也越来越窄,股市反而更加浑浊。如果不朝着司法独立、监管独立、媒体自由、立法机构听证监督这些方向改革.中国股市还会继续是“劣币驱赶良币”的场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上涨主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青  徐放 《新财富》2007,(4):18-21
促成2006年中国股市牛市的主因并不是所谓流动性过剩。相反,与中国股市处于熊市的前几年比较,2006年的流动性实际处于收缩状态,而不是扩张。认清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判断未来股市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央行如果在未来继续采取如小幅加息等货币政策来收缩流动性,并不会改变国内居民出于资产配置的目的而继续持有或者增持股票,而未来中国外贸顺差的变化也不会改变中国股市的趋势。左右中国股市下一步走势的仍然是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盈利。如果企业盈利继续超过预期,那么无论是放松还是适当收紧流动性,牛市还将会继续。如果企业盈利低于预期,那么不论流动性如何泛滥,股市一定会掉头向下。流动性不是推动中国资产价格重估的力量,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业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邹毅 《上海商业》2007,(10):22-24
近期股市的屡创新高和上海写字楼市场不断上涨的租售价格,在投资者心中激起阵阵波澜。两种投资产品究竟如何取舍?哪一个收益才更高?是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个市场的特性给出一些见解,供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孔星宇 《现代商业》2014,(1):110-111
股票与一般商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同样是降价,市场对于二者却显示出截然相反的反应,这折射出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情况。分析其原因,人们的心理在股市的非理性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改变股市非理性运行的现状,可以通过改变投资者结构,加强投资者教育;尝试突破从业人员不得炒股的规定;规范上市公司的分红状况;完善股市制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的下跌让投资者一年来的投资收益付之东流。据估计,目前股市市值缩水达7000亿元人民币,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全面亏损,大多数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平均深套20%左右,中小投资者更是损失惨重,市场信心再次受到严重打击。  相似文献   

20.
猪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让人感慨万千。“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较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市市值屡创新高,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是中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提高,是市场深度和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显现了中国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但同时,新股发行的弊端、中石油独霸熊头以及指数失真、美国次级债风暴等问题也暴露出了监管层的监管空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