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然垄断产业几乎是由清一色的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公司控制.在这样的产权结构下,依据<中国大企业集团年度发展报告>提供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总资产产出率等效率类指标和股东权益利税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利税率等收益类指标,运用2001年~2006年数据,对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财务绩效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自然垄断理论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国内的一些学者利用网络经济对自然垄断进行了再定义.事实上,自然垄断论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而中国的转轨经济使我国的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相交叉,具有其特殊性,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还不是规范意义上的.对中国的自然垄断管制,应该考虑我国转轨经济中的特点,从国情出发,完善管制体系,建构权威性的管制机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管制政策.  相似文献   

3.
自然垄断是垄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得到反垄断的豁免,因此对自然垄断业的管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在明确自然垄断范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自然垄断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方法予以治理,以完善对自然垄断业的管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具有成本劣可加性的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价格规制依据出发,以《反垄断法》为中心展开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价格规制的研究,考察了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形成及其价格规制模式,并以回报率规制和最高限价规制两种模式建立了自然垄断行业反价格垄断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价格改革中有一种模糊认识,认为凡是自然垄断产业经营的产品都是自然垄断商品,甚至把自然垄断行业与自然垄断商品等同起来,将自然垄断产业经营的所有商品都纳入政府定价范畴.其实自然垄断产业除经营自然垄断商品外,还经营着大量的非自然垄断商品,需要放松价格管制,引入竞争机制,让其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为此,我们必须在概念上分清自然垄断产业与自然垄断商品,根据自然垄断产业中自然垄断商品与非自然垄断商品的不同,实行不同的价格管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及其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本文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特殊性,并针对这些特殊性,提出改革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何破解自然垄断定价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何为自然垄断定价难题 现代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基本上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基础之上.丹尼尔·史普博在其名著<管制与市场>中给自然垄断下的定义是:"自然垄断通常是指这样一种技术经济特征: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与两家或更多的企业相比,某单个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供应市场.自然垄断起因于规模经济或多样产品生产经济."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自然垄断行业,其生产函数往往表现出成本劣加性特征.因而存在定价难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与改革是备受关注的,文章以中国电信行业的改革为例,首先分析了电信行业的自然垄断特点和存在的过度行政性垄断,提出了规制的必要性,简要的概括了电信行业的改革历程,总结了在双寡头竞争时期的失败原因和在大重组时期的成功经验,借以给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与改革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自然垄断产业的所有制改革与规制的关系,发现国家垄断经营实质上是建立了一个特殊的规制框架。在这种模式下,没有独立的规制机构,却自动的实现了对自然垄断产业在进入、投资、价格等方面的规制,保证了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所应该考虑的社会目标。而自然垄断企业民营化改革使得政府从原来基于财产关系的全面控制转向基于法律关系的依法行政,包含着某种形式的规制改革。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两种所有制下自然垄断产业规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它们在规制范围和效率上存在差异。就提高规制效率而言,与竞争更兼容的民营化改革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出现的低效率、高工资、高福利等现象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始探索并改革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方式。按照经济学理论,垄断可以分为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市场垄断等几种。我国属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发展中国家,一般认为我国垄断主要是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两大类,而且通常是自然垄断中夹杂着行政垄断,市场垄断性行业还没有形成,政府应对自然垄断行业给予更多的管制。本文主要以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方面政府管制的力度和缺失作一介绍,并对齐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最后提前有关完善的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经济行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产业自然垄断与政府产业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产业管制理论基础之一的自然垄断理论,曾受到以有限理性约束为底蕴的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的批评.本文认为,这些批评在围绕政府选择行为展开的同时,涉及到了政府有限理性的约束问题.针对自然垄断现象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理论,文章概要评说了自然垄断理论之于政府产业管制的理论基础,在考察自然垄断与产业管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政府选择行为的属性问题作出了理解,并重点分析了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产业管制时所蕴含的有限理性约束.  相似文献   

12.
以可竞争市场理论为核心的自然垄断现代观点,对政府授予自然垄断以垄断特权的规制政策的基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垄断性行业的各类业务按强、弱自然垄断性进行区分,按照分类规制的原则,结合我国有代表性的垄断行业自身的特点,可以显示出对垄断性行业进行分类规制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通道费的市场规则:基于弱自然垄断行业特征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零售商既具有明显的网络产业特征,又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竞争性交易平台,进场费的费率可以视作供货商接入零售商网络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时的接入价格.同时,连锁零售商具有显著的弱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对于通道费规制效应的研究应当从这一重要特征入手.文章研究结论认为针对大型零售商通道费的规制行为违背了经济理性,而大型专业零售商的通道费水平则需要相关机构进行经济性规制.  相似文献   

14.
自然垄断行业中政府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益  廖益 《商业研究》2003,(20):61-63
自然垄断行业在传统理论下采取政府严格管制 ,由此带来了“政府失灵”现象。现代经济学重新解释了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特征 ,为政府放松管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放松管制中 ,政府需要重新改变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的角色。英国电力行业改革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构建为我国提供了启示 ,要求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加以区分 ,在不同领域充当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15.
涂文明 《商业研究》2005,(17):88-89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形成有效竞争机制离不开政府的管制,而管制要增进垄断行业的社会福利必然依托于管制所依存的基础性制度的健全。但在转型时期我国基础性制度建设相当不完善,这无疑增大了这一行业改革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把银行业的多产品性、产品的服务性等特征引入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得出了垄断银行的相应定价行为以及银行市场势力相应的表现形式.总体而言,银行市场势力仍然具有正负两面的双重效应.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势力的特殊表现形式的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的关键的因素可能不是市场结构的集中,而主要是国有银行的行政性市场势力所至.  相似文献   

17.
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应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主导下,在全面认识自然垄断的经济、技术特性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展开。自然垄断的基本理论,包括成本弱增理论、范围经济、可维持理论等,归纳自然垄断的技术特性,即网络性、关联经济性、大量的沉没成本和普遍服务性。同时根据自然垄断的经济技术特性,简要介绍了政府管制的原因。因此得出的政策启示:一是慎用拆分式改革,二是垄断立法要找准政策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对信息产业垄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以及该行业中垄断的普遍存在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深思。信息产品固有的一些传统产品所不具备的特性使信息产品市场上的垄断更具必然性和普遍性 ,因而 ,对于信息产业中出现的垄断现象我们必须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考察流通垄断的特殊性及其福利经济学测度。流通垄断与生产垄断相比,其垄断行为和垄断结构具有很多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目前阶段,流通市场的低集中度是制约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型流通企业之间的合并和重组一方面可以实现流通的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又有可能导致垄断程度的提高,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流通企业合并模型,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这种合并的两难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此种情形下的反垄断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房地产市场隐形垄断普遍存在,其主要类型包括政府对土地的垄断;开发商以囤地、捂盘等方式的垄断;政府开发和政策性导致的垄断。隐形垄断形式多样,远作过程隐蔽,给管理和规制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根本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不健全不规范,没有正确规制,不成熟,不可控。房地产问题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政治的大问题。管理房地产市场必须实行系统的管制。要把房地产市场融入到经济运行的总体之中,既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运行特征制定政策.更要观察、监督政策的执行效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