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晓娥 《商》2013,(12):48-48
非全日制用工是灵活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并在我国经济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快速发展。本文从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在论述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其不足之处,希望可以促进该项法律制度的完善,使这种用工形式规范化运作。  相似文献   

2.
刘晓朋 《商》2013,(1):180-181
2001年底,在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全球就业论坛"会议上通过了《全球就业议程》,该议程认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也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灵活就业方式,对于促进多种就业方式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灵活就业作为一种新型就业模式已经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吸引了不同人力资本劳动者。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不同人力资本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的原因,结果显示不管是低人力资本劳动者还是高人力资本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方式都是个人理性的选择,是个人在既定的条件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我国在最大限度提供正规就业的同时,应建立有利于灵活用工的劳动法规、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当前应着力保障就业制度的公平性,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劳动法规和就业政策,规范和促进灵活就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企业在采取灵活用工方式时,实际承担着个税成本,这一现状已成为制约企业继续使用灵活用工方式、创造灵活就业岗位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文化企业代扣代缴个税对灵活用工成本的实质影响,讨论现有税务环境下将企业的扣缴义务调整为申报义务的意义,从源头上激发企业灵活用工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建筑劳务用工制度的变迁推动着建筑劳务就业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以往和现存的建筑劳务就业方式主要是,非正规部门就业与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此类就业方式不利于劳务就业方式的灵活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建筑劳务用工制度的改革设想,期望对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应该在用工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点,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尚存在劳动关系稳定性差,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过低,社会保险管理方式粗放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对劳动合同形式、立法语言、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和相关社会保险五个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后媛萍 《消费导刊》2009,(13):101-101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劳动力市场将出现个体化、弹性化的趋势,兼职、非全日制用工、阶段性就业关系将呈增长趋势,劳动关系呈现单级化的趋势,劳动关系冲突易激化、劳资双方对立社会化。企业在继续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基础上,应规范用工,依法用工,合理用工,不断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法律     
《光彩》2012,(8):42-43
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是两种比较灵活的用工形式,能为企业节约可观的人力成本,但用工中出现的社保缴纳、劳动关系认定和经济补偿等问题也给用工单位带来诸多困扰,为此,本刊特整理一些典型案例供广大经营者参考。劳务派遣常见法律问题分析劳务派造,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的用工形式,其特点是雇佣和使用分离。案例1张和(化名)与山东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007年8月作为该公司职员被派往某大型快餐连锁店工  相似文献   

9.
<正>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是我国就业的一种新形式,也是目前我国比较提倡的就业方式。对这类岗位人群,应配置工伤事故保障机制,保持灵活用工。但目前,不宜将灵活就业纳入现行标准工伤保险规章制度,建议在工伤保险规章制度框架下,建立符合新就业形态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重点应对新业态从业人员伤残等的保障问题。这样就可以使灵活的就业岗位受到系统化设计和分配的影响,确保他们的工伤事故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浅议,主要是围绕非全日制人员的特殊性,非全日制人员养老保险的立法现状以及如何完善相关规定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孙世香  姜艾佳 《商》2013,(15):193-194
劳务派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具有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显著特点,有着和传统雇佣劳动关系不同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劳务派遣对促进派遣工就业、提高派遣工职业技能、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建立完善的劳务派遣制度,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劳务用工作为一种新型的补充用工方式,在满足灵活用工需求、节约成本、便捷人事管理、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已被发电企业接受和采用。实践中劳务用工不够规范,在用工范围、同工同酬、连带责任等方面易出现问题。通过对劳动合同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劳务承揽概念和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发电企业在劳务用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规范性建议和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3.
1、引言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电力企业在劳动用工制度、计划管控、业务流程、约束与考核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电力企业内部存在劳动合同制用工、劳务派遣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农电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群,主要是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大多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不多,只知道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不知道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即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领取的养老保险金越高。很多人在距离自己达到退休年龄的前15年才开始参保缴费。随着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日渐凸显。基于此,文章从当前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入手,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推进全面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荣梅 《现代商业》2011,(26):71-7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经济的用工方式,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但由于劳务派遣自身固有的特点和法律的特别规制,使得其中的法律风险凸显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文本从分析劳务派遣法律风险的来源入手,梳理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主要的风险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及管控措施,为用工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始于2019年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使大量线下门店停业的同时,也为许多新经济企业带来商机,如新零售、直播等。企业业务的扩张必然带来用工结构的新变化。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灵活用工的形态不断产生,企业的雇佣模式不断被刷新。正如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中所说,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这促成了灵工经济的兴起。在灵工经济中,企业机构与个人会达成短期用工合同。这类所谓的"灵工"使人们能够在更加灵活的基础上较容易地获得某些类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灵活就业是相对正规就业而言的就业方式,其特点是类繁种多,灵活多样,自由度较大,稳定性较差,保障性较弱,更容易被就业困难群体所接收。其虽然形成较晚,但发展极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的一种就业方式。灵活就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劳动保障工作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在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下,如果不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发展,正确引导,灵活就业的负面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灵活就业,我们应采取谨慎的发展态度,在发展正规就业的基础上,适量发展灵活就业,并强化法制建设,使灵活就业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前言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劳务派遣用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用工形式,它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调节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劳务派遣人员  相似文献   

19.
国外劳务派遣的现状就业质量以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思佳  王坤 《现代商业》2007,53(20):171-172
灵活就业已经在我国相当普遍并且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对灵活就业的规范还远未能满足灵活就业的迅速发展对立法规范的要求。为此,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重点研究了灵活就业中最受关注和一种方式——劳务派遣在国外的现状、就业质量以及各国对规范劳务派遣的政策取向,希望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等灵活就业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灵活就业是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外在解决就业问题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在解决就业问题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从世界范围看,灵活就业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在发达国家,相关比例早已达到30%以上,如果考虑到自营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