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技术联盟是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根据科技发展规划以及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强对产业技术联盟的规划与管理。通过分析产业技术联盟的生命周期特征,本文指出了联盟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联盟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管理思路,设计了联盟组建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再造阶段的政府管理策略,旨在为政府明确产业技术联盟的管理重点,促进联盟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知识联盟基本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多阶段博弈模型以描述知识联盟发展过程,证明了该均衡的存在性,分析了均衡存在的条件,并在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资源基础观和企业能力理论,以复杂企业联盟管理能力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异质性资源投入对竞合成功关系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管理能力在异质性资源投入和竞合成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联盟管理能力的3个子维度中协调能力和凝聚能力在异质性资源投入和竞合成功的正向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联盟管理能力的中介效应还存在于异质性资源投入与竞合成功的3个维度(满意度、目标达成和适应性)之间,即联盟管理能力对异质性资源投入与合作满意度、合作绩效的正影响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异质性资源投入与适应性的正影响则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的物流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扩展企业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现在几个方面:战略联盟、核心能力、资源共享、团队管理、竞争性合作、同步化运作及用户驱动。理念创新不可避免地影响物流环境,推动物流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动态博弈模型,通过模拟企业在联盟形式变化后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处预期支付的改变,论证企业为了在产业链演进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存在从一种联盟形式中退出转而加入另外一种联盟形式的行为可能,进而对产业链战略联盟视角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立之初的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都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所控资源的状态、抗风险的能力及组成联盟的可操作性,进而选择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宜的联盟形式;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进行产业链整合,并在产业链的演进中不断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寻求最佳的联盟方式,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战略联盟的发展过程包括形成、运行和终结三个阶段,其中形成过程由于充满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至关重要。对战略形成过程中联盟各方关系资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联盟中资源、知识的共享、整合与创新,因此,本文认为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管理关系资本,以促进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成化供应链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集成的过程。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分别为基础建设、职能集成、内部供应链集成、外部供应链集成和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各个阶段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管理核心、计划与控制系统、应用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目前,我国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大多处于内部供应链集成阶段,并尝试逐步向外部供应链集成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努力能否达成成果依赖于一个新联盟的打造,这是第一个由192个国家和地区构成的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没有集团间的对抗,没有穷富间的排斥,这是一个崭新的联盟,它以地球的存续为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9.
企业战略联盟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滢 《江苏商论》2005,(8):90-92
虽然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能增强双方的竞争优势,在联合价值链中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企业战略联盟的管理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许多联盟因管理不善而最终解体。本文分析了导致战略联盟失败的几个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战略联盟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旅游企业建立知识联盟,其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能够获得其他组织的技能和能力,并且可以与其他组织合作创造新的能力,以塑造自身的核心能力,并赢得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文章阐述了国内旅游企业建立知识联盟的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物流联盟是指为了取得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本文通过对物流联盟企业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建立联盟的企业收益与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两个最重要的选择因素,大多数企业愿意建立相应的评判机制对绩效进行评估,对合作的满意度进行交互与测评。文章提出,物流联盟形式的出现、联盟内合作伙伴协作机制的建立是物流组织在物流联盟企业制度上的一次创新,它代表了今后流通组织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物流业研究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徽 《市场论坛》2012,(4):51-52
制药企业产品的同质化十分严重,渠道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求企业亟需寻找能够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管理模式,渠道联盟是最佳的策略选择之一。渠道联盟的关系管理研究在战略联盟、渠道联盟和渠道关系的相关研究中均处于萌芽阶段,在医药渠道联盟的相关研究中也比较少。通过对国内外渠道联盟关系研究、关系管理研究和医药企业战略联盟研究的文献的梳理,提出制药业渠道联盟关系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战略联盟中人力资源整合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前兵 《商业时代》2005,(24):38-39,21
在战略联盟的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考察了战略联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联盟人力资源的整合模型。模型包括共同愿景、人才配置整合、观念整合、利益整合四个变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时尚业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市场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国际时尚品牌以及国际营销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全球时尚零售产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时尚零售业处于起步阶段,时尚教育方兴未艾。北京服装学院是中国时尚教育的领先者,其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了零售管理方向,在这个方向下重点开设时尚零售管理课程体系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别晓竹  侯光明 《商业研究》2006,(10):159-163
“贸工技”是民营企业的重要发展路径,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由组分能力、结构能力和动态能力三维构成。民营企业的“贸工技”路径分为初始、代理、贸工和贸工技四个阶段,在四阶段塑造的组织管理过程中,价值创造能力始终围绕阶段目标构建,通过组分能力、结构能力和动态能力的迁移,依次突破方向瓶颈、生产瓶颈和研发瓶颈,使企业避免由于发展循环减慢而进入衰退期,以短期竞争优势的不断更新获得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集群式供应链在实施过程中有着独特的特点。首先提出集群式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优先次序是质量、发货可靠性、发货提前期、柔性、资产、运营成本。在战略上有了定位和方向后,给出了战术实施步骤,指出集群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一般要经过基础建设阶段、单链式供应链链内合作阶段、与集群辅助企业合作阶段、跨链间合作阶段以及动态联盟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要分析的是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的两个阶段的问题。文章提出在利益分配的初次阶段和调整阶段分别采用Nash谈判集模型和博弈论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且建立在利益调整阶段处于平等关系的两个企业进行利益分配的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得到了两个企业的博弈策略和得益区间。文章最后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程伟  李帮义  包旭云 《商业研究》2006,(6):82-84,119
运用博弈矩阵分析供应链联盟的形成过程,将供应链联盟的形成过程分为寻求联盟阶段和维持联盟两个阶段,同时又将维持联盟阶段的博弈分为联盟双方力量均衡和悬殊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通过对博弈矩阵的分析,得出在力量均衡的博弈下,仅仅运用“残酷策略”并不能保持联盟长期的稳定性,而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联盟具有天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LCMM)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不仅包括有形能力,还包括无形能力。从中国物流运作的实际出发,将物流能力成熟度分为初始级、基本级、可重复级、定量管理级、优化级,系统分析每个等级下的关键活动。结合国内某著名物流企业的服务运作业务对其物流能力成熟度进行等级确定,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改善服务能力提供努力的方向和决策的依据。该物流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进一步应用于以能力为核心的物流服务联盟的组建、运行及协调中。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经济区,积极开展产业联盟计划,目前省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形成一定规模,总数达65个。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已经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成为推动产业联盟发展的中流砥柱。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是集群管理的组成部分。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朝着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平台随之在知识产权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基于对云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细致的分析,从实际出发,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构建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围绕产业联盟相关理论、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平台系统分析与构建以及保障机制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