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货币供求与价格水平变动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颖 《商业研究》2005,(3):114-116
货币供求量与价格水平变动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而以价格水平变动作表象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必然与货币供求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十几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由通货膨胀步入通货紧缩 ,主要原因是货币供求失衡。我国的货币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却越来越小。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仍应以拉动需求为主 ,以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为辅。不应该贸然扩大货币供应量 ,否则会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转换机理研究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相似文献   

3.
刘文萍 《商业科技》2010,(36):209-209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转换机理研究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相似文献   

4.
毛彦军  王晓芳 《财贸研究》2012,23(2):100-107
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识别和分析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均能够产生同向影响,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不明显,仅能解释其不足2%的波动,而对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比较强,长期内可以解释其26%以上的波动;货币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都不明显,长期内对二者波动的解释能力均低于0.6%。因此,在应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可以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通胀势头实施积极的紧缩性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5.
李超  王轩 《中国物价》2012,(2):14-17
通货膨胀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难题,本文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得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我国国内信贷扩张和国外外汇大量涌入导致基础货币超发,拉动了结构不平衡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继而引起了全面的生产成本上升和物价上涨的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的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入手,对有关国际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发现,货币的交易成本、产品的需求弹性、预期利润、讨价还价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是国际贸易中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的微观影响因素;而通货膨胀高低、货币供给波动大小和汇率波动程度是宏观影响因素。在微观企业计价货币选择的决策中融入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及微观企业时间序列数据的挖掘是未来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所承担的职能,本文将货币分为贮藏货币和交易货币,认为通货膨胀会通过费雪效应导致贮藏货币向交易货币的溢出,而这一溢出又会通过交易方程式机制加剧通货膨胀.这就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机制.本文在设置了一个贮藏一交易货币转移方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动态模型,考察了这一循环机制,发现如果货币溢出的通货膨胀弹性足够大,就会使得通货膨胀走向发散.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虽仍具有刚性的储蓄倾向,但是近期的通货膨胀已经造成了贮藏货币向交易货币的溢出,而这种溢出如果不能被抑制,则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同时也提醒我们,如果存在经济衰退预期,交易货币会被贮藏货币吸收而造成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是近期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难题,本文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对近期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得出近期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我国国内信贷扩张和国外外汇大量涌入导致基础货币超发,拉动了结构不平衡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继而引起了全面的生产成本上升和物价上涨的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的提法是对的.因为从理论上讲,不管哪一个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总是同货币流通量偏多有关.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有若干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什么是货币流通量的“正常水平”,如何计算外汇储备增长和结构对货币流通量“正常水平”的影响等等.在当前形势下,实行货币流通量向“正常水平”回归,很可能引起产品供应链的断裂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出现企业停产、倒闭和员工下岗、失业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使个体工商户收缩、使承包土地的农民收入下降的情况.因此,在采取措施实行“货币流通量回归正常水平”时,不能忽略通货膨胀预期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这两种预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7年~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证明以上变量均是影响当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然后运用冲击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法分析了各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较大,是主要因素;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说明货币超发和国际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推动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这个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时常困扰人们的经济现象,在我国的经济理论著作和货币银行学教科书中,一般表述为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价格总水平过度上涨的经济现象。在西方通常把其定义为商品和劳务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明显上涨。  相似文献   

12.
<正>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解放以来我国出现过四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最后一次为1993—1996年,物价上涨幅度连续突破两位数,1994年高达21.7%。由于通货膨胀有许多负效应。如:抑制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扭曲价格信号,误导资源配置;削弱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使国民收人与财富重新分配,拉大不  相似文献   

13.
杨濮萌 《商业时代》2012,(32):64-65
货币替代受国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汇率稳定性、利率水平及国内金融发达程度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通货膨胀程度是影响货币替代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2005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及利率对人民币货币替代率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货币替代率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其它因素对人民币货币替代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贾晓薇 《商业科技》2009,(4):374-374
通货膨胀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2005年~2008年上半年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货币供给过多、需求拉动、供给推动、结构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及预期的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当前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是否会历史重演,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一、通货膨胀与诸因素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引起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采取三个重要的因素:外汇储备量、人民币汇率、金融机构贷款额,对它们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1.外汇储备。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外汇储备增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主要对于此轮通胀的性质从三个方面做出分析:货币供给、成本推动和国际因素,并认为本轮物价上升主要是周期性,需求拉动的,货币供给和国际因素同样对通胀有显著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如需求因素。最后提出对于此轮通胀进行治理需要针对它的性质加以解决,并给出一些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各因素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期中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M1增量、汇率、外汇储备、国际原油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汇储备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国际原油价格也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而外汇储备是货币供应M1增量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星媛  杜芸 《江苏商论》2011,(10):19-20
通货膨胀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文章对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间的我国外汇储备、狭义货币供应量、准货币与CPI四个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找到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首先进行ADF检验,然后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外汇储备、狭义货币供应量、准货币与CPI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其中准货币增长对通货膨胀起反方向作用。据此,对抑制我国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充 《现代商业》2014,(31):87-88
货币的非国家化就是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进而允许私人发行货币进行自由竞争,从而可以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通货膨胀现象日益严重,而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却是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对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的理论的研究力图为我国降低通货膨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范建军 《商界》2008,(9):106-106
一切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结构性通胀”之说,在商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过量,意味着由货币所代表的名义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其结果必然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