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很多国家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已经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利用外资可以促进进出口的增长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文章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对我们所利用的外资中的各部分对促进出口增长所起作用的大小进行实证分析 ,进而对我国引进外资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使我国的引资工作有的放矢。旨在使利用外资在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上 ,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加入WTO效应的作用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国际环境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加速增长势头,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大.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持续平稳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将增长迅猛,非国有经济的出口比重将上升.与此同时,利用外资和引进外资也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外资的投资领域也将大大拓宽.另外,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的时机和条件也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引进外资已达到了新的水平。据统计,1996年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共24529个,协议外资金额达73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423.5亿美元。随着我国引进外资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内经济界有人认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过宽,引进外资的规模过大,现在应当提倡保护民族工业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引进外资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极为明显的,引进外资的规模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资可以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这是发展经济学中利用外资理论的一般命题。外资的利用对于处在经济起飞或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其经济适应内外部的冲击,从而能够以较小代价和较少痛苦进行必要的经济调整,实现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但如果引进的外资过多,超出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将会产生通货膨胀、抑制本国产业发展和降低本国自主研发能力等很大的风险。本文主要就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为正确看待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冠江 《国际贸易》1995,(11):46-48
一、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是我国今后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十几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吸收利用了大量的国外资金。大规模的外资投入,缓解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外资占全国固定资  相似文献   

6.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是利用外资的目的。经济增长方式包括增长内容和增长机制,利用外资要适应经济增长内容发展的需要,符合经济增长机制运作的要求,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正负效应,正效应是主要的,负效应是次要的,但应有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西安市在引进外资中存在诸多问题消弱了外资对经济的正向效应,因此本文提出西安市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拓展引进外资方式,建设引资带和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以及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放慢、股市由热转冷,是在美联储加强利率调控、市场主动对经济进行调整及消费者信心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但美国经济还有增长潜力,是能够避免进入衰退的,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回升,消费者信心也会逐渐恢复.我国周边股市的暴跌说明全球经济增长开始减缓.这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并间接影响中国股市,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  相似文献   

9.
孙敏 《致富时代》2011,(5):98-98
FDI是中国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由初步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的成熟阶段,外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010年我国外资数量突破1000亿美元,但如此可观的数字之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外资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目前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及VAR模型,实证分析了1983~2006年中国利用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样本期间内利用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②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均为单向因果关系,但因果关系的方向各异;③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增长中都发挥了"发动机"作用,验证了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模型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观点,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符合新古典增长模型,即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率效应。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持续鼓励引进外资,对外资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二十世纪以来广西利用外资现状,根据2004-2014年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广西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商投资与广西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合作经营外资与广西经济发展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张温 《大经贸》2000,(3):32-33
从1993年起,中国大陆连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引外资地区,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引进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1998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增长了0.7%,在连续5年位列世界第二后,被英国超过,退居第三。199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1999年广东合同利用外资仅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29.59%。自1997年以来,该省已经连续三年出现新批合同外资金额小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倒挂现象。那么,在面临即将入世的利好情况下,今年,我们吸引外资形势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等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虽然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等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效应呈现递减趋势,劳动力和资源等成本优势也在不断减弱,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具有较明显的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和利用后发优势,有助于我国以较低成本和资源代价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引进外资中向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国民待遇是一种国际惯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为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同时尽量减少外资对民族工业的冲击,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并存的外资政策。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偏离国民待遇原则的做法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及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障碍。因此,遵守国际规则与惯例,逐步给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没有研究东道国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多,本文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远强 《财贸研究》2005,16(3):6-10
从我国利用外资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对我国1986年以来利用外资的表现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利用外资尤其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质量方面存在着问题,外商直接投资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晓  杨杏 《现代商业》2007,(26):178-179
汇率变动对经济生活的许多变量都发生作用,但归纳起来无非是对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内涵式经济增长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汇率、内涵经济增长同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分三个区间讨论人民币升值幅度对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此归结出人民币适度升值在微观层面有助于我国出口企业内涵增长,宏观层面有助于我国内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总结我国前10年利用外资的经验,探讨今后5年以至10年利用外资的前景,《财贸经济》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期间引进外资前景分析》课题组和中国市场学会咨询部,于5月16日在北京联合组织了“我国引进外资现状与问题讨论会”。会议由张卓元同志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家和理论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等30人。现将主要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后,发展中国家逐渐占据引进外资的半壁江山,金砖五国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引进外资的主要新兴力量。本文着重分析了金砖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以1997~2013年的数据对金砖国家围绕FDI对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来比较FDI对经济增长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债管理上的超国民待遇、管理模式落后、规模增长过快等问题逐步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