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到人本管理,大多数图书馆管理人员就会想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认为人本管理就是以读者为中心,面向读者,方便读者,尽最大努力满足读者的要求。这其实是对人本管理的片面认识,实际上人本管理思想中"以人为本"所指的"人"包括两个方面,既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和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用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图书馆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图书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9,(15)
人本主义是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人本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图书馆对于人本管理的内在要求,指出在图书馆应不断提高馆员和读者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而形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图书馆管理品牌。  相似文献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图书馆人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确立新机制的根本,是高质量图书馆服务的保证.加强图书馆人本管理,要营造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创建和谐的环境氛圉与融洽的人际关系,合理引导读者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丁全 《中国市场》2014,(33):118-119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情况对整个图书馆建设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采取相应的措施,善于运用现代化的设备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根据需求提高读者与管理人员的素质,达到管理需求,促进我国图书馆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包括方方面面,其中人本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二是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本管理的主要课题所在。而加强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创建和谐的图书馆,营造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因此为了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我们必须时刻确立人本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观念,并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理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重点就是要以读者为根本,以读者为中心,尊重读者、研究读者、方便读者,积极铺路书山、架桥学海,引读者入知识的辉煌殿堂.人本管理思想促进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实现,促进了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将人本管理运用到现代图书馆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作用.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践策略,应从实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认识和摆正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位置等方面入手,转变管理观念.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能本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和不足,亟需进行变革。在回顾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演变的基础上,阐明了能本管理的定义,勾勒出能本管理思想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实行能本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对高校图书馆能本管理的方式和途径的探讨,从而构建高校图书馆能本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苏钰雅 《商业会计》2012,(18):107-108
财政部提出在新形势下加快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要求,促使高校会计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本文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及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基于人本管理理念,对研究高校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化新模式建设的具体路径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谷雨 《消费导刊》2014,(10):124-124
图书馆管理,在传统方式上,有着不少问题存在,不能和现代信息化时代的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宗旨相适应,除此之外,还需要改革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及制度。这篇文章从管理图书馆的方式和内容、制度和体制以及服务的理念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期望可以使图书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向“人本化”迈进。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7)
图书馆作为各大高校必不可少的学习场所,在进行图书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了高校领导层以及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一般来说,保证信息化的全面建设管理,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全面性的做好图书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因为图书管理信息化而得到方便,令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得到一定的提升。下面,我们根据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研究,以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角度来全面探析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谭祥金先生在其《图书馆管理综论》一书中指出:“人员是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美国图书馆学家施蒂格(M.F.Stieg)强调:“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可见,在图书馆工作中,摒弃传统图书馆“以藏为本”的价值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谋生存求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教育活动中心,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只有以服务为中心,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以及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才能取得主动权,赢得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一、图书馆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信息服务以读者为本的思想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原动力和前提,是图书馆价值观的体现。图书馆的工作归根结底是要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关注读者的需求、尊重读者的地位、维护读者的权...  相似文献   

13.
鄢鸿桢 《致富时代》2011,(9):136-136
该文首先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信息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新要求,然后根据新的要求,讨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应该在更新信息管理与服务理念、强化管理与服务职能方面采取那些应对策略,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满足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4.
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理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传统管理理念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十分严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法治国家、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其提出的要求,重新确立起高校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管理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高技师资队伍的市场化管理理念、法治化管理理念、人本化管理理念和科学化管理理念加以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理念的创新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毛赣萍 《中国电子商务》2010,(9):202-202,204
高校图书馆作为典型的知识型组织,是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管理作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借助于知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建立一个适用的知识管理系统。本文便就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作出系列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孙林  李明賝 《北方经贸》2012,(5):148+150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在逐步进行信息化建设,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根据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检索和资料查询服务的需要,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图书资源结合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社会对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结合个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就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对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一个正常、灵活而又有效的读者意见处理与反馈机制,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读者意见处理与反馈中存在的问题是,对读者意见的管理仍不够科学,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沟通方式少,对投诉、建议不能及时处理、答复不够主动、反馈周期比较长。高校图书馆应坚持及时、客观、系统的原则;正确对待不同类型读者的反馈;做到信息处理日常化、制度化;并针对不同的反馈类型,建立起多样化的特色鲜明的传统与网络相结合的读者意见处理与反馈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战略性、综合性、人本性等特点,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规划职能、协调职能以及评价职能的作用。会计信息化下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在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与执行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效性。同时,会计信息化下全面预算管理还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针对会计信息化下的全面预算管理重新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需要人本管理思想,不但如此,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的特点对人本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求管理者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