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1978-2009年我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从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结果和成本两个角度考察了东、中、西部地区中央转移支付和财政分权对不同类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差异相对较小,但供给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转移支付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低水平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抑制了中、东部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而对西部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则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转移支付促进了西部地区公共基础教育发展,对中、东部地区则具有抑制作用.财政分权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是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但是抑制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而且西部地区公共基础教育也受到抑制,同时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降低了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公共品供给的竞争成为地区竞争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与公众福利密切相关但现有文献又鲜少涉及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估计县级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外部性的存在性与类型.本文研究发现,隶属于同一地级市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县之间,策略互补是县级政府医疗卫生竞争的主要策略;从跨期看,地理距离相近的县级政府之间存在医疗卫生支出的策略替代.本文进一步识别了医疗卫生服务外部性是来源于以争夺流动性资源为目的的财政竞争还是"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研究发现,较之财政竞争,"自上而下"的标尺竞争在县级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中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实现需求结构再平衡,推动经济均衡稳定增长,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宏观调控一直着力追求的目标,但10多年过去了,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需求结构失衡依然在不断加剧.本文试图从财政角度对其中原因进行探析,通过对中国财政分权策略、财政制度安排以及财政政策失衡的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分权策略扭曲了政府财政支出意愿,造成非经济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流转税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则强化了政府执政偏向,造成财政资源分配偏重于税收贡献大的企业,从而使财政支出公共性进一步丧失,由于受工具性和居民消费倾向的双重约束,中国财政政策不得不更多依赖投资支出,从而出现财政政策失衡与需求结构失衡的循环累积.三者叠加效应就是居民消费能力被挤压,居民支出预期被恶化.  相似文献   

4.
有关财政分权对公共品供给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特征,以及不同公共品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得出地方政府偏好基础设施类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而轻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现实中,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目标的差异、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行政管理支出的扩张、腐败等因素都影响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发现,省级财政分权对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具有显著正效应,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公共卫生服务产出具有负效应,对公共卫生投入效应不显著。不同条件分位数下,财政分权对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择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结论表明:从系统GMM检验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并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表现为正向促进,而中西部表现为负向抑制。从门槛效应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其中,自有收入分权表明,不论其分权化水平高低,均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收入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抑制作用不显著;支出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抑制作用不显著,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构造了关于财政分权与基础教育投入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并使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实证发现,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基础教育的供给的影响模式迥异:支出分权有利于地区基础教育投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权则对地区基础教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模型还解释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人口结构对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要影响。本研究希望为以后的相关课题提供借鉴,这些结论对于我国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间收支安排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本文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探究和有待验证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罗丹 《中国物价》2024,(1):88-92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财政分权的区域创新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标准衡量的财政分权程度均对区域创新水平形成了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相较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不仅更为显著地提升了区域整体创新水平,对区域实质性创新水平也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财政分权通过影响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支出分权水平的提高能够更为显著的影响政府的创新偏好,提升科技支出强度,从而比收入分权有更优的区域创新效应。因此,应通过合理界定科技领域内政府间权责,强化绩效考核机制的创新导向以及提高财政支出政策对于实质创新的精准支持力度等途径,促进区域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路供给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财政分权理论,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上具有信息优势,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将有利于农村公路供给水平的提高。影响我国农村公路供给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有财政分权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的民主程度等。中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公路供给具有较强的正向效应,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小,公共产品决策中的民主程度对供给效应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财政政策安排是实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纵向财政失衡、要素市场扭曲对金融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财政失衡会加剧金融波动,同时,税收竞争会强化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的影响,而晋升竞争会弱化该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金融波动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通过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扭曲的间接作用,并且在间接作用中由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所引发的中介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最后,本文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环境治理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文娟 《财贸研究》2012,23(5):91-97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重点考察由于政府竞争财政分权是否明显削弱了环境治理投资,验证财政分权以及财政分权通过政府竞争这两个渠道对中国省级政府环境治理投资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政府竞争显著减少了环境治理投资,财政分权并不是环境治理投资偏低的主要原因,关键是由于政府竞争,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投资的负面影响被明显放大了。  相似文献   

12.
康锋莉  艾琼 《财贸研究》2011,22(1):73-80
1997—2008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市场化程度与经济波动的作用的分析表明:1994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并非得益于财政分权的直接作用,但其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市场化程度的作用是直接又显著的;同时,分权导致地方竞争,异化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项多维度、多品种的中国大陆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指数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对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原因,适度的收入分权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有效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所诱导的政府间投资竞争显著减弱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并且这一负向效应超过了财政分权自身的直接正向效应。为了保障"民生性"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下,需要重点改变传统单纯以GDP为重点的政绩考评模式,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加入社会福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罗志红  朱青 《商业研究》2012,(10):126-131
居民消费公平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经济公平的实现,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财政分类支出与城乡间、地区间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1980-2010年期间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居民消费差距;共享发展支出长期不均衡发展扩大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消费差距;行政服务支出只是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与地区间消费差距的形成无关。因此,需进一步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竞争性的政府必然催生竞争性的财政,财政竞争既是政府竞争的结果,也是政府竞争的手段。伴随着财政分权体制的日益规范,财政支出竞争将逐渐成为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主要手段。问题在于,我国政府间是否存在财政支出竞争?本文根据收敛性标准来检验我国地方政府间是否存在财政支出竞争,并衡量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卓  潘敏杰 《财经论丛》2018,(7):106-113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竞争视角,结合我国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体制,考察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策略选择行为及对雾霾污染的作用.静态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通过权衡自身的环境规制收益与成本进行策略选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中央政绩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竞争中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选择,对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肯定环境规制政策与财政分权对治理雾霾污染的积极效果.为此,应继续完善并加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明确清晰的责权关系,因地制宜制定治污减排目标和监管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7.
贺达  顾江 《财经论丛》2018,(6):12-23
本文基于效用最优化模型假定地方政府在文化财政支出上存在相互竞争,搭便车和相互独立三种可能行为;运用我国2004~201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5类空间权重矩阵,通过SAC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的策略性行为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地方政府间文化财政支出显著表现为相互竞争行为;其中财政分权程度、 人口密度和地区经济状况有较高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8.
范欣  宋冬林 《商业研究》2020,(4):93-102
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权、事权和财力的不匹配使得地方政府采取策略性行为是其作为理性决策人的应然选择,地方政府往往会基于经济增长和税收双重目标而利用税收工具开展税收竞争,进而造成市场分割等问题。考虑到空间依赖性的存在,本文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来考察税收竞争与市场分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为税收而竞争”在地方政府间存在,而竞争导致的税负下降将加剧市场分割;从分税种来看,所得税对市场分割的直接效应显著负相关,但三大税种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从时空异质性上看,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在时序和区域上有所差异;市场分割敏感程度在时序上动态调整,区域内协同效应有待增强。为避免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恶化、异化和宏观福利损失,需要重视由此导致的市场分割的治理,建立现代化财政体制,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打造服务型地方政府等,这些也都是构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