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利用多种多样避税方式进行国际避税在我国现阶段纳税人的税务活动中凸显。本文在分析跨国纳税人国际避税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反避税法规的基本现状,从提升我国反避税法规的立法层级和完善反避税法规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境外投资日益增多,形式愈渐多样,关联交易也愈趋频繁和复杂。为了适应新形势,有效遏制企业利用关联交易避税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专门设置了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对原有的反避税税收法律法规进行了补充、拓展,完善了转让定价、纳税人举证、第三方协助和法律责任等内容。增加了成本分摊协议、预约定价安排、受控外国企业、防范资本弱化、防止避税地避税和一般反避税条款以及反避税罚则等内容。这是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是反避税的全面立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外资企业的避税问题越来越显著,因此反外资企业避税势在必行。我国针对跨国公司的反避税立法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初步构成了国际反避税制度的框架体系。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反避税法规体系不完善、反避税规定可行性差、反避税法规立法层次低。我国应强化税收征管政策,完善转让定价税制建设,积极与其他各国进行反避税工作的合作,建立税收信息系统,以有效防范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提高我国的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4.
有跨国收入的纳税人往往通过关联企业用转让定价的方式来转移利润,利用各国税法所得率的差别等方法达到避税的目的。涉外企业避税不仅损害了我国税收主权,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反避税的立法,防止我国应征税款的不必要流失。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利用电子商务交易进行避税严重损害本国的经济利益。电子商务避税原因主要表现在交易对象和交易形式的无形化性质、税收管辖权、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利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支付等方面。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经验,采取相应的电子商务反避税措施,完善电子商务反避税的法规体系,对其避税行为进行修正,正确引导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资引进的增加,我国涉外税收中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外资企业避税问题;外资企业主要通过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和税收优惠等方式进行避税。借鉴国际流行的反避税措施,我国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税收征管工作以维护国家的财政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云 《现代商业》2007,(6):60-61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活动越来越多样化,给各国经济带来损失,也给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带来影响.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打击避税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制定出自己的反避税税制,使各种反避税的措施制度化和法律化.本文主要对各国的反避税税制的资本弱化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措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值得借鉴的成功做法,希望我国能尽早借鉴西方经验,完善自己的反避税税制.  相似文献   

8.
转让定价税制政策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巍 《商场现代化》2006,(35):353-354
转让定价问题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增强、跨国关联企业逐步增多的情况下而日益突出的重要经济行为。本文首先就避税与反避税行为中的转让定价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再次通过对转让定价税制政策进行国际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各国税制政策,提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际避税:跨国经营一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避税是跨国经营中的重要问题,其避税手法越来越多,从法律角度来看有合法的、非法的、表面合法实际是违法的这3种避税法;也有论者从4个方面总结了国际避税的手段,即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利用转移价格避税,利用税收协定避税和通过将一般所得转变为资本利得来避税。西方跨国公司选择避税地的标准大致有政局及经济地位是否稳固、法人税及其它预提税是否完全免除、国际通讯网络是否发达、交通是否方便、当地法规对企业是否限制过严等,我国跨国企业可根据世界40个避税地情况和国际反避税的一些重要措施,研究进行国际避税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资企业逃避税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反避税能力有限,不仅经验不足、技术手段落后,而且专业人才缺乏,造成外资企业逃税现象严重,外资企业利用转移定价、避税地、滥用国际税收协定、资本弱化等方式避税,给我国造成大量税款损失,税务部门应采取增加转让定价、调整的可操作性,对避税行为轻税重罚,推行预约定价制度等措施,防范外企避税来转移受益。  相似文献   

11.
对国际转移定价避税条件的讨论和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定价避税交易并非都发生在传统的关联企业之间。一般法规常用的关联企业认定条件存在着范围"窄化"的倾向,应该借鉴国际惯例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扩展我国转移定价法规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13.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税收征管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相比,其主要内容和特点表现在纳税人身份的判定和纳税义务的确定,统一税率,规范计税依据的确认,以产业优惠为主、地区优惠为辅的政策导向,整合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加强征收管理等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税收征管中的税源管理、税基管理、征管能力、反避税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水平直接关系着税收收入的组织,关系着所得税的调控力度。针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征管的新要求,文章提出,应优化税源管理机制,强化税源监控;深入有效宣传新税法,进一步加强日常征管,全面清理优惠政策,确保所得税政策的全面、准确贯彻执行;优化机构设置,职责合理分工,明晰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归属;积极推行反避税工作,防止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所得基本税额条例"的第12条第1项第1款自2010年1月1日起生效,确立了属地兼属人的混合税收管辖原则,使得海峡两岸税收管辖权的冲突问题凸显,也为构造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契机。中国大陆开征的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和台湾地区开征的综合所得税与营利事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绝大部分重合,这就使得海峡两岸对所得双重征税存在很大的可能及避免之必要。两岸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的法律制度,包括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单边抵免规则和两岸短期内必须谈签的双边税收安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面对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这一问题,探讨和完善我国的国际反避税机制,加强国际反避税工作,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龙英锋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7(11):117-122
国际税收体制与国际贸易体制发展的历史相互分开,互相独立,但根本目标一致,那就是减少、消除对国际商务活动的阻碍,促进资本、商品及人员的自由流动。然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上两者是不同的,国际税收体制是通过分配税收管辖权、减少和消除双重征税来实现这一目标;国际贸易体制是通过减少和消除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来实现这一目标。国际贸易协议不能忽视税收问题,税收对国际贸易能产生扭曲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international coordination vis-à-vis sales tax policies affects the welfare of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 country's tax policies have asymmetric effects on the pricing behavior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producer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ndogenizes the externality that improves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foreign residents, but at the cost of its own residents’ work efforts. The first-best taxes are lower than in the noncooperative case. When world welfare is utilitarian, smaller economies may experience welfare losses from cooperation under the weak income effect of sales tax. We propose a coordinated tax rule that all countries agree to employ.  相似文献   

18.
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而企业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故谋求合法避税便成了企业的最佳选择。企业要实现合法节税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应当根据税务筹划具有全局性、合法性、预见性、选择性、收益性等特征的要求,采取合理缩小税基、选择适用的较低税率;合理归属纳税年度,延缓纳税期限;合法转移税负等措施,从而增强抵御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税务筹划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特别纳税调整"的适时出台,既是我国规制转让定价行为的税收法律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转让定价制度的一次新的突破.它不仅提高了转让定价制度的法律层级,增强了其权威性与拘束力,而且还补充、完善了原有转让定价制度的缺憾之处,使其更具系统化、规范化.有效地解决了原有的定价转让制度中存在的法律层级偏低,缺乏权威性;相关规定过于简单,不完整性问题等问题,使我国转让定价制度更加具有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