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我国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基础的工业原料,近年来其价格波动较大。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我国玉米市场价格波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供给角度研究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运用Nerlove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玉米生产与玉米价格具有密切关系,玉米价格对替代作物小麦价格变化反应较为敏感;玉米价格和上期种植面积对本期玉米种植面积产生正向影响,而小麦价格对本期玉米种植面积产生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政府层面提出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玉米作为用途最为广泛的粮食品种,在世界粮食市场和中国粮食市场都占据重要地位。近年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并呈现不断加剧的态势,对各国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而备受世界瞩目。探寻国际玉米价格波动的规律性,有助于我国研究制定国内玉米定价机制和对外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作为用途最为广泛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玉米价格波动呈现明显的趋势性和周期性特点,供求、政策、成本和国际因素是影响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纵观我国玉米市场发展和调控政策的变迁,深入分析不同时期调控政策的利弊,有助于新时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玉米价格调控政策。一、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特点(一)趋势性特点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本文利用VAR和VECH模型对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价格的波动对小麦市场的影响较为强烈,玉米的抗外部冲击能力比较强,小麦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小麦、玉米的价格波动都趋于分散,外部冲击对两者的联合波动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稳定粮食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不断增强。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玉米"市场化收购"政策的稳步推进使得我国的玉米的产量、价格以及市场供求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验,就进口玉米价格及进口玉米的数量对国内玉米批发价格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为我国玉米进出口结构的优化、玉米供需市场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贸工业》2003,(6):55-55
4月份吉林省玉米价格保持坚挺,吉林省粮食局信息中心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后市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将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库存情况。我国粮食已连续三年产不足需,而且玉米出口增长旺盛,加上近两年粮食主产区纷纷加大粮食销售力度,通过竞价拍卖、出口等方式降低粮食库存。目前,国内玉米库存已呈现逐年减少态势。二是国家政策支持玉米出口。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玉米出口量为159.6万吨,今年一季度玉米出口总量为393.1万吨,同比提高87%,其中吉林省玉米出口量为243万吨。目前,我国上年船期玉米出口合同已基本执行完毕。有消息称,玉米出…  相似文献   

7.
供求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已很清楚,但金融因素和经济因素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利用2009年1月~2015年10月的月度数据,借助SVAR模型,分析了国内外金融因素对我国玉米现货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国内玉米供求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其价格金融化特征明显,价格波动周期变短、波动幅度增大;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其价格的冲击最大,消费者价格指数次之,其他金融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钟农 《致富天地》2010,(6):68-68
自2009年产区新季玉米上市以来,由于产量因灾大幅下降,而市场需求却刚性上升,进而推动南北产销区玉米价格同比大涨。尤其是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各地玉米价格涨幅更是惊人。为缓解产区玉米供应压力、平抑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国家自4月中旬起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达到增加供应量、稳定粮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新粮上市压力的不断增强,使得玉米市场整体呈明显的偏弱走势,尤其是山东多数地区新、陈玉米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跌,关内多数地区玉米价格波动较小。随着新粮收割上市的进度加快,上市量的逐渐放大最终仍将拖累当地玉米市场走弱。由于华北黄淮地区外销区的货源组织较难,导致南方多数地区的市场上依然由东北玉米扮演主角。  相似文献   

10.
宗玉 《致富天地》2010,(5):46-46
进入2010年,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仍延续稳步上涨态势,虽然2月中下旬受阶段性供给压力较强及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玉米价格曾出现小幅回落,但仍处高位运行。而相对于国内玉米市场上涨态势,一季度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则以下跌行情为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国内价格历史数据,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揭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作用及影响路径。理论分析表明,国际粮价通过进口直接路径、进口产品成本路径和进口替代路径等三个子路径传导至国内粮价。实证检验发现,国际大豆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均比较充分,即国际大豆价格会影响大豆进口价格,进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最终影响国内豆油价格;国际玉米价格进口直接路径和进口产品成本路径传导则不充分,国际玉米价格会影响玉米进口价格,但是对国内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淀粉价格影响程度较低;而在进口替代路径中,玉米和大豆的国际价格传导均不充分。我国应继续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集中力量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粮食进口仅为调剂国内供求余缺的方针,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的价格调控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规避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能够反映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通过对比中美贸易摩擦前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分析中美玉米期货市场效率间的差距,探究我国玉米期货市场运行效率低的原因。利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分析、协整检验、分位信息份额模型、套期保值比率及绩效分析方法,定量对中美两国2013—2019年玉米期货及现货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存在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但套期保值绩效不佳。使用前沿分位信息份额模型和滚动格兰杰因果法分析中美两国期现货市场动态关系的区别,发现中国仅存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单向引导,而美国在中美贸易摩擦前表现为玉米期现货市场具有相近的引导能力,套期保值效率较高,中美贸易摩擦增强了其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引导能力,降低了期货市场运行效率。从期现货市场双向引导关系视角来看,中国玉米期货市场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现货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发展不完善,期现货市场缺少长期稳定的双向引导关系抑制了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中国应全面加强期货市场建设,提升期货市场定价效率,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卢辞  王清漪 《价格月刊》2012,(10):39-44
之所以选择玉米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玉米价格与产量的变动没有严格按照供求规律来运行,而是呈现出产量增加、价格走高的变动趋势。目前,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对粮食产量及其价格的影响也不断加大,成为了粮食中的主导品种。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玉米价格波动的原因,并尽快寻找到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线市场的价格离散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明 《商业研究》2006,(15):35-37
由于信息不完全,现实市场中价格总是离散的。在线市场中,信息搜寻成本大大下降了,并且出现了可以自动搜寻各种信息包括价格信息的自动软件主体。然而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在线市场的交易行为与离线市场相比更加复杂,价格并不是消费者关注的唯一或最主要变量,因此在线市场的价格离散仍然持续存在,而且其中蕴含着更加丰富的顾客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5.
16.
8月的新造船市场不仅保持前几个月的旺盛势头,而且成交量也有所放大.全月散货船和油船成交量达2000万载重吨,与上月1840万载重吨相比,涨幅达8.7%。特别是在8月的第三周,新船成交达1045万载重吨,市场兴旺程度不言而喻。对于各船型的表现而言,VLCC表现最为突出,全月新船成交突破840万载重吨,创出近几年单月成交量新高。在新造船市场活跃的同时,部分船型价格也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17.
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金融在经济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交易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影响都不可小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中美两国之间的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为研究切入点,重点分析中美两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存在差异,借鉴美国期货市场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弄清目前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情况,以上市年份较久、市场成交规模量占比较大的玉米和小麦市场为例,选取了2006年~2016年的月度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确实有所发挥,但发挥程度仍不充分,具体品种表现差异性较大.因此,应从完善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与期货合约,培育市场参与主体,加快推广“保险+期货”创新模式等方面入手推动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不断提升其在调整农产品价格和促进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市场信号在反击价格战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静 《商业研究》2002,(3):147-149
价格战在我国许多行业频频发生,严重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通过探讨反击价格战中市场信号的作用,总结了调和性和威胁性的两类市场信息及各自的一些具体形式,分析了有效运用市场信号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