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张文洲 《消费导刊》2009,(21):103-10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全球金融危机下,西方国家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全球制造业将重新布局,给我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化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我国制造业应面对危机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迅速做出战略调整,采取多种并购方式,在国外大力开展兼并、收购业务,不断实行产业整合,扩大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2.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表现为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的多个层级的协同发展。基于制造业的多层级分布格局,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呈现明显的层级性特点。再工业化战略对其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中端和低端各个层级出台了不同但又互相协调的政策措施。因而,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对其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全面调整以及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构。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上下夹击态势,对我国各层级的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应结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层级性特点,针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每一层级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巴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再工业化。2010-2012年,美国制造业出口增速高迭22%,超过进口增速19.3%。中关早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制造业回流的举措必然加剧中关贸易摩擦,增加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压力,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和就业,对此,我国应加大对核心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开拓多元化市场,同时激发国内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资。  相似文献   

4.
杜肖伟 《商》2013,(20):287-287
美国再工业化是美国为度过金融危机,回归国内实体经济而提出的政策。在我国制造业转型之际,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势必对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出口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关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并对其给我国制造业出口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贸易方式转变、提升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企业则应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技术人才、实施品牌战略等。  相似文献   

5.
孙海涛 《商》2014,(22):78-79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的形成与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再工业化”战略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回流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如何减少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不利冲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出台了"再工业化战略",努力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占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由此拉开了大幕。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如果成功实施,将会在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产业并制定出新的技术和环保标准,这将对我国"世界工厂"的国际分工定位产生重大影响,因而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应对。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由来实质  相似文献   

7.
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增速放缓阶段,各国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并继而推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在全球兴起。这场革命在给全球制造业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并将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达与否不仅决定了该国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更影响着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众多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中,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往往决定了该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及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的现状,着重研究了对制造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重点产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明确我国制造业未来新产品开发与销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稳定增长,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贸易骤减和产能过剩,正日益将空心化的潜在风险转化现实制约,限制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以全国装备制造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为例,探索影响江苏装备业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江苏装备制造业有效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母机,是经济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研究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标(RCA)、贸易专业化指数(TSC)三个指标出发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了美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空心化"的问题,面对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和借贷消费模式的弊端,美国政府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点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希望依靠技术创新优势发动新技术革命,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进步,从而再次占据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制高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将在高端制造业、制造业产品出口和新能源革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任务化纵向深入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后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解释力不足。再工业化促使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保持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的新应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采用中国制造业产业层面数据,结合基于附加值的RCA指标,将外资和中美进出口作为外在机遇,以跨时面板数据检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不同层级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结果显示,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外在冲击的影响呈明显的产业特征。政府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FDI质量,扩大从美国进口高技术中间品都是减少美国再工业化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制造业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我国1987-2007年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服务、货物贸易统计数据,通过构建产业间联系指数、直接需求系数、完全需求系数以及出口诱发系数,系统考察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产业关联度、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需求关系以及制造业出口中的内涵生产者服务。结果表明,1987-2007年期间,我国经济整体的产业关联度呈明显上升态势,这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情相吻合;我国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的直接和完全需求系数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需求结构还有待改善,而内涵于制造业出口中的生产者服务的间接出口结构则有所优化,传统的劳动、物质资本密集型生产者服务正逐渐被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现代生产者服务所替代。其次,本文进一步基于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金融业以及保险业这四大生产者服务部门的进口均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但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遭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沉痛打击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端制造业,推行再工业化政策。基于阐述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和背景,选取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美国中高端制造业企业利润三个指标度量了美国再工业化的成效,并分别就美国低端制造业流出与中高端制造业回流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将低端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将低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推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与美国开展技术合作,抓住机遇进入美国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后,庞大的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群体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最具活力、最重要的关键力量。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乃至制造业整体实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2009年起,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再工业化战略来提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各国低迷经济,从而为众多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以及稳定发展带来了更多变数。本文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背景下的视角,分析影响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并以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企业微观角度来观察该因素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结论,力求探索提升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口竞争力乃至整体实力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靖州  苏明 《江苏商论》2007,(10):58-60
信息技术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渗透和辐射,促进了制造业全方位和深层次的变革,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信息化转型是必然的选择。在制造业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高起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并注重关键性技术的突破,重视法治信用环境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08年,尽管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和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仍然保持了稳定上行的发展态势。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1.18,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0.19。  相似文献   

18.
杨红云 《北方经贸》2011,(10):11-13
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国内竞争环境变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国内学者主要从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制造业过度竞争、区域软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发展的趋势、对策等。企业只有对身处其中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排斥障碍,抢抓机遇,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颖  刘敏楼 《江苏商论》2006,(11):127-129
本文在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的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比较优势,提出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实现工业化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并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情况下,发展制造业应该注意信息问题、加工贸易问题、规模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宁波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波为例,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了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对宁波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GDP增长率、失业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均导致宁波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下滑。后危机时代宁波先进制造业产品出口又将面临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贸易保护主义新浪潮。宁波先进制造业应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市场多元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继续实施贸易平衡的战略,以促进后危机时代先进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