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使用CEPII 中BACI-HS02 的微观贸易数据库,选取中国2007-2016 年制造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不同类型行业角度研究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扩大了工薪差距,但出口产品质量对工薪差距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中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扩大工薪差距,低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变化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分行业来看,低中高技术行业的出口份额变化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资本劳动比提高将会扩大工薪差距,高技术行业研发投入增加会扩大工薪差距,中技术行业利用外资增加会扩大工薪差距;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提升出口产品价格,但出口产品质量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高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提升产品价格以及高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溢价,低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将降低出口产品价格,中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产品价格没有影响;工薪差距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之间存在倒"U"形的关系,即工薪差距随高技能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2.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中国重构出口竞争优势的关键。文章将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出口产品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中欧班列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渠道分析显示,中欧班列通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和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中欧班列对一般贸易、高技术产品、非国有企业和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大。中欧班列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正向辐射效应,其辐射范围大致为400公里。  相似文献   

3.
盛斌  王浩 《财贸研究》2021,32(11):1-15
改进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成为中国重构出口竞争优势、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以及扩大贸易利得的重要途径.使用2000-2013年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以外资银行进入为表征的金融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显著提升了进驻区域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创新促进渠道是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中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高金融业中间投入行业企业以及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制度环境优化、金融市场化水平提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提升都强化了外资银行进入的质量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OFDI的动机视角入手,系统梳理了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的理论机制。实证方面利用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和贸易微观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OFDI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技术反馈效应、市场深化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均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产业升级效应则产生了抑制作用,上述结论在控制了OFDI的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稳健;分位数估计发现OFDI对中国低、高、中技术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存在依次递增趋势;系统GMM估计表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持续性特征,当期产品的技术层次易受前期积累的影响。除此之外,门槛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均对OFDI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但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俞婷婷 《对外经贸》2021,(4):123-129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型创新动力,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内源作用。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的视角,选取2006—2016年省级层面十二大类(HS码)的贸易数据,并以技术创新和城市化作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并且通过引领技术创新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实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初级人力资本效果不显著,中级和高级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和城市化的间接效应对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构建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采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实证检验了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延伸国内价值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国内价值链培育能够通过提高固定成本投入效率和生产率两个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东部地区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和低产品质量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扩展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增强延伸国内价值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因此,延伸和发展国内价值链,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有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是中国制造业摆脱“大”而不“强”困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还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提升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产品质量的提升可以促进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选取2003年~2017年中国28个工业行业数据,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实证发现: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对FDI和R&D投入较大行业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基于此,国家应继续稳步推进贸易自由化,并且在政策制定中,根据行业特点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9,(14)
文章运用2000~2014年44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基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视角,综合测算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并且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其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通过投入国内外服务要素所实现的制造业服务化有助于我国制造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且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越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越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2005-2015年38个主要贸易国家(地区)以SITC 3分类下5位码细分的591种工业制成品,约9万个观测值,从不同收入类型国家、不同技术含量产品和不同时间段等角度,对进口产品价格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影响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提升。来自低收入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中国出口到此类国家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来自高收入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中国出口到非高收入国家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最大;中等技术产品进口价格对其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口产品价格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变大;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价格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进口质量变动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大于进口成本对出口产品价格的影响;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实际利率水平、研发投入和FDI是影响中国进口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前所未有的迫切性。本文旨在对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及其背后竞争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将异质性企业理论与产品空间理论相结合,构建企业层面的平均产品密度指标,从产品要素禀赋视角揭示企业进行产品转换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出口产品转换行为是否会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研究表明:企业出口产品的既有要素禀赋和在产品空间的位置决定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转换行为;企业出口产品在产品空间中的平均产品密度通过对产品转换行为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带动了企业出口产品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00-2014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并检验了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存在“天花板”效应,即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加强,其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促进作用是边际递减的,而对制造业分工地位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服务投入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与传统的服务投入(批发零售和运输服务化)相比,现代化的服务投入(电信和金融服务化)对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更为明显和重要;目前来看,由于国外服务的渗透率较低,所以占据主导力量的国内服务投入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服务使用率高的制造行业要比服务使用率低的行业对价值链的升级效用更大一些。(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较低,还未达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最优临界水平,仍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研发创新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价值链参与度深化的可能作用渠道。但是制造业服务化通过研发创新对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不存在提升效应,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渠道。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专利审批周期引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将市级层面专利代办处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跨期双重差分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市级专利代办处的设立缩短了专利审批时间,提高了专利审查效率,增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具有时间持续性。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一方面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质量选择效应促进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从而推动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更能提高外资和私营企业、高生产率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异质性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模型,将数字化转型决策引入其中,研究企业的贸易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贸易数字化通过增强企业的柔性生产力提高质量改进的固定成本效率,从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借助大数据爬虫技术,识别企业自建主页以及使用国内电商平台或跨境电商平台的具体情况,据此构建测度企业贸易数字化水平的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能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讨论后,该结论依旧稳健可信。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柔性生产力是贸易数字化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渠道,且考虑不同样本期和替换新指标后该机制依旧稳健,特别是小微型、劳动密集型、初创型或一般贸易企业进行贸易数字化转型,更能通过该机制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数字技术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采用跨境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研究了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探讨了技术研发效率、技术转化效率和综合技术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经验层面,利用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贸易数据,以修正的H-S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6个子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然后进行了总体和分类别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技术研发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在高技术行业体现的最为显著;技术转化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最大的影响效应存在于中技术行业。基于此,文章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6)
出口产品结构是一国和地区要素禀赋、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具体特征。贵州省如何在现行条件下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取决于对其结构的系统研究。由于每个地区的要素富裕程度不同,因此本文在研究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中,把要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系统分析了贵州省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现状并结合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贵州省出口产品结构正经历一场出口结构转变的显著变革。  相似文献   

17.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我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本文考察了劳动力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聚经济不仅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在不同所有权和贸易方式下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用工具变量法和GMM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利用拓展的MO模型分析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研究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之后使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生产分割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服务业开放扩大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该结论在经过解决样本选择偏误、工具变量法和替换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生产分割对不同性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差异化影响,显著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机制分析表明,生产分割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进口中间品质量两条渠道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曹慧平  沙文兵 《国际商务研究》1984,(收录汇总):1-16
基于世界银行深度贸易协定数据库,本文对2000~2018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进行测度,并利用CEPII-BACI提供的HS 6位码产品数据检验了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增加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而且WTO规则外条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签订的贸易协定文本深度增加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果更显著,而且协定文本深度增加更有助于促进差异化产品出口质量提升。机制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协定文本深度通过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构建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