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口贸易会通过货币供给传导、总需求-总供给传导和价格传递效应等三种途径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通过采用1989年~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当前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国内物价上涨形成了压力;东部地区因吸引劳动力资源流入、内需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出口贸易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不明显;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导致总需求扩大,对物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因资源过度开发使得出口贸易对物价波动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全国31个省区1991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投资效率与价格波动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投资效率与价格波动二者之间密切相关,二者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并且相互促进。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国需要保持物价平稳,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模型深入研究不同用途地价增长率对不同类型物价指数的影响大小,解析土地价格与物价之间直接、间接的经济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价对消费者物价的影响显著,但影响系数小于地区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数,不超过0.03个百分点;物价变动主要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也受土地、工资推动的成本影响;在现有经济体制下,物价上涨受需求膨胀的影响更大、更主要,受成本推动的影响更小、更次要。  相似文献   

4.
曾昆 《中国物价》2011,(2):49-53
本文利用2001-2010年CPI与工资季度数据,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框架下,分时期分部门研究了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长期,物价与总工资存在均衡关系;短期,物价上涨推动工资上涨,但工资对物价没有影响;(2)物价与不同类型的工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物价上涨推动了国有单位工资的上涨.国有单位工资的上涨又可以引起城镇集体单位工资的上涨。所以,物价上涨推动总工资水平的提高,但不同类型的工资对物价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KFV(Krugman-Fujita-Venables)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理清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工资的影响机制,对城市间的工资差距进行解释,并采用我国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市集聚对城市工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集聚过程中,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工资差距与城市人力资本、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比重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还显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和城市集聚度不足,在未来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间差距或将成为继城乡差距后的又一个突出问题,这一点应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在现行的地方政府控制土地出让收益模式下,城市房价波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土地出让收入、财富效应、房地产税收以及房价波动的产业关联效应构成了财政增收的四种机制。基于2000—2010年的35个大城市的面板数据,我们定量分析了房价波动对城市财政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房价和总产出的变动显著影响了财政收入,从而为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提供了一种基于资产价格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货币M1、投资、工资与物价波动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笙 《中国物价》2005,(8):20-23
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1、投资、工资与物价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M1、投资和工资与物价波动具有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固定资产投资与通货膨胀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M1与通货膨胀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工资与通货膨胀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邢迪  李程 《中国物价》2023,(8):98-101
理财产品的发展势必会对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影响,进而使社会体系的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产生波动。理财产品从货币政策的各个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研究发现理财产品规模增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物价稳定产生冲击,但其冲击力度小于对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政府部门应继续发展理财产品市场,提高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发挥其正向作用,但也要加强风险防范机制,注意防范其对物价稳定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文章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对我国1992-2008年的工资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形成存在较强的粘性特征,工资变动对上年工资的依赖性较强;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有一定影响,但两者的联系还很不充分;工资对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失业率反应不敏感;利润对工资有一定负效应,说明企业利润增长可能是以挤占工资为代价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形成机制存在一定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我国工资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水平还不高.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工资形成机制市场化水平,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EXCEL将1990-2012年全国有关城市收入增长、经济增长和物价增长的数据做三者差值图,得出结论: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好,与城市物价增长相关性较差,城市物价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也较差。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9):284-285
通过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256个地级市房价与城市经济开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经济开放水平的高低对房价有个显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人均收入以及人才流动来影响房屋的供求,从而来影响房价的波动。因此,政府须从房屋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调控部分地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9-2012年中国33个行业面板数据,根据要素密集型的不同进行行业分类,就工资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工资上升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总体上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却形成促进作用。在工资上升的背景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抑制了出口贸易的增长,这一点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动态的角度看,工资上升对整体行业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是逐渐减弱的,工资上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U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模型,本文揭示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短期经济波动(包括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中的一般特征.研究显示,劳动收入份额在产出波动中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性,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则呈现出“U型”变化轨迹.在控制了短期经济波动并考虑模型的动态性之后,我们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仅仅是一种短期“逆周期”现象,而并非伴随着长期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工资粘性”及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某些特殊因素使劳动报酬不能随着产出增长和价格变化而迅速调整,是短期经济波动能够显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的检验分析,探讨了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得出:我国农村消费水平和农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均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并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波动较大,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汇储备与CPI波动动态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IS-LM-BP模型并借助1994年1月~2008年6月(174个样本)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物价波动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和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对物价波动均产生正向冲击;进出口贸易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外汇储备不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证实进出口贸易和货币供应量短期内减缓物价波动,但是长期内对物价波动冲击效应显著,加剧物价波动。由此可见,在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物价波动的外部传导机制,内外经济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导刊》2006,(8):55-56
近年来,德国劳动者工资增长较为缓慢,尤其是2005年,平均工资仅增长1.2%,创近年来最低增幅。由于工资和物价基本保持同步增长,因此,德国劳动者的小时工资购买力基本呈现稳中略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劳动收入比重变动对国内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国内需求体系属于工资领导型,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扩张,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提高劳动收入比重和促进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并且两者并不矛盾,无论是短期和长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扩大居民消费,以及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刘春义 《中国物价》2014,(12):29-32
本文从居民消费周期的视角对北京市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并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波动性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发现:一是近十年北京市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敏感度提高了;二是居民消费和物价具有明显的反向性;三是居民消费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居民消费波动未来两年可能继续在小幅波动中下降,为以后的扩张阶段完成波谷的筑底。本文还提出了一些促进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4-2013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CPI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对最低工资标准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主要通过成本渠道影响CPI,即工资提升直接提高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应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提高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来弥补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只能提高对应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而促进这一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长三角地区2003-2007年26428个企业的(4046个外资企业和22382个内资企业)面板数据,从行业(20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和区域(长三角地区18个城市)层面就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溢出和潜在的技术溢出两种渠道产生:从行业层面看,同一区域的外资企业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冲击和工资溢出效应对同一行业内资企业的工资产生显著影响,且前者对内资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后者;从区域层面看,不同城市内资企业的工资受到本地和相近区域外资企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