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于物流业而言,低碳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那么,如何才能迎难而上,在历史的浪潮中发展物流企业,壮大中国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结合广西物流业的现状,对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企业发展前景简单地做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西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江西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物流设施日趋完善、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形式呈现多样、物流环境持续改善。但是,也应该看到,江西的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物流发展缺乏整体协调、物流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对物流的认识尚不到位、缺乏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加快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以科学规划引导物流业合理布局、以观念创新构建物流业发展模式、以政策措施加大物流业支持力度、以科技为支撑建设物流运行平台、以长远眼光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永林 《中国市场》2014,(27):23-25
本文将物流业碳排放量和物流业GDP分别作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引入低碳物流效率评价体系,并基于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物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低碳物流效率水平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且整体水平偏低;我国大部分地区低碳物流高产出主要依赖高投入,而非高技术效率,从而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是低碳物流效率提升的关键。最后提出,提高我国低碳物流效率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物流相关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估计了全国及地区水平的物流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Blinder-Oaxaca方法对地区间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并分析了地区间物流特征禀赋造成差异的程度.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物流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物质资本与劳动力仍然是物流产出的主要源泉,但人力资本的产出作用在逐渐增强;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中,东西部的条件均值差异最大,东中部最小;在特征禀赋差异中,物质资本对物流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解释份额最大;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物流劳动生产率差异主要来源于特征禀赋市场回报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物流相关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估计了全国及地区水平的物流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Blinder-Oaxaca方法对地区间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并分析了地区间物流特征禀赋造成差异的程度。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物流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物质资本与劳动力仍然是物流产出的主要源泉,但人力资本的产出作用在逐渐增强;物流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中,东西部的条件均值差异最大,东中部最小;在特征禀赋差异中,物质资本对物流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解释份额最大;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物流劳动生产率差异主要来源于特征禀赋市场回报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效率改善的物流低碳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不仅是全球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物流低碳化的支持.立足中国物流业的现实,从企业层面提出了基于效率改善的物流低碳化模式,并从物流系统环节、物流管理过程、物流作业要素三个方面给出了实现效率改善,进而实现物流低碳化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物元的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我国中部六省1998~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方法,对物流业就业人数、物流投资额、铁路线长、公路线长、中部地区客运量、中部地区货运量、邮路长度、载货汽车吨位、邮电业务总量等九个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文章对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值发展趋势的研究表明,投资及信息化水平对提高物流能力具有较大作用,而物流人才匮乏等因素则会阻碍物流能力的提升.为提升中部地区物流能力,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部六省必须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保证投入资金的比重;加强中部地区物流人员的引进与培养,满足物流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完成覆盖整个区域的现代化物流信患平台,广泛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用;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加强省际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物流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变截距模型探讨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能力每提升一个单位,经济发展可提升1.235个单位,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又显示出一定的固定效应差异.因此,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软件投入,以便提升区域物流能力,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人均物流网络里程、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专业化条件与物流产业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专业化条件对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我国当前物流业投资过热,需要各级政府由注重物流产业硬件投入转为软件投入,同时要求物流企业由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相关部门应统筹规划并适当降低物流里程建设速度,不断打破省域间的封锁和部门分割,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要素的投入规模效率,加大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力度,进—步提高物流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物流业在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有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推动力,而处理好物流发展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中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政府在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要重点解决好政府与物流企业的产权关系;解决好市场需求与物流企业发展的关系;解决好中心城市与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关系问题;解决好政府在发展物流业中的定位与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PSFA模型测度能源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差异,评定其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区域剖析其演进背后的逻辑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分化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平均规模正向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财政支持力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物流产业已度过规模扩张阶段,现处于质量提升阶段,且各区域不同阶段中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存在差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演进逻辑具有区域特性。践行节能减排、完善产业政策和探寻区域物流特色发展路径益于优化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分析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并且引入政策环境、制造业企业规模、城市化水平3个调节变量,分析它们对物流业外溢效应的影响。运用中国地区层面省际2000~2008年以及制造业细分行业1998~200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是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因素,而且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物流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制约程度最大,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约程度最小;在我国29个省市地区中,就整体而言,完善的政策环境对物流业外溢效应产生积极作用;在东部地区,政策环境的这种积极作用不显著;在中西部地区,政策环境制约了物流业外溢效应;制造业企业规模对物流业的外溢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在我国29个省市地区整体和东部地区中,城市化水平负向影响着物流业的外溢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因子分析对安徽各市进行数据整体分析,并建立指标体系得出:安徽区域物流能力综合排名靠前的五个市分别是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蚌埠,他们都是安徽经济发达的区域,这也证明了区域物流能力的强弱与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正相关关系,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安徽省获批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应以此为契机,提高安徽各市的区域物流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区域物流需求径向基函数网络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物流需求量进行合理、精确地预测,能为政府部门科学制定物流规划、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在对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多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及物流需求量指标合理选取的基础上,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构建区域物流需求量的非线性预测模型,并以四川省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区域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取得了满意的预测结果。研究表明:该预测模型较全面地反映了区域物流需求量的变化规律,预测精度较高,泛化能力强,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物流系统的构造入手,建立了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模型。通过模型的推演,揭示了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所存在的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并对模型的结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结合我国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数据检验和分析,总结出区域物流系统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正负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6.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铺开,新一轮规划实践对规划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驾驭区域物流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框架,对于今后各地区编制区域物流规划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提出,现代物流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战略环境分析理论是区域物流规划的主要理论基础,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三大网络(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物流运输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构建两大体系(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与物流技术发展体系、物流发展政策措施体系),优化物流业结构,促使物流业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物流指数的编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物流指数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物流发展状况,并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物流的因素,确定影响区域物流指数的9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并运用拉氏指数和扩散指数方法建立区域物流指数计算模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区域物流指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姝 《中国市场》2007,(41):70-71
本文首先阐述了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意义及作用,然后指出了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的工作原则及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功能要求,为区域信息平台的最终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安徽省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空间广阔。通过分析安徽省物流金融业发展现状,并运用数据模型对物流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知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为此,安徽省应进一步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构筑物流信息平台;创新物流金融产品,优化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物流金融外部环境成熟度,完善法规人才等支持,以促进安徽省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