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测算了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水平,并利用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发展缓慢是由制造业所处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深化促进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导致垂直专业化分工浅化的两难困境所致。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作为新型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并运用1992-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实证研究了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且这种升级效应在初期效果显著;尽管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但升级效应的积极作用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先后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和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是造成制造业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程度强化了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Hummels等人的研究方法,从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整体变化趋势、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分工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制造业内各行业具体在国际垂直专业化中的参与情况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为衡量贸易利益的指标,测算了2002-2012年我国制造业的贸易利益;并基于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国际分工地位为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微观产业层面寻求改善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路径。研究发现:得益于我国制造业垂直分工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呈改善态势;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的改善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技术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贸易条件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是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之一,要素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模式及地位,由此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使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等方法,对劳动力、资本及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涨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为显著的负效应,但不同要素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分析结果,本文对我国如何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物流外包率进行计算,以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制造业物流外包生产率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物流外包生产率增长效应及外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流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总效应为负,带来的是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及中性的技术退步;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行业的生产率受物流外包的负向影响小于资本密集型和低技术行业;制造业技术进步促进了物流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同时技术进步减少了大规模行业的物流外包,其主要是通过改变内外部成本结构,扩大了大型企业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国际分工的深化,传统贸易核算法已无力揭示一国的真实垂直专业化结构。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视角,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及WWZ(2015)提出的扩展分解模型对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总出口进行分解,分解出我国制造业总体的增加值出口数据,并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总体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表明了传统贸易核算法下的结果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存在过分夸大现象,而2014年情况出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对相关指标的计算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主要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产业间升级与产业内升级的背离。这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着"虚高"现象。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产业结构的"虚高"现象与中国深度介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促进中国产业间升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产业内升级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计算了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各个部门出口波动情况,同时借助垂直专业化比率(VSS)这一指标衡量了各个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测算结果表明:以其他商业服务(OCS)为典型代表的服务贸易相比于货物贸易尤其是高端货物贸易较少地参与了垂直专业化生产,服务贸易尤其是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以及传统货物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杨文芳  方齐云 《财贸研究》2010,21(5):55-62,137
从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角度,借鉴Falk等提出的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行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存在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行业就业壁垒和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是中国深化国际分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FDI是一国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13个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就服务业FDI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4~2008年期间,中国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服务业FDI显著地促进了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世界贸易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尤其在制造业层面,自由与多样化分工的产业制造与要素资源的流动特性,正逐步取代传统贸易体系。在推行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实现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理论,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我国制造业生产长度,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持续增加;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生产长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从制造业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流向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升,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则相对较弱。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提出创新制造业技术,引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垂直专业化驱动因素的四个重要假说,并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三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资本密集度、外向度和市场规模是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交易费用下降驱动着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各驱动因素对垂直专业化的贡献可能存在着行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主要包括联合国广义分类法(BEC)、加工贸易替代法以及垂直专业化指数法(VSS)。以VSS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部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水平都呈下降趋势;高技术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内贸易水平提升较快;服务贸易内各行业的国际垂直分工也有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制造业CO2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对中国制造业CO2排放的总体影响,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行业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制造业出口完全CO2排放上升的最重要因素;结构效应的作用方向不稳定,总体上增加了制造业出口CO2排放,但这种效应很小;技术效应对制造业出口CO2的排放虽有一定的减排作用,但还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因此,应当对当前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进行更加有效的调整,提高各行业尤其是高污染行业的减排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从16个国家的进口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等中间品进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各细分行业对装备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效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生产性服务进口,中国可获得全球高级要素资源,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在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中,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显著促进了装备制造业效率,但物流服务业大幅度降低了装备制造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