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获得重大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我国高等教育2002年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由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市场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转变。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实现了大众化的目标,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事实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一个数量、规模、速度等量的概念,也是一个在质上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一个量与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思考之一:大众化教育关键要体现“大众”要求,不能光从数字指标上做文章。国际认可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也直奔这个目标而努  相似文献   

3.
裴波 《中国经贸导刊》2010,(24):105-105
近几年来,国家高教管理重心下移,从招生、用人等方面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又提出了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高教从精英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教育,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达到15—17%。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初级阶段。从国际国内总体形势看,中国高教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市场特征逐渐显现,中国高教在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上应逐步贴近市场,走向市场化管理。众所周知,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实践活动,欲意得到科学开展和有效运作,必然离不开相应的体系支撑和保障,有着其不可或缺的运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崔然红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0):127-128
预计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的目标。学生入学率的提高,不仅给高校特别是民办大学带来了机遇,也增加了学校间的竞争意识。在总结国外以往研究的结果之上,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应用SPSS16.0软件分析,对影响民办高校学生服务满意度要因进行比较和排列。  相似文献   

5.
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瞄准了中国大陆市场,台湾也于2011年公布了"高等教育输出计划",但要摆脱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仍需进一步拓展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这一问题值得探讨。一、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一)台湾岛内高等教育需求相对于供给接近饱和20世纪80年代伴随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1981年台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7%,经过1995年的教改,2009年已达到  相似文献   

6.
吉玛 《中国工商》2002,(6):106-109
据统计,西方国家适龄青年大学生的入学率在50%以上,而我国2001年大学生的入学率仅为11%,即使经过扩招,到2010年才能达到15%。这一数字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处在“短缺”时代。但是,“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特点。入世后,我们对教育服务的承诺,使教育市场的大门打开。外资逐步涉足教育领域,国外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管理经验、教学方法的冲击,必将引发我国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市场的全面开放,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激发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7.
扩招政策执行初期确实起到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十几年时间,中国高校的入学率由原来5%提高到25%,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超过几百万,加速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是,由于未重视宏观调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成为了现在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正确调控扩招政策,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保证就业率的前提,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8.
《致富时代》2013,(7):3
<正>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透露,虽然中国已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但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该负责人介绍,到2010年底,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2亿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以来,在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高等教育发展中分迅猛,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新建本科高校是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对保证我国本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而研究新建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建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能够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分阶段的改革,高等教育规模有效扩大,毛入学率达到40%,在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问题。文章通过分析1998—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学应届毕业生工资等相关数据,探讨高等教育规模对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和教育质量两方面的具体影响。并针对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和高等教育问题,为调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使其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相适应,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尤甚。同样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对高校的融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高校融资渠道狭窄以及高校内外管理约束机制的缺失等是造成高校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教育的融资应该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发展高校科技企业融资,教育基金融资以及海内外民间融资,融资租赁等多元化渠道解决。  相似文献   

1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强化高校的预算管理,进而防范高校的财务风险。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使用自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金运作和经费筹集以及预算编制的难度。为了保证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运行,高校应建立健全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安排预算内外资金;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校进入快速膨胀时期,财政拨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自筹资金占学校办学经费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财务管理不力,开源节流意识淡薄,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等原因,使高校财务风险日益突出。我国高校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是:合理增加财政拨款,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筹资;明晰高校产权,提高高校责任意识和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高校借贷审批制度,加强贷款管理监督;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校办企业的竞争力;完善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健全高校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4.
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财经类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财经类专业作为应用型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侧重于高层次、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教育体制下,构建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评级体系必须突破现行评估体系结构性问题限制。高校应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方式,更新人才评价内容,扩大人才评价主体,建立科学的评价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筹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牧 《北方经贸》2003,(2):117-1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 ,筹资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健康、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筹资的主体地位 ,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发生的变化 ,分析了高等院校筹资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开展“双创”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法规、机制和教育体系,与综合教育改革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应积极搭上“双创”教育这趟改革发展的“快车”,形成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和模式,对促进高等院校内涵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谢愚 《中国市场》2009,(10):153-154
自高校扩招以来,财政支出在高等教育中的投入数额增加,其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的支出比重加大,这与中国高等教育转轨的实情是相符的。但同时,财政支出在不同学校的不同政策又导致在各高校间出现资金充裕和资金短缺的失衡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近几年高职专科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生源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以安徽省高职教育的入学制度为切入点,在分析高职专科招生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专业设置及招生入学考试提出了高职入学制度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高职专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  周奕 《北方经贸》2011,(10):60-61,6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现行高校的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财务管理的需要。我国高校现行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存在弊端,以权责发生制加以取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魏娜 《商》2014,(3):126-126,118
随着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提升,中国金融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外资银行在中国取得的成绩,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共同成长使得银行业创新与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的银行中,中资银行依然是占据了相对主导和决定性地位,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使得金融市场更加的开放,在这种条件下,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都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相互竞争与互利的情况下寻求发展的新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