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敏  袁歌骋 《财贸经济》2018,(6):58-72,87
金融去杠杆会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而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变化可能使金融去杠杆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呈现出差异性.本文以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15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去杠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变化对二者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去杠杆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加大经济波动;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金融的发展会弱化金融去杠杆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和对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而金融结构的变迁和以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间接金融的发展不会对金融去杠杆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产生影响.这表明,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监管部门应采用可控的手段来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进程,避免产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与此同时,还应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平抑金融去杠杆对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宏观杠杆率迅速上升,2015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后,我国宏观杠杆率逐渐得到抑制并进入“稳杠杆”阶段。虽然我国非金融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总体债务水平依然居高不下,显著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建议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建设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来改善金融资源错配,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并坚持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3.
高培勇 《中国市场》2012,(50):31-33
认为我国处在多重目标宏观经济的定位与选择中,这也正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所在。宏观经济调控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瞄准保增长、稳增长的目标即可,而要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个目标当中左右逢源。在此背景下,推进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在广泛程度上获得认同。从结构性减税的规模与结构层面论证了结构性减税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财政赤字的规模与减税和增支之间的分割来确定结构性减税的规模;采取减增值税来减间接税与企业缴纳的税,同时实施降低增值税税率、减税的需求与财政收入形势的现实相对接等措施来推进减税的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要正确理解杠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而制定积极稳妥的去杠杆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和部门因素。以2010—2016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我国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总杠杆率、分部门杠杆率、金融波动及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对我国杠杆率结构变动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各部门杠杆率变动与本区域及其他区域总杠杆率变化的联动机制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金融杠杆率对总杠杆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部门杠杆率对总杠杆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决策层应基于不同区域或部门影响机制,根据区域杠杆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及金融稳定程度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杠杆变动幅度和方向来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平衡。具体来讲,一是去杠杆必须注重区域间差异化政策的求同存异;二是去杠杆必须注重部门间杠杆波动的组合规律;三是去杠杆必须注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相似文献   

5.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呈现四个突出的亮点:消费驱动的增长循环正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日益显著,经济增长正在降低对投资的依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并未消除,部分部门仍面临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的沉重压力,但短期内中国经济运行基本筑底趋稳,具备实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软着陆"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对2012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回顾,认为经济增长逐步由"缓中趋稳"转变"筑底企稳"、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调整升级、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取得新成效;就世界经济而言,经济增长普遍失速、扭转低迷态势比较困难;欧债危机依然高危,短期内较难有效缓解;国际市场加剧震荡,难以实现平稳运行;外部干扰因素作用叠加,消除不利影响比较困难。应当以科学决策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物价、结构和经济速度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稳增长放在重要目标位置,适时、适度加大宏观预调微调力度,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3全球经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2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回顾,认为经济增长逐步由"缓中趋稳"转变"筑底企稳"、经济结构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调整升级、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减速背景下取得新成效;就世界经济而言,经济增长普遍失速、扭转低迷态势比较困难;欧债危机依然高危,短期内较难有效缓解;国际市场加剧震荡,难以实现平稳运行;外部干扰因素作用叠加,消除不利影响比较困难。应当以科学决策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物价、结构和经济速度之间的关系,始终把稳增长放在重要目标位置,适时、适度加大宏观预调微调力度,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债务水平持续升高,全球债务各部门去杠杆化进展缓慢。从中美债务的对比分析来看,中美债务结构差别迥异。中国政府债务中,中央政府债务杠杆率较低,存在较大加杠杆空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存在较大隐患。非金融类企业债务过高的杠杆率成最大威胁;金融部门债务率相对不高,风险较低;居民债务率不高。中国债务风险将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整体债务的快速攀升将抑制经济增长。提出了中国债务风险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居民债务层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洪涛  陈哲 《光彩》2011,(7):9-9
CPI目前正困扰我国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以"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防止资产泡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以确保宏观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召开的“两会”提出了去杠杆的概念,将金融业去杠杆与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联。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要求:扩内需、常态化、去杠杆、增收益。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去杠杆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为例,从我国五大银行的财务报告及国家统计局收集数据,对银行的盈利情况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探究去杠杆与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去杠杆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不太显著,而杠杆率的冲击对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会在短期内增加,而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杠杆率不断提升,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规模都增长迅速,债务负担日益加重。然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国际经济环境也正经历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在这种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高杠杆率无疑增加了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金融去杠杆是保障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是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其本身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实验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会先升高后降低,去杠杆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去杠杆化进程增加,金融危机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金融杠杆的波动会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金融杠杆的波动程度越大,越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危害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宏观经济可能面临"保经济"和"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应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同时也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去杠杆化"的措施,尽可能避免经济衰退和金融不稳定的情况,努力实现经济杠杆波动、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三者之间的平衡。本文通过对金融杠杆、杠杆拨动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以及金融杠杆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需求萎缩、外贸递减、投资下滑等一系列负面因素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难度和风险;同时,国家积极实施系列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结构、降杠杆、减产能等措施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总结出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和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宏观改革大势和微观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企业财务会计创新改革的方向和举措,以期提高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调整的新常态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去杠杆,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论述,即什么是去杠杆,为什么要去杠杆,怎样去杠杆。通俗地解析了去杠杆的内容,阐述了去杠杆的意义,探讨了企业如何开展去杠杆的相关工作,提出轻资产、内涵式增长等企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过程中,但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增长有望超过8%,略好于2012年.展望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30余年的“结构性增速”逐步转向“结构性减速”轨道,潜在增长率水平将会趋缓至“七上八下”格局.根据对GDP的非农就业弹性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关系的分析,2013-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若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就能保障城乡就业稳定.这意味着,未来5~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应当从重经济增长速度,切实转变到全面提升质量、微观经济效率、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上,我国经济运行的指导方针应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来.相应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当从侧重需求管理,转变到全面供给管理上.  相似文献   

17.
金融科技有助于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对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重塑市场融资体系,降低宏观金融风险,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科技-去杠杆”之间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且在不同的金融科技发展阶段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进一步对结构性特征进行检验,发现高盈利性企业的杠杆率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从作用机制看,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杠杆率;从影响效应看,金融科技对于短期杠杆和国有企业杠杆的降低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口、外贸依存度以及外需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方面分析了内需与外需发展的关系,得出我国经济建设一直立足于扩大内需,而进出口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有限。未来经济增长的政策应是"稳外需,促内需"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防范杠杆率过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良影响,中央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此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广义双重差分法检验“去杠杆”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去杠杆”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以专利产出为表征的企业创新;第二,“去杠杆”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提高经营绩效和优化债务结构实现;第三,“去杠杆”政策同时促进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但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只能通过优化债务结构实现,而促进非国有企业创新则可同时通过提高经营绩效和优化债务结构实现。以上研究结论不仅从创新视角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而且丰富了杠杆率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率期限结构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基准,其形状和变动不仅为投资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同时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是从经济背景的角度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形状和变动进行解释,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以模型为工具,描述利率期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由于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的一个重大进展是同时对宏观经济和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建模。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金融模型作为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研究的一大进展,受到众多学者和货币政策当局的高度重视。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金融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研究加入金融信息的宏观经济模型,也可以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影响下的利率期限结构,同时,对微观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的分析成为研究的最新趋势,模型所蕴含的重要信息可以为制定、优化投资策略和政策措施提供有效的前瞻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