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生均教育成本是学费标准制定的基本依据,生均成本的高低应该受到学校地域、层次、专业和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决定学费标准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居民的支付能力。本文考虑上述两个因素,提出了确定合理学费标准的测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学收费政策变迁的制度博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主要功能是规范国家、学校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产生于1989年,其形成过程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按照教育法和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根据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在不同的地工、不同地专业、不同层次的学校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收费实行中央、省两级管理,承办部门是各省教育厅、财政厅、计委及所在地的高校。具体程序是,学费标准“由高等学校提出意见,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按上述程序,由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在具体实施上,政府委托财政、物价部门输审核手续。  相似文献   

3.
刘荣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2):116-117
近年来,不断上涨的大学学费,直接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探究学费标准,在政府、学校、学生家庭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对确定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因素:年生均培养费用、居民对大学学费的支付能力、学生个人财务成本、学校竞争力的强弱,以及专业的冷热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多方负担,包括政府、学生、家长、高校和捐赠人等。我国教育成本分担现状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及生均投入不合理、学费确实过高、学校自筹经费不佳。为此,需要采取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构建法律、政策支持体系;调节成本分担比例,实行差别收费制度;开辟高等教育资金筹集的新渠道;拓宽高校筹资渠道;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源效率;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经费多元化等措施实现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赵婧 《商》2014,(43):55-55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经费供需的矛盾、不健全的成本分担机制、不够完善的奖助政策体系等问题制约着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基于2014年研究生全面收费这一时点,探讨了全新的研究生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型,以期对学界关于高等教育学费定价问题作出一定的参考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宁召锋 《市场论坛》2006,(3):74-74,76
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就如何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确定学校的经费开支标准、筹措原则和学费标准,以及防止学校的赢利倾向,满足学生了解教育成本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宁夏、江苏等省(自治区,以下统称省份)对高校教育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学费普遍出现大幅度上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结合全国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实际,研究了调整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应从科学、合理确定高等教育成本、继续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加强高等院校收费管理等方面完善高等教育收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标准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受到了高等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测算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是理顺财拨款和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条件。本文根据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研究了在基本办学条件下,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各影响因子的测算模型,并利用某地区高校相关资料依据测算模型计算出该地区的标准生均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依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由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共同分担,根据从教育成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确定政府应该分担的教育成本,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提高高等院校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生均成本。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育成本有教学支出、科研支出、社会服务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公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缮支出等;影响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形势及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目标、制度管理水平和效率等。应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研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及时披露信息,满足社会各界和普通百姓了解评价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体育设施基本建设和条件、体育教育成本的需要。高校体育教育成本构成项目应尽可能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相适应;重新测算标准生均培养成本,作为生均综合定额设置的基本依据;采取多因素拨款,引入除学生人数以外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