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主要集中在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分研究上。理论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可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理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新贸易理论将传统贸易理论的相对要素禀赋原理修正为相对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优势原理,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新的贸易现象。其中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贸易理论为我们的贸易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指数以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判断对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的大米贸易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目前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的大米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且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基于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中国需要优化水稻产业结构以加速发展产业内贸易;应当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投入,尤其是要依靠科技力量缩短要素禀赋差异的影响,改良品种和生长环境,以提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同时也要发展大米加工和包装产业,使产品精细化,提高附加值,以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宇 《商业研究》2011,(12):45-49
早期主要运用国际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方法,对对外直接投资(FDI)进行研究。随着贸易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在一般均衡框架下不断发展,FDI理论也被纳入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并将跨国公司加入到经典的H-O理论中对FDI进行分析。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贸易模型下分析FDI,新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是与FDI理论的发展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国内外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VIIT)的测算指标,分析了中国1997-2009年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模式,运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服务业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北部沿海地区等区域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东部沿海地区等则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影响我国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的因素和程度的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因素显著影响大部分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非常小;区域对外开放度、货物贸易密集度仅对部分区域内少部分省市有显著影响;区域要素禀赋显著影响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其中,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影响更大.值得关注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市出现水平型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的萌芽,且其产业内贸易更多的体现为由产品差异推动而不是规模经济的推动,但推动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刘柳 《商场现代化》2010,(13):103-104
本文整理出我国出版产业文化产品1996-2008年的贸易数据,运用GHM方法,对我国出版产品总体、分类产品及与贸易伙伴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垂直型是我国出版产业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导类型,我国与欧美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类型是以低质量垂直型为主,而与亚太地区之间的则逐渐由水平型转变为低质量垂直型。  相似文献   

10.
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及其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峡两岸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迅速上升,日益成为海峡两岸贸易的重要形式。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呈现出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的趋势。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是由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祖国大陆人均GDP的增长以及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规模的扩大等是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 产业间贸易理论是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强调国家的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而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理论。两者构成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均可以解释一定的经济贸易现实,并可以指导各类国家的贸易实践和政策制定,但两者在理论特点和政策建议等许多方面又有较大不同。加强对两类贸易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把握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走势,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我国在产业内贸易方面,出口产品以低质量为特征,进口产品则以高质量为特征,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活动。对我国2001年至2003年产业内贸易的跨部门计量分析显示,我国产业内贸易对劳动要素的弹性略大于对资本要素的弹性,我国产业内贸易充分利用了我国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并成为了其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2~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类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呈现出以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的格局。中国出口的商品基本以低质量产品为主,而进口的商品则以高质量产品为主,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分工源自比较优势的差异,而比较优势理论却是建立在与现实相去甚远的完全竞争和不存在规模经济假设上,制约了其理论的适用性。战略贸易理论以更符合现实的假设前提,强调外部性、学习曲线和规模经济,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理论发生的原因和效果,为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引导国际贸易政策走出比较优势的长期误区。  相似文献   

15.
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研究——基于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S分类数据,对1992-2007年我国鲜桃及桃加工品的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程度、Bruehl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和Thom&McDowel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指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桃产品贸易中的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垂直型产业贸易。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桃产品出口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末开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表现出若干新的特点。为了解释新的贸易现象,基于企业异质性和企业内贸易的第三代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出现并成为当前贸易理论研究最活跃的领域。本文简要回顾了第三代贸易理论的基本文献和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新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和目前面临的问题。最后,对新新贸易理论的可能发展方向作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7.
浅析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鲁格曼主要用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等理论构造了一系列模型,构成了其国际贸易新理论,是新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其理论相对于新古典贸易理论更贴近战后现实,但未从根本上超出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范畴和方法。本文即是对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主要模型的简要分析,并主要从它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产业内贸易程度不仅可以衡量一国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优势和国际分工地位,而且能全面反映贸易双方在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消费者福利等多方面的优势。文章通过对1992~2007年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和实证分析发现:中韩产业内贸易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太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多为垂直型,并且有加工贸易的迹象。因此文章建议:在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环境下,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韩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进而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借助中韩自由贸易区关税优惠政策和原产地的便利,进一步扩大中韩贸易市场份额,共享中韩自由贸易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与促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Bergstrand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GHM分析方法,对2001年至2009年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结构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结论认为,中韩双边初级产品以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为主,工业制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波动上扬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进行低质量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则是低质量的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并存,两国仍然处于低水平的贸易合作层次。为提升中韩产业内贸易水平,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一、比较优势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从理论的应用来看,传统比较贸易理论较客观地解释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基本假定的,故很难解释二战到1975年间出现的大量新现象: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新技术保护主义、产业内贸易等.事实上,这些现象都可以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不完全竞争"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