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在总量、价格、利润和普遍服务水平四个方面对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将规制指标分为规制框架、规制机构和规制对象三个方面,更加全面具体地验证了规制的效果。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针对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市场结构趋于合理,普遍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电信产业总量增长提高方面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信业政府规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电信业是具有典型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固定成本较大沉淀性的自然垄断产业,这种固有的自然垄断特征为政府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从世界范围看,电信业发生的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改变了电信业的成本结构和需求结构,从而使电信业从强自然垄断向弱自然垄断过渡,并最终出现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自然垄断的边界发生改变,放松政府规制成为必然趋势。文章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电信市场的需求水平也相对较低,政府规制改革不仅要引入竞争政策,放松市场准入,而且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户资费政策、公平透明的互联互通政策和合理的普遍服务政策,以形成有效竞争的电信市场,推动电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与改革是备受关注的,文章以中国电信行业的改革为例,首先分析了电信行业的自然垄断特点和存在的过度行政性垄断,提出了规制的必要性,简要的概括了电信行业的改革历程,总结了在双寡头竞争时期的失败原因和在大重组时期的成功经验,借以给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与改革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偏好不合理理由下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管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效率增进福利,但由于存在政府缺陷以及政府为其自身利益出发而存在“寻租”的可能性,政府管制很可能适得其反。本文对政府以偏好不合理为由的管制进行分析,试图解决以下问题:政府以偏好不合理为由的管制的范围应如何界定;其管制的理由和依据为何;政府管制的合理措施;以及政府管制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用事业的自然垄断性及行政垄断性所导致的政府管制并不排斥竞争机制的作用,透过竞争法的有效规制可以提升公用事业的绩效.公用事业的竞争法规制是以科学的政府管制政策为基础,其核心在于对公用事业产业结构和行政权力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电信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六家电信企业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然而,电信产业还未达到完全竞争,有些领域仍处于垄断的状态。因此,政府有必要对电信产业中的某些领域进行必要的管制。价格管制是政府管制的重要部分。本文从电信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出发,对不同的定价方式和价格管制模型及其适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目前电信产品定价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电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英  陈圻 《价格月刊》2007,(1):16-18
近10年来,我国电信业加速发展,各种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信价格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电信价格规制的历史沿革,并应用价格规制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电信价格规制现状加以客观总结和分析,进而研究目前电信价格规制的实证问题,最后给出了电信价格政府规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据信息产业部官员称 ,电信资费不能全由政府说了算。中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院长张明德表示 ,由政府管制的电信资费应由政府定价转为政府指导价 ,实行价格上下限管制 ,今后随着市场规范化 ,改为价格上限管制。张明德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上称 ,电信资费形式应逐步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特别要注意成本的合理性。业内人士认为张明德的这番表态很可能说明有关主管部门已经把现行的电信资费政策列入电信改革的时间表。电信资费可能浮动@梁倍  相似文献   

9.
政府管制俘虏理论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臣英 《商业时代》2005,(15):57-58
垄断行业的政府管制是当今理论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探讨的重点主要是政府为何要进行管制以及如何进行管制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支持,为此本文主要从政府管制的俘虏理论出发进行探讨,然后结合我国电信行业管制的现状,提出我国垄断行业的管制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叶姗 《中国物价》2009,(2):66-68
欧盟监管者组织致力于对跨国数据漫游服务费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在向移动运营商提出希望其自行调低漫游费的警告未达效果后,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动议,对漫游费设定上限,降低移动用户承受的不合理费用,促进移动运营商之间充分竞争,以推动欧盟电信市场一体化。欧盟最新电信价格管制政策对我国电信价格管制的决策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政府价格管制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其中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问题是政府价格管制研究的核心.该不该管制以及如何管制一直是政府面临的两大问题.根据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管制理论,自然垄断的类型可区分为强、弱自然垄断,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应遵循成本约束、有利企业、投资增长、确定适当管理价格调整周期原则,以经济原理为原则,通过区域间比较竞争规制方式制定价格,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价格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产业自然垄断与政府产业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产业管制理论基础之一的自然垄断理论,曾受到以有限理性约束为底蕴的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的批评.本文认为,这些批评在围绕政府选择行为展开的同时,涉及到了政府有限理性的约束问题.针对自然垄断现象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理论,文章概要评说了自然垄断理论之于政府产业管制的理论基础,在考察自然垄断与产业管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政府选择行为的属性问题作出了理解,并重点分析了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产业管制时所蕴含的有限理性约束.  相似文献   

13.
电信业互联互通价值与困境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英  潘新兴 《商业时代》2006,(22):87-89
本文以世界各国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电信改革为背景,提出了电信业的产业特征和电信互联互通的价值,并得出引入竞争的改革使得电信互联互通问题凸现出来的结论,规模不对等的运营商之间要自发形成互联互通存在巨大障碍,本文认为这就需要政府管制来保证互联互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初步分析自然垄断的成因及政府需要对其规制的必要性,并以中国电信为例,分析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仍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其规制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然垄断产业是政府管制的领域之一,政府管制的环境是市场经济。本文结合自然垄断及管制理论,从我国电信行业改革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殊性,指出我国实际上从未有过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政府管制,有的只是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也就无所谓“放松管制”。因此,目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关键是管制制度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构建规范政府管制制度,即是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制代替原有的计划管理,以规范的管制制度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规范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管制是对经济行为的一种政府干预,其矫正市场失灵、市场缺陷等因素的基点和对于公益、人文正义的关怀并不能必然保证其自身的正当性.社会性管制存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可能.因此,政府社会性管制本身需要接受法律规制,以在提高社会性管制绩效的同时形成对于行政权的适当节制.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2000,(10)
主题:中国电信市场的商业竞争和政治竞争。意义:长期以来,能获利的电信部门是一个垄断性行业。但是,能力日益强大的中国联通向中国电信的优势地位发起挑战,表明政府已允许电信部门进入至少是双头垄断的格局。分析: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原电  相似文献   

18.
叶良益 《商》2014,(21):170-170
自然垄断行业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的改变,该行业渐渐的失去了其自然垄断性质。那么此种情况下政府管制部门针对此类行业的管制也必须加以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本文在梳理了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全球电信服务需求的快速膨胀对国际电信服务业网络的互连互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电信服务业面临多种管制措施,阻碍了市场准入以及国际电信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文章回顾了中国电信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与自由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管制的差异、立法差异性及其他相关政策对电信服务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运用实证方法检验管制和政策的差异性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电信服务贸易影响的程度表明,国家控制领域的壁垒越多对电信服务贸易的阻碍就越大。针对企业的市场准入壁垒以及国家控制方面的政策,对电信服务贸易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针对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开放投资、完善立法、所有权结构创新、加强双边资格、标准互认、技术创新合作等有助于突破政策差异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分析了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的客观必然性,探讨民营化改革的主要途径,最后讨论我国电信产业民营化改革后的主要政府管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