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公民对其精神权利要求的增强,是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现实基础。精神损害赔偿应考虑主观过错、行为情节、因果关系、社会条件等因素,并界定其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范围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建省  徐平平 《商》2013,(5):167-168
通过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我国基本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赔偿数额的确定,历来是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一个难点。损害的赔偿应当包括对知识产权财产权益损失的赔偿及对知识产权人身精神权益损害的赔偿。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数额可以通过如下标准计算:权利人的实际损害、侵权人非法获利、按照许可使用费确定以及法定赔偿额。无论使用上述何种方法,科学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都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1994年1月1日生效以来,对该法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一直存在认识和运用上的混乱,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没有统一的具体适用标准,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结果差异很大,有悖于法律的公平、法治的统一原则.因此,完善有关侵害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戴静娇 《现代商业》2008,19(8):278-280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笔者通过研读大量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相关资料,提出应在归责原则、适用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等三方面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除《民法通则》上规定有对公民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遭受侵害可以要求适当精神赔偿外 ,其他权利受到侵害均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事实上 ,当消费者受到损害时 ,不仅肉体上受痛苦 ,而且精神上要忍受更大的折磨 ,这种精神折磨甚至比肉体痛苦更持久、更深入、更需抚慰。精神损害赔偿在法理上已不存在问题 ,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有大量的精神赔偿案例出现 ,如福建龙岩第一医院错割6岁幼女子宫经二审判决赔偿精神抚慰费15万元 ,湖南株洲等厂职工因医疗事故导致终生瘫痪而获“终身赔偿”100万元。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一方面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6.
精神损害应该获得相应赔偿在我国已成定论,但行政侵权中的精神损害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在有赔偿的情形里其赔偿也远不能填补受损人的损害。这样对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利。因此有必要关注行政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法律依据出发,研究了船员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认定,详细分析了船员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构成要件,并阐明了在船员人身伤亡精神损害赔偿过程中的赔偿权利义务主体、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考虑赔偿海事责任限制的规定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因素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8.
赔偿款在权利人之间的分配是近年司法实践中较难确定和解决的问题。我国虽然在《司法解释》中确定了赔偿额,但是从判决书中仍然无法直接和准确的确定有权获得赔偿的主体以及与他们法律地位或身份相对应的具体赔偿份额,导致赔偿权利人的范围、赔偿款的数额及其最终归属不确定。因而有必要对赔偿权利人、人身损害赔偿款的具体项目及其最终归属予以确定。应确定人身损害赔偿款归属的参考因素、赔偿权利人的定义和范围,人身损害赔偿款分配的顺序、途径,将其归纳到成熟的理论并最终上升为法律的高度规范具体的社会关系,为我们最终追求的公平和正义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法定赔偿是国家以立法形式直接规定因侵犯知识产权由侵权人给予被侵权人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赔偿的制度。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第48条第二款、商标法第56条第二款均作出了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赔偿的规定。法定赔偿是由法律明文规定赔偿损失的数额或数额幅度。在商标法、著作权法修改之前,侵权赔偿是以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的实际数额来确定赔偿  相似文献   

10.
商标侵权的惩罚性赔偿旨在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遏制商标侵权行为的泛滥,为知识产权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在现实背景、立法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反映出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中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中,"恶意"与"情节严重"具有不确定性,在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时存在争议。为了发挥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作用,有必要完善惩罚性赔偿中的"恶意"与"情节严重"的司法认定,打破法定赔偿数额的计算顺位,有效计算惩罚性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11.
《商》2016,(7):252-253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后,总结了我国惩罚性赔偿规定于20多年来的演进规律,创设了一种比较典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分别规定了违约惩罚性赔偿和侵权惩罚性赔偿两种。就违约惩罚性赔偿而言,将"退一赔一"修改成"退一赔三",同时还增加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小额损害的最低限额;而就侵权惩罚性赔偿,则明确了故意要件,并将计算数额确定为受害人所受损失,倍数则确定为"两倍"一下。该规则增加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操作性,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旭静 《商》2014,(29):195-195
随着社会体制的日益成熟,普法知识的广泛宣传,精神损害赔偿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虽然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制度不那么的完善,但其制度也在一点点的进步,大家对精神损害制度由第一个成功造法“卡式炉”案到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首次用独立的条文形式把精神损害赔偿确立了下来。由此,更加反映了对它的重视度。但是.由于立法的限制,在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适用范围及认定、赔偿数额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作出的司法解释于3月10日公布实施。这个司法解释明确规定 ,民事侵权行为造成自然人精神损害的 ,应承担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 ,遭受非法侵害时 ,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 ,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公民去世后 ,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人格权利 ,受到非法…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在报刊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频率颇高,特别是在各类消费活动中,由于消费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已经屡见不鲜了。精神损害的事实、程度应如何认定,应否赔偿,赔偿的额度,以及如何进行赔偿等等,都是受到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仅就消费活动中的精神赔偿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0)
宠物除了价格属性外,宠物类财产应具有一定的精神属性。因包含主人的感情成分及付出的心血,宠物往往成了部分人群的感情寄托物,因此称其为"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物品可谓是实至名归。仅仅按照宠物所显价格给予赔偿,难以弥补其精神方面受到的损害。因此,本文意在讨论宠物因侵权行为致死所引起的其主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证券民事赔偿的功能之一就是补偿投资者的损失,通过合理界定证券欺诈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数额,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在美国法上主要是依据"交易获利原则"和"实际损失原则"来确定证券欺诈者的赔偿数额。相对于"交易获利原则"而言,"实际损失原则"更加有利于抑制证券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7.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裁了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暴露了该制度的缺陷:适用范围过窄;赔偿倍数数额太低;赔偿倍数的基数不合理.因此,为了与国外法律接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应完善消费合同领域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明确欺诈的含义;确定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数额;将惩罚性赔偿的基础确定为实际损失;消费者提起惩罚性赔偿诉讼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18.
郭军伟  赵海洋 《商》2014,(43):243-243
由于知识产权的自身特性,使得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侵权责任赔偿数额的确定不像其他民事损害赔偿案例那样简单明确。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赔偿数额标准。笔者在查询相关资料后,对这一难题的解决方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余浩宁 《商》2014,(26):193-193
产品缺陷致损,乃加害给付之典型情况,合同法违约责任保护的是履行利益和固有利益,即可以保护电视机本身以及其他的人身、财产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却不能够填补精神损害。而根据产品质量法41条前段的规定,产品本身的损害并不能获得赔偿,只能就缺陷产品以外的部分进行赔偿,即本案中的精神损害与人身伤害和房屋损害的部分。而侵权责任法则将这些损害全部囊括于侵权损害赔偿之下。在实务中,应对侵权法41条做出解释,认为其采用了请求权规范竞合说,用于完全的填补被害人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外出旅游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和享受生活,随之而来的旅游合同纠纷也日趋增多,并出现违约导致旅游者精神受到损害时责任如何承担的问题。传统的民法理论和基于二元救济体系的《合同法》,对于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保护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构建旅游合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体系,突出强调完全赔偿原则,以保障旅游者在旅行社未完全履行合同或未履行合同时所受到的精神损害,由旅行社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