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我国财政理论界对财政本质的界定存在明显缺陷。要界定财政的本质就必须说明财政存在的基本依据,指出制约财政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财政的本质是协调私人需要与公共需要矛盾的手段或方式。如此界定财政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介绍财政的本质“社会公共需要论”的主要内容开始,从“以国家为主体”和“国家职能需要”两个方面分析并指出了“国家分配论”的种种不妥与失误,例如“以国家为主体”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和基本分配原理有矛盾,是计划经济大一统思想的表现;国家职能的范围不是财政职能的范围;“国家需要”主要不是阶级斗争的需要,而是社会公共需要;对以国家为分配主体的“国家需要”无法监督,从而证明财政的本质还是“社会公共需要论”的表述更科学  相似文献   

3.
财政职能是财政职责和财政功能的统一,是抽象财政功能的具体职责体现。研究财政职能应从分析财政功能入手,然后结合财政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探求实现财政功能和职责统一的表现形式。无论传统的分配职能还是杨灿明教授提出的保障职能实际都是指的财政功能。它们具体的职责体现都可以概括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体现为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要。  相似文献   

4.
地方财政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财政条件下的地方财政,在提借地方公共产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这一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各类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蒂布模型表明,地方财政体制中也存在着所谓“看不见的手”的问题,科学地设计地方财政体制,有助于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职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地方公共产品的需求。地方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的合理确定,对于协调和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财政一词起源于拉丁文,其内涵不断发展。公共财政的涵义可归纳为四种观点,当前在我国要注重结合国情研究财务的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关系,同时应明确把财政分配目的概括为满足能体现国家职能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财政学教学中,对经济转型期财政学属性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公共财政具有公共属性,不具有私人属性,但公共财政以私人财政为基础.财政既研究政府行为对经济总量的作用,也研究政府作为一个部门的自身行为,还研究政府对私人部门的直接管制,是宏观属性与微观属性的统一体.现代公共财政与公共经济等价,应将公共财政拓展到公共经济,但公共经济和公有经济是两种不同的分类,公共经济是按商品特征的分类,而公有经济是按所有形式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有关公私管理差异的争议,一直是许多专家与学者关心的问题。要给两者做严格的区分是很困难的,两者有许多相通的管理方法与工具,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类型的组织,其性质决定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别。认为企业管理优于公共管理的新公共管理思想是错误的。公共管理不能完全借用私人管理模武。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职能理论经历了作用观、功能观和职责观等三个发展阶段。这既与财政职能范畴的特殊性有关,也与财政所处宏观环境及职能实现方式有直接联系。研究财政职能问题应注意职责和功能两个层次,通过纵向分析把握财政的功能,通过横向分析把握财政的职责,使抽象的功能体现为具体的职责,实现职责和功能的统一。西方财政职能理论和中国传统财政职能理论各有得失。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职能体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体现为矫正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9.
财政风险是发生财政危机的不可能性的风险,其特征有:客观性、内生性与外生性并存、隐避性和累积性。财政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定性,主要体现在:财政资源规模的客观规定性、财政资源内部分配的客观规定性和财政资源运用的客观规定性。财政运行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社会公共需要。财政风险在本质上是指财政资源配置与财政运行的客观规定性之间的差异和偏离。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产品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非排斥性;二是非竞争性;三是效用不可分割性。这样,就存在搭便车行为。只有政府转变财政职能,才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行使收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与发展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