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德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出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孔子之言政治,亦以道德为根本",这点可从<论语>一书记载的孔子有关"为政以德"的大量论述中得到印证.这些论述直接勾勒出孔子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德政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通过对<论语>的解读,从中探微孔子的"德政思想".  相似文献   

2.
孔子对利益两面性的充分认识,成为构建新儒商商业伦理的出发点;孔子以义制利、"见利思义"的思想提供了构建新儒商商业伦理的具体途径;孔子主张义利统一,呼唤"以义生利""利以平民"的良性循环,成为新儒商商业伦理建构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孔子将夏、夷置于儒家的社会伦理体系中认识,把华夷的存在编织在"差序性平等"的社会体系之中。孔子以朴素的人性论为出发点,以有教无类为途径,主张通过以夏礼教化夷狄,从而实现"华夷无别"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会计当而已"思想为历代所推崇和研究,其研究结论百花齐放.从对其研究成果的历史考察来看,孔子的"会计当而已"思想,除了在文革中遭到贬抑外,其余大多数时期都处于高估状态."会计当而已"的合理解释应该是:作为会计人员,要按照财制规定适当地进行收、支,正确合理地进行登记和计算.对此,应采用财产评估的相关原理对孔子的"会计当而已"思想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把握其含义和价值,使古代先贤的优秀思想真正地为我所用,为现实所用.  相似文献   

5.
孔子周游列国是其一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政治活动更是教育活动。孔子周游列国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次"游历教育"的壮举,对于其所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需要重新认识。弟子们的"从游学习"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成熟和能力增长,对后世也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诗可以观"最早出自《论语.阳货》,是孔子提出来的诗论之一,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对于"诗可以观"所"观"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历代解释不一。结合孔子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笔者认为"诗可以观"更多指的是观风俗之盛衰、观他人之志或观一国之志。  相似文献   

7.
孔子义利观是"尚义"的,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包括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以生利""义以为上""义利统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阿里巴巴为例,论述了孔子义利观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杜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予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儒学的核心观念是提倡"仁"与"和".其中"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与政治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9.
颜回:前521—前481,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亦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他甘贫乐道,是孔子所倡导的"仁"的楷模,也是孔子最得意弟子,"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他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孔子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需求,改造西周以尊祖敬宗为主要内容的类宗教倾向性的"孝",使其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理念。推其实,则是为了以家庭为单位,打造合格的社会人,最终以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盛世。孔子的做法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公序良俗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论语》中的相关言论表明,他在"人性论"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构成复杂,包括"为仁"所代表的道德要求、"仁"所代表的道德理性和"违仁"所代表的反道德成分。因此,他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  相似文献   

12.
先秦典籍中不仅保存了孔子形象最初的真实写照 ,也保存了孔子形象最早的变异 ,二者都对后世的孔子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先秦儒家典籍及反对派诸子典籍二个角度探讨了先秦典籍中的孔子形象对后世孔子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际宗旨,拿孔子的话说,就是"推己及人"。不仅及于人,还要及于物,遍及宇宙世界。及于物正是儒家思想的世界伦理结构。可见,儒家所理解的宇宙,是一个伦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自孔子去世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不同时代的不同学派、不同执政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甚至重塑孔子的形象,从而使孔子形象发生了诸多变异,丧失了其原质性。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最早是由《论语》奠定的,与其它先秦典籍相比,《论语》中塑造的孔子形象较为丰满与全面,亦更为真实和可靠,是一个按本然形象塑造的,具有原质性特点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具有博大精深的伦理道德文化,著名思想家孔子的"仁"就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代表。在当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建设中,离不开传统伦理道德的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大型历史剧题材电影〈孔子〉讲述了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到73岁病逝这段经历,挑选最有戏剧性的夹谷会盟、隳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晚年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较完整地反映出了孔子的机智与博学多才.从影片中孔子的人物形象解读来看,电影〈孔子〉再现的,不仅是孔子作为儒家圣人四处收徒讲学的后半生,而且是无数中国古代政治家变法图强者失利后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孔子和隐者——兼论孔子的仕与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的孔子向来被认为是一位积极入世者,其实孔子也有自己的一套隐逸观念和方式。论文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与隐者相遇时的情景以及二者对待双方的态度,来具体探讨隐者避世的利与弊,孔子的仕隐情结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左传》是最早记录孔子形象的先秦典籍之一 ,同《论语》相比 ,在描述特点上二者既有共性亦有所不同。其共性在于对孔子形象的塑造都具有原质性 ,不同在于《左传》具有不全面性。本文探讨了《左传》中孔子形象描述的这个特点及成因 ,亦总结了《左传》中孔子形象的两个主要特点即维护礼及睿智。此外还对《左传》中孔子的勇武性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古典儒学在经历了轴心时期一系列哲学突破之后,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即不离"的超越世界,并达成了内向超越的结局。在这一过程中,孟子作为古典儒家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其哲学突破有着关键性意义:不仅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儒家内向超越的进程,更为其开示出了从"存心"到"养性"再到"事天"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法律思想 ,后人冠以似乎万古不变的定论——人治思想。在法学界无不确认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人治思想 ,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丝毫不亚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孔子所主张的“礼”就是法 ,而“刑”是惩罚手段。孔子主张人人遵守礼 ,就是主张人人 (包括君主在内 )遵守法 ,这难道不是法治思想吗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并不是不重视法治 ,而是对统治者品质素质的要求 :“为政在人”的主张 ,并不是人治 ,而是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