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水质状况、河流底泥和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破坏、河流生态需水、生态景观和航运功能五个方面对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湘江流域生态环境表现出水体受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的复合污染,河流底泥和土壤受镉、汞、锌、铅的重金属重度复合污染,水土流失从上到下逐渐加剧,以长株潭、衡阳、郴州最为严重,陆生和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不断减少,湘江枯水期生态需水、生态景观和航运功能基本丧失的严重恶化趋势。本研究将对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冶湖流域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以及分布特征,对大冶湖各子湖及周边港渠水体和底泥中重金属Cu、Pb、Cd、Zn、Cr进行实地采样和分析研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表层和深层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冶湖流域水体及底泥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三里七湖、罗桥东西两港污染最严重;大冶湖流域是Cd重污染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Cr≈Zn;各监测点的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危害程度均为"极强",表明大冶湖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Pb-Cd、Pb-Cr、Cu-Zn、Zn-Cr之间显著相关,说明这些重金属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磁湖沿岸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水质监测,对水体营养特征进行分析,为以后制定磁湖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体氮污染严重,已达到富营养化状态;有机废水排放和近岸农田径流造成水体进一步酸化;近岸植被有效降低了近岸水体的TP水平,但不能遏制水体酸化;湖心区出现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而使水质下降的现象。磁湖后期治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水体酸化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排放路径的随机性、排放区域的广泛性以及排放量大面广等特征,即使在实施源头控制后,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污染物随各排放途径输移,对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实施生态拦截技术,高效阻断污染物输移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生态拦截沟渠技术不额外占用土地,能高效拦截净化氮磷污染物,并兼具生态景观美化之功能。人工湿地技术、稻田消纳技术以及前置库技术,也能有效拦截氮磷污染物,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占地面积大的缺点限制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推广。以丁型潜坝技术为代表的陆-水交接面污染拦截净化技术在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物的过程阻断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缓冲带、生草覆盖、脱氮沟以及湿地-多级塘等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生态拦截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兼顾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在充分利用和改良现有沟渠塘的基础上注重氮磷养分资源的回用,从而提高拦截效率,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随着黄石市青山湖3~#湖清淤工程的结束,针对清淤及3~#湖自身特点,分别考察了清淤前后水体中COD、TP、TN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以及湖区表层底泥和湖南侧、湖北侧、湖沿岸沉积柱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垂向层序特征。结果表明,清淤后除COD和Zn明显升高外,TN、TP、Cu、Cd、Pb、Cr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2%,68.5%,86.87%,9.21%,10.56%,42.11%。通过地质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除Cd的生态危害属于极强级别外,Cu、Zn、Pb、Ni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级别。整体而言,清淤后湖泊底泥表层重金属含量比清淤前明显降低,并在过渡层中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趋势不大。因此,3~#湖1期清淤工程已经清除了3~#湖底泥中的污染层,平均清淤深度为80 cm相对合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废弃石煤矿山水污染治理模式,以常德石板滩石煤矿为例,针对研究区的水污染现状,对矿区水污染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与分析,基于室内废水处理试验优选出适合酸性煤矿废水处理的石灰石-石灰乳二段中和法污水处理技术,对研究区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在了解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水污染问题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建立系统性的水污染修复技术体系,通过采坑水处理、采坑回填和生态修复三方面的工作来消除矿区废水污染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研究区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修复技术体系不仅有助于解决石板滩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还对其它地区的矿山水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23(6):F0002-F0002
“磁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研究”创新团队于2007年4月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以黄石磁湖水体污染控制为背景和研究平台,着重在水环境污染控制尤其是面源污染的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污水处理与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某有色金属公司铜矿露采车间排土场设置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样地上种植了意杨、刺槐、泡桐、构树,并设对照样地,以研究不同木本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木本植物修复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活性、群多样性指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其中泡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农用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农用土壤污染防治的“预防—控制—修复”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建议采用:1)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缓控释肥技术为代表的农用土壤污染预防技术;2)以低积累作物的筛选及培育技术、改良剂控制重金属污染技术为代表的农用土壤污染控制技术;3)以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为代表的农用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构建“三位一体”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克服畏难情绪,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有利于组织科技攻关,进一步开发低成本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来源,并阐述了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三种修复技术,即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同时还回顾了利用这些修复技术治理硝酸盐引发的地下水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防治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进而构建了湘江流域实现水质改善、生态恢复、防洪抗旱、航运开发的综合治理框架,为湘江流域生态治理、恢复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总结美国和欧盟生境等价分析法的发展历史和理论模型,应用该方法对某河流溢油污染事故的生境损害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资源生态受损初始程度为50%,建立补偿修复性工程,修复期为10 a,在3%的折现率水平下,修复工程的规模应为26.22×10^4 m2,才能使该河流的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到初始水平.逐步优化和完善生境等价分析法,可作为生态补偿管理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低碳"已成为建筑设计的热点,旧工业建筑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尤为重要。应从生态恢复、节能供能、绿色建材等方面利用绿色低碳的理念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设计,实现旧工业建筑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冯桂芬继承了儒家前贤的重农思想,又注重吸纳西方先进的科技人文知识,在长期的现实感知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发展观,提出了诸如复宗法、均田赋、兴水利、行机械、重农桑等为主要内容的振兴农业主张。这些主张,顺应了当时历史情境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乱世农村生产秩序的重建和农村生产力的恢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可持续的能源支撑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的开发.调整优化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莆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等替代能源,并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因此,必须推动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并提供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支持、保障和激励。  相似文献   

16.
水利风景区和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概念上分析两者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辨析两者的内在关系,对于全面理解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具有积极意义。水利风景区与水生态文明城市理念是相通的,而运行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实施的方式也不同,两者空间尺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把水利风景区作为抓手、把水生态文明城市作为水生态文明推进的基地。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是一种基于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生态技术和网络组织理论的共生系统和网络化经济组织。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演化的3个基本要素是经济、环境和技术,可以产生生态、规模经济和扩散三大效应。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演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外部动力系统和内部动力系统,内外动力系统在物质和利益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形成。旅游产业生态网络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进作用,完善相应的旅游环境政策,加强生态技术创新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组织创新的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企业原有的组织形态越来越难以适应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从而使新一轮的组织创新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的焦点。以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了组织创新的生态特征,解读了组织创新的生态规律,以期能为组织创新理论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