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人类经济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会产生或正或负的外部性影响。着眼于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进行调整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一方面要能够促进经济行为的生态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另一方面要能够以生态补偿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必要的投资和管理,帮助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处长江、澜沧江、怒江和珠江等国内重要江河的上游,也处于东南亚几条重要河流的上游,生态安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文章重点就云南的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形成机理、云南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难点、云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构建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其中,针对云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既反映了生态补偿的某些共性问题,又突出了云南的地域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跨区域河流污染造成损失的补偿办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补偿亦无明确规定。根据流域人均用水量指标和实际用水量指标差距,计算珠江流域下游地区超平均值用水应给予上游地区未达到平均值用水的生态补偿,在思路上符合“公正、公平”原则。并且,由于按照平均用水量指标测算,上下游之间的用水效率也考虑在内,因此测算也满足效率原则。下一步,应当通过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立法,建立新型行政考核标准和流域协商仲裁制度,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举措,推进珠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草地生态补偿和生态补贴在提高草地生产力水平,改善牧民生活条件,促进牧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在牧区实施的草地生态补贴与生态补偿制度在补偿主体、本质和内涵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论文从草地生态补偿与生态补贴的界定和主体与内容差异性和实施效果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适宜的草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草地生态补偿补贴对策,为发展生态经济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担负着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但目前面临着地方财政资金困难、当地经济发展受限、水源保护任务艰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法律和政策保证.适当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和“水权有偿转让”等市场手段,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相结合构建双向“造血”机制,强化管理和监管,体现公平原则、维护水源区权益,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能够有效缓解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供求矛盾的一种手段方法,该机制的实质是为完善和确保生态补偿的顺利运行所进行的制度安排。它是解决生态补偿中补偿者与被补偿者利益矛盾冲突的基本制度,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制度要求。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明确生态补偿的过程和运行路径,以实现生态补偿的目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创新的迫切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分析内蒙古地区所有权变迁对草场退化的影响,指出草场承包责任制不完善是产生"公共地悲剧"的根本原因。并采用仿真工具Netlogo软件对草场整合模式进行有效性仿真实验,结论是草场整合、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恢复补偿机制等是修复牧业资源和实现牧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将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划分为第1、2、3类。其中,第1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强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2类为"科技创新能力中等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3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弱区域",包括18个县(市、区)。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科技创新能力大小与次序。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它在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江源区的生态移民是我国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了国家的生态建设放弃了原本享有的权益,但是其正当的权益受到损失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来研究三江源移民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后虽然三江源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三江源区的移民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已有部分移民回迁,甚至以后还会有大量移民回迁的风险。移民生态补偿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移民是否会积极配合国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本文针对三江源区移民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以后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工程和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目前,迫切需要系统建构涵盖"海洋生态价值理论与方法体系—海洋生态损益评估—生态补偿标准技术方法—实施方案—管理应用"完整链条的海洋生态补偿认知体系,为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海洋生态价值及其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是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构的基石,对围填海、溢油、保护区等不同用海补偿,都可归属为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或生态保护补偿;也都绕不开科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这一核心问题;也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突破,可以为我国实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学理基础及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进而构建了湘江流域实现水质改善、生态恢复、防洪抗旱、航运开发的综合治理框架,为湘江流域生态治理、恢复和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受污染缓流水体底泥生态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污染缓流水体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长期缓慢释放是水体生态修复的难点.文章通过使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磁湖底泥进行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有利于加速底泥中营养物质的降解与释放,对受污染底泥有明显的生态修复作用,对以后开展类似湖泊的治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将其应用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能够为旅游地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从旅游地自身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构建了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价双层分析模型,从方法论上为该理论在旅游功能区域中的研究提供一种探索性模式。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应用分析与评价证实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其评价结论也带给人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增长评价体系,选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等差异性指标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内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均等化程度,并引入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以2013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减后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扮演着长江经济带整体包容性绿色增长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绿色生产与资源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区域差异以2013年为拐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收敛性,上、中游地区β收敛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下游地区,存在着上、中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追赶效应";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对各区域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收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水质状况、河流底泥和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破坏、河流生态需水、生态景观和航运功能五个方面对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湘江流域生态环境表现出水体受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的复合污染,河流底泥和土壤受镉、汞、锌、铅的重金属重度复合污染,水土流失从上到下逐渐加剧,以长株潭、衡阳、郴州最为严重,陆生和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不断减少,湘江枯水期生态需水、生态景观和航运功能基本丧失的严重恶化趋势。本研究将对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生态形势也十分严峻。湘江作为长沙的母亲河,水资源枯竭、水污染、河道堵塞以及渔业破坏非常严重,为解决湘江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宣传,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制定合理规划,保证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和生态双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借助耦合协调模型综合评价产业生态化水平,进一步对产业生态化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呈现阶段变化特征;产业效率与生态效率呈现此起彼伏的“X”型发展状态;产业效率与生态效率处于中度失调状态,表现为较低的协同水平。实证显示,产业生态化水平、产业效率以及生态效率,表现出上一期对本期发展皆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末端治理、清洁生产等不同程度作用于产业生态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需要加倍努力,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度构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9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各省份之间以及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目前,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创新发展动能较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明显,人力资源质量、地方治理能力和社会保障力度等也有待提高。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衡协调发展战略、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培育和激发创新动能,塑造和发挥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成败。为指导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基于非期望产出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城市近1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总体向好但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体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不容忽视,人工湿地技术能有效控制水体污染,但目前对其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从环境卫生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了水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其指示微生物,综述了不同人工湿地类型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如植物、基质和操作运行参数条件;同时,从截留和消除两个方面探讨了病原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归宿,分析了病原微生物被人工湿地截留的过滤和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病原微生物被人工湿地消除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最后,对人工湿地病原微生物去除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