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体制性弊端是形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缺失,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公有制的比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政府和工会未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因此,要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水平,资本收入占GDP比重则相反,另外,政府初次收入(直接生产税)占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但西部地区劳动报酬比重呈现出下降态势,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变动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相对富余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因而,西部地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构建促进劳动报酬比重持续提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逐渐下降。这一现象已成为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通过建立融合新古典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功能性分配理论的劳资分配一般模型,分析影响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造成我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过低的原因,有助于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格局,反映了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社会分配中的相对地位与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当前我国初次分配总收入中,住户部门所占比重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文章从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居民财产性收入偏低,以及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等方面,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失衡,及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当使增长成果为全社会大多数人所分享.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近年来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U型规律相符,而产业结构转型、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冲击则是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经济内外交困,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7.6%,创三年来新低。经济发展已难掩收入分配问题,过大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已引致经济转型困难、社会心态失衡、投机心理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收入分配改革迫在眉睫,且已经到了必须"跑赢"危机的关口。从2004年收入分配改革开始启动调研至今,国家已采取多项措施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欲"南辕"却北辙"",两个比重"非但没有提高,反倒继续下降。2004年-2008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0.6%  相似文献   

7.
自"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以来,中等收入群体广泛受到关注,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对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即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扩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未来一段时期内中等收入群体必将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探讨中等收入群体的涵义及界定标准出发,分析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特征、社会功能及动力机制,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关键就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根据历史数据来看,2001—2007年,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8年至今,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呈上升趋势。通过与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占比以及其他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仍然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收入挤占劳动者收入、江苏产业结构特殊、江苏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等。提高江苏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建立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江苏产业结构,提高江苏劳动力素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9.
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降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不仅影响着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还制约着消费水平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文通过对1992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比情况的分析,从财税视角探寻影响比重下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二是要完善竞争制度,建立完整的竞争制度框架,建设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和健康的竞争文化;三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四是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努力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观,通过制度创新为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1.
按照收入来源分解基尼系数法对我国省际间农村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及总差距增量进行了分解,研究表明,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自1995年以来比较稳定,2006年后略有下降;初次分配收入差距是农村地区差距的主体,再分配收入对地区差距存在“逆向调节”;从分项收入看,劳动报酬收入对地区差距促增,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地区差距促减。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收入分配失衡已严重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收入分配失衡源于国家优先政策,导致国与民的分配失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城与乡的分配失衡;行业垄断,导致社会公民之间的分配失衡。解决分配失衡要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相似文献   

13.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虽然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条件下,要提高劳动报酬,调整再分配政策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文献综述 对于收入分配与居民收入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已有文献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如朱国林等,李扬和殷剑锋,方福前等。这些研究主要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总体收入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事实上,居民收入经再分配后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比重与初次分配格局密切相关,因此,提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于提升居民家庭收入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均处于偏低水平。文章基于初次分配视角,将消费率分解为Y/GPP与C/Y两个因子,提出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及预防性储蓄增加。针对如何使居民“有钱花”和“敢花钱”,提出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劳动报酬占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劳动所得占GDP比重趋于下降是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劳动所得从根本上取决于工资决定机制,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现象可以从我国现阶段的工资决定机制中得到解释。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分割、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合理、以及政府的政策偏差是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劳动所得比重的关键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对当前的工资决定机制进行重构,从而使广大劳动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劳动所得占GDP比重趋于下降是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劳动所得从根本上取决于工资决定机制,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现象可以从我国现阶段的工资决定机制中得到解释。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分割、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合理、以及政府的政策偏差是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劳动所得比重的关键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对当前的工资决定机制进行重构,从而使广大劳动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劳动报酬占比是新创造价值中劳动力价值的份额,资本积累是劳动报酬占比大小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长期来看,相对于人口的资本规模扩大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有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并创造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劳动报酬占比总体上趋于下降。经验分析表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主要受资本积累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地位以及区域工资历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幅度在2008—2010年左右发生较大转折,促使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11年左右开始从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由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发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改革实践上,由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自主分配;由建立在计划体制基础上的“工效挂钩”、“计税工资”到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收入到多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以认为,经过30年改革形成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改革实践,越来越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