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旅游地发展演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有关旅游地发展演化方面的探讨,大部分学者主要是围绕Butler 1980年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微观的景区实证研究和提出修正的论点,可成果较少;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入手,分析生命周期理论,探求旅游地的发展过程,总结研究旅游地发展的几个要点,从宏观上把握旅游地发展的方向,更好地指导微观的旅游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P—E”状况分析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应用问题上的颇多争议,本文利用“P-E”①状况分析矩阵研究的成果[1],从新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剖析,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高度下,进一步阐述了旅游地生命周期体系,并在实证研究中揭示了旅游地资源保护、开发到旅游地生命周期,又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逻辑关系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生命周期衡量标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上最具争议的理论之一,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视角对它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衡量标准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以“游客人数”作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衡量标准存在着重大误区,不符合旅游地发展的长远利益,应该以更能反映周期性演进规律的"旅游地利润"作为新的标准来指导旅游开发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4.
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组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在风景旅游地生命力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组织方法,以解决风景旅游地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实现风景旅游地平稳、健康、长久的发展。采取结构与功能两种手段对风景旅游地旅游系统、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旅游活动的影响进行控制.从而达到加强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岩溶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短暂,开发不久就将进入衰落阶段并且很难复苏。在概述国内外关于旅游地衰落成因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岩溶洞穴旅游地衰落的原因,并从复苏困境、复苏条件和复苏策略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复苏机制。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双筛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旅游地“名片”,对旅游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地形象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完成。旅游地形象设计理念伴随着旅游规划思想的演变而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旅游地形象设计理念大致经历了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旅游资源与市场结合的旅游地形象设计和社区参与旅游地形象设计三个阶段。“双筛法”是一种应用于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新方法,它致力于协调旅游地形象设计过程中旅游规划专家、旅游开发者、旅游客源市场(旅游者)和旅游地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其间的矛盾,最终构建“和谐旅游社区”。它包括旅游资源普查及其市场评价、旅游地形象专家创意、旅游市场认可调查、开发者与社区居民对旅游地形象创意的接受性调查、旅游地形象最终确定五个基本步骤。当然,随着旅游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和旅游规划思想的演进,旅游地形象设计中的“双筛法”也应不断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7.
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目前曲阜旅游发展已经进入到巩固阶段。运用直线预测方法和指数预测方法分析,发现曲阜旅游仍将不断巩固发展和持续快速增长。为防止曲阜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为停滞阶段,应适当控制曲阜旅游地游客数量,积极推动品牌与形象的创新,加强和改进市场营销工作,并不断断强化旅游服务、完善旅游业要素。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吸引力因子分析法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旅游地吸引力的角度分析旅游地旅游发展状况,对旅游地吸引力因子进行分析,建立系统分析图和作用图,从而建立旅游地市场吸引力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了安徽淮北的旅游发展状况,从而对该地旅游决策提供参考;最后是该分析法和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将其应用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能够为旅游地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从旅游地自身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构建了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价双层分析模型,从方法论上为该理论在旅游功能区域中的研究提供一种探索性模式。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应用分析与评价证实了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其评价结论也带给人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指出桂林旅游自1973年对外开放以来经历了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目前正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品牌与旅游体验是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从体验视角研究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的成果较少。通过构建旅游体验与旅游品牌化关系的变体波士顿矩阵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品牌塑造策略,以期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官方旅游资讯网站的首要功能是对旅游目的地作整体营销,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目的地进行旅游品牌形象塑造传播.针对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内在特质,结合网络表达方式,参照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网络品牌建设实践,通过专家打分和问卷调查,确定旅游目的地网络品牌形象塑造因子及其影响权重,构建塑造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对我国33个省、市、区旅游官方门户网站进行了实证测评,指出了网站建设中存在的品牌形象塑造水平低、品牌形象因子良莠不齐、部分网站整体营销功能缺失等问题,且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网站改进建议.这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旅游资讯门户网站目的地网络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定位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重中之重。分析了国内旅游目的地定位的研究及实践现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如下观点:旅游目的地定位必须首先基于目标市场,其次才是基于目的地特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目标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定位模式,并以香港为例,探讨了基于目标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定位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全球旅游业进入目的地品牌竞争时代的重要研究命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影响目的地品牌化成功的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了对目的地营销组织的几点管理启示。目的地品牌化成功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两个层面,即品牌化战略执行层和品牌化管理支持层;主要包括以下九大因素:目的地品牌识别,目的地品牌定位,目的地品牌沟通,目的地品牌监测、评价与审计,强有力、坚定的品牌化领导,目的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持续沟通,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目的地品牌化文化氛围,目的地不同部门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品牌逐渐成为目的地之间竞争的焦点,好的品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意义重大,因此,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目的地的品牌资产评估在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探索,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在界定了旅游景区品牌资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品牌资产评估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指标体系。运用品牌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将非经济性和经济性指标联合起来,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范围,建立了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模型。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运用网络密度指标和节点中心性指标,对来自沪宁杭三地的团队客源流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网络的密度均在0.1左右。说明团队旅游线路产品中,目的地城市组合不丰富。(2)三地客源至单目的地的线路数量均超过各自线路总数的78%。说明在长三角范围内,沪宁杭团队客源流的路径均是以单目的地线路为主、多目的地环游线路为辅。(3)通过节点中心性指标计算可见,杭州是南京、上海团队客源的重要目的地城市;南京是上海团队客源会选择的次级重要目的地城市,对杭州团队客源吸引力不足;对南京和杭州两地团队客源而言,上海作为目的地城市的吸引力匮乏.  相似文献   

17.
亲景度指标反映的是旅游客源市场对目的地的偏好程度;引力模型应用于旅游需求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亲景度指标运用于引力模型中,构建了新的模型,并以美国旅桂林市场为例,解释了建模过程。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门户网站作为旅游地的“窗口”.一直有意无意大员采用女性形象。女性形象的广泛消费现象是视觉文化与商业的共谋,其中目的地女性化策略得到了旅游地的刻意推崇。但从女性主义视角可以发现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女性一直处于“他者”和被凝视的地位.其话语权不能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国内对旅游地空间关系研究的进展,总结出国内对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竞争和合作两方面.但事实上.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出现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宁夏旅游业生产力布局并对其进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地生态关系这一理论.对宁夏旅游地空间关系优化提出了4个对策:1.各旅游区突出各自特色,联合开发.使恶性竞争向互利共生转化}2.努力提高某些旅游温冷区的旅游地功能.充分发挥互利共生效应;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严厉打击旅游地的寄生现象;4.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宁夏旅游的特色和优势,走出周边省区的“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