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个实行“赶超”国家来说,经济增长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据此划分为五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过渡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下降阶段与低速增长阶段。自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依次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过渡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被定位在高速增长阶段。这对如何尽量延缓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奥肯定律是西方经济学中描述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反向变动关系的定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却伴随着失业率逐步上升,经济的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持续增加,二者呈现出非对称性,转型期的中国奥肯定律出现变异。基于此,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的压力,对失业的治理和缓解突显。试图对目前失业状况的分析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两个重要基石。通过回顾中国20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得出的结论是:尽管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在加剧。结合西方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从中国国情出发,批判了“增长主流论”的观点。并认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动态协调发展,在用财税手段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整的同时,也必须对权力机构、垄断、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以寻求标本兼治之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即国民财富或社会财富的增长。经济增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过热”这一话题,国内经济学家分为“肯定过热”和“否定过热”两派。将通过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局部热度不等于中国经济增长过热”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前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改革,后一个是生产力如何发展。对后一个问题.电视片(名牌的诱惑)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创名牌,可以成为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龙头”。集约型经营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合理的经济规模上投入较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改善经营管理,如提高设备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21世纪初“金砖四国”的共同崛起,引起丁经济学界对“大国”的特别关注。理论界在寻觅中国经济增长和“金砖四困”崛起原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能源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单部门经济模型”和“两部门经济模型”,推导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可能存在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可能存在负面的消极影响,并利用线性回归和基于“阈回归模型”的非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而不是线性关系,中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倒U-型”的影响,即当能源消费水平较低时,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当能源消费水平较高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这些研究结论为中国节能减排的能源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能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增长。本文根据1978~1998年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应用统计指标和回归方程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和长期贡献,并得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中长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通常意味着贫困率的下降,然而,对于增长很慢的经济体或经济增长没有带动贫困率降低的案例,这种假设似乎并不成立.中国两个较为贫困省份的数据展示了这样一个谜题:贵州省的经济增长缓慢但农村贫困率的下降较为显著,对这一现象不妨称之为"贵州新现象";与此同时,云南省经济高速增长但贫困率下降较为迟缓.根据相关考察和统计数据的分析,交通、流动人口、旅游业和矿产业四个因素是解释这个谜题的关键.这四个因素在两个省的不同分布和构造解释了它们经济增长与贫困率下降关系中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论证技术变动和收入分配通过利润率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经济数据,估算相关劳动价值论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以上理论。研究发现,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是中国前一个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因素。而通过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可以实现劳动收入份额提高的同时,维持利润率水平和持续经济增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投资增长与经济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年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增长都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它毁是促成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分别对改革开发以来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动与投资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进行分析,以便对投资增长的后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增进对我国经济波动性质的理解,更好地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降周期.本文对中国经济进入下降周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2009年中国宏观政策和经济前景进行了展望.保增长是2009年宏观政策的核心.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8%左右.伴随着经济周期下行,中国将告别通胀,迎来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显著,对于造成国富国穷的原因增长经济研究提出了"政策说"和"制度说"两种假说。前者认为制度调整并非经济增长的前提,穷国可以通过政策改革刺激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实现增长,而后者认为二战后发展实践表明只有进行制度变革才能获得持续和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一国的制度质量高低对长期增长绩效有决定性影响。文章分析了中国增长奇迹中的制度和政策作用,认为中国宏观政策至关重要,而在产权保护、市场制度等方面的改进也是长期保持高增长必不可少的,中国案例对两种假说都不构成反例。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货币幻觉影响经济增长的两种可能路径;研究了在东中西部的十五个省市货币幻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本文研究表明,从十五省市整体上看,货币幻觉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具体到不同地区的省市,货币幻觉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完善政府披露通胀率的制度,有利于将居民的货币幻觉程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不损害经济增长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将非线性STR模型应用于1952-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有趣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1)非线性特征,并能够通过LSTR1模型表达;(2)非对称性,当通货膨胀率上涨1%时,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下降3.4809%;(3)阶段性特征,1952-1976年呈明显的非线性特征,1977-2007年呈明显的线性特征,2008-2010年又回到了非线性特征,我国目前滞胀风险很小.另外,基于VECM模型的脉冲响应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支持了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货币中性假说”;而对于经济增长的冲击,通货膨胀率表现出稳定的正向响应,意味着我国的通货膨胀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持久存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体由一个增长的实现路径向另一个经济实现路径转移的动态化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复杂的、多维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外延和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常常伴随多个经济发展性能的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设计是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并对其转变程度进行衡量,可从消除贫困、经济增长、群体和谐、政府廉洁高效、生态环境宜人、科技和创新能力强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以加深理论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红利将不断减小,依靠大量劳动力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基于此,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但边际产出较大,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促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增长,正确认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选取1980~2005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数据,应用滤波和状态空间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时间序列分解,从趋势成分分析两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从周期成分分析波动特征与协同关系,全面、细致地考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价走势总的来说主要分成两派:一方坚持房价还要持续增长,另一方则坚持房价很快就会下降。房价会持续上涨吗?笔者从土地、房地产商、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民工等方面对持“增长论”一方的四个理由进行了分析,提出开发商、国际游资,所获得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广大的普通购房者,普通购房者在受到巨大挫折后,房地产业已经失去持续增长的基础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