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顺 《大众商务》2010,(12):250-251
物权制度是与债权制度并立、内容相当广泛的财产权制度,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已经着手起草的物权法意义深远,是构筑我国典大厦不可或缺的基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构筑一个良好的物权体系对于激发公民个人及全社会的工作和创业热情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效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原本属于用益物权制度的范畴,但由于它在实践中的债权性质使得其物权效力大大受损。对于该制度的实效,法学界和经济学界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割裂了农村土地经济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统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到价值冲突模式的影响。当前应采用共生主义的分析模式来构筑土地两功能的协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名称和本体重新定位,并结合法律规定提出相关的制度设计,以期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物权行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目前, 我国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 更不承认其无因性,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亟需构建一种完整的物权行为理论框架, 并在这一基础上, 配合善意取得制度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具备本质的统一性与互补性,二都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引起了学界广泛争议.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所指涉的独立于债权合意的物权合意根本不存在,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不利于保护出卖人利益、增大了法律适用难度且其功能可被善意取得制度和公示公信制度替代,物权立法不宜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自从萨维尼提出物权合同的概念以来,存在于物权法领域的争论就从来未停止过,物权变动当中的有因原则或无因原则则是争论的焦点.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物权法>,但是对物权行为人采取了否定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有因与无因的分析,对比公示公信及善意取得制度的制度价值说明无因性制度在我国确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基于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功能与效力.针对我国当前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进行立法思考。以求为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探寻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7.
针对物权法定原则的经济分析模型主要有反公地悲剧理论模型、最优标准化理论模型、证明理论模型三种,其他的经济分析理论基本上都是对这三种模型的改良与批判.反公地悲剧理论模型本身虽然是正确的,但它并不能妥善地解释物权法定原则;最优标准化理论模型则存在较严重的瑕疵,因为物权类型的最优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由这一理论延伸出来的改良论也是站不住脚的.真正能够妥善解释物权法定原则的只有证明理论模型,因为某一种权利是否应该被认定为物权,是否为之建立登记制度,必须对其进行“成本—效益”衡量,而不能交由当事人任意决定.对于具备外观表征的权利,放开物权自由创设,虽然可能造成不效率,但并不会太明显,因此在公示制度完善的情况下,采纳物权类型开放原则并不会带来太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物权法定原则的存在价值并不仅限于经济效率方面,仅凭经济分析的答案无法得出物权法定原则存废的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8.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物权法》所确定的一项重要物权原始取得制度。该制度充分尊重物权公示的公信力,维护善意交易方的利益,符合物权的基本理论,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9.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决定了其必须物权化为农地使用权.我国物权立法应当在确立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农地使用权转让.  相似文献   

10.
物权是权利人支配特定物、具有排他性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民法从罗马法以来,物权就始终是各国民法上的一项重要概念。自19世纪以降迄至今日,大陆法系各国大都在“物权”或“物权编”的名称下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权制度及其体系。本文先介绍物权这一名称的缘起,后介绍大陆法系之代表性国家——德国和日本——的物权制度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规则存在着固有的空缺结构.依我国<物权法>第六条之规定,不动产的变更、取得均须登记始生效力.我国不动产登记主要采取形式审查,一般不涉及实质审查,这就可能造成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权利人和真正权利人不相符,以致实际物权和名义物权的对立.鉴于此,应设立一种制度:物权虽经登记,但经真正权利人证明登记的名义物权不具有正当性,则其应获得实际物权,名义物权人和实际物权人理应重归统一.应允许司法者运用合理司法裁量权以使实际物权人获得司法审查的最终救济路径,从而填补物权法规则的漏洞.  相似文献   

12.
取得时效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也对此作出了规定,但将取得时效的客体局限于所有权和用益物权,这一规定是不合理的,应结合取得时效的价值取向及法律要件,对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作为取得时效的客体作出合理界定.担保物权和债权中的某些权利亦满足取得时效的要求,可以适用取得时效,而不表见和不继续的用益物权应从取得时效客体中排除.  相似文献   

13.
预告登记制度是指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关于预告登记的法律性质,学者们主要有三种观点:(一)预告登记兼具物权和债券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物权担保制度是市场经济法制是否完善的根本性标志,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的晴雨表。在我国,物权担保制度已融入经济金融生活,调节与规范经济金融的作用日益显现,担保物权的实现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从担保物权的实现环境和功能作用发挥状况考察,担保物权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切实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许冉 《大众商务》2010,(14):248-248
物权行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目前,我国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更不承认其无因性,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亟需构建一种完整的物权行为理论框架,并在这一基础上,配合善意取得制度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具备本质的统一性与互补性,二都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物权行为理论以其深邃的思想、严谨的逻辑和高超的法律技术,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物权行为又客观地存在,并以其独特的功能对物权变动发挥着重要的调整作用.因此,在我国即将制定的物权法中不应舍弃这一不可多得的宝贵理论,以防贻误了确立物权行为制度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  相似文献   

17.
商品房预售是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产物.对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是商品房预售者的义务所在,其目的在于保障购房者对房屋产权的顺利取得.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物权法>新规定的一项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紧密相关的登记制度,其对于保障权利人对未来物权变动的顺利取得有重要意义.当下,理论界不少人认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实为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的先期应用,即在<物权法>未颁布之前,我国已经存在预告登记的具体表现形式.笔者对此持否定意见.本文通过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制度与预告登记制度的比较,指出二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属于公有的情况下,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自然资源要素市场的建立必须是以对自然资源的非所有使用为基础,因此,只有明确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物权属性,才能保障自然资源使用权主体的权利,形成法律调控机制。自然资源使用权与传统民法物权相比较存在着不相适应性,理论上可定位于"准物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是定限物权,是特殊的用益物权。自然资源使用权物权立法中存在着权利类型规定的欠缺、法律对自然资源使用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界定不清等问题;自然资源使用权物权制度在权利类型的设置上,应具备独立性、可流转性及有限性等基本特点,自然资源使用权物权制度创制应符合物权法上的他物权的设定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物权为切入口,确认物之归属的物权效率与物权公平的低层级统一,依靠物权二元结构的物权制度建立,使之转化为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趋向高层统一。物权制度的两个统一可应用于初次分配的对立统一。高层面统一是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的作用,限制权利滥用,使权利社会化而导致收入分配均衡,这种均衡不是要素所有的配置结果。效率优先论是"权利本位"的价值体现,富人高效率的"蛋糕"不可能分给穷人。把握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统一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科学发展的杠杆点。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是物权的一种法定取得方式,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建构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理论,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参考,进而为我国物权立法进行理论准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