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防止白银外流,统一币制,规范金融秩序,稳定经济形势,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这是币制现代化的标志,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农工商业和外贸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力,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促进了国民党金融资本的集中等,使中国官僚垄断资本得以最后形成,并为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
明代民间白银货币的大量应用与大明宝钞的逐渐崩坏是相互伴随的,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政府和民间巨大的白银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凭借外贸出超优势,巨额海外白银滚滚流入国内,满足了明代中后期不断扩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3.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远虑即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中长期政策取向,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平台、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两轮驱动、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九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近忧则是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当务之急,认为近期保持主要货币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加强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和促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是相辅相成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分流了银行存款,促使美联储启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进程中通胀高企、银行产品创新滞后等因素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了发展空间。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起对美国金融结构及各部分资产负债表产生深远影响,存款机构投资风险偏好提升,居民、企业部门资产配置改变。中国货币市场基金与利率市场化正在形成积极有效互动,出现"小额先行、加速推进"的独特路径,推动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性质不同,对各国政治经济影响也不同.恶性通货膨胀会使一国的政治经济遭受毁灭性破坏.以民国时期三次币制改革为实例,肯定其中的积极意义,论述其中的危害性.这既是对民国时期金融史、货币史的回顾,也是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国民政府实行的第一次币制变革是“废两改元”,在统一币制、货币单一化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国民政府实行的又一次币制变革是法币改革,废止银本位制,对币制统一,摆脱银价涨落影响,稳定金融,恢复与发展经济,也有积极意义;国民政府在大陆实行的最后一次币制变革是发行金元券,导致货币贬值,滥发钞票,整个国民经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明代是十分特殊的时代,流通过大明宝钞、铜钱、白银三种货币,这三种货币都不同程度陷入被伪造的危机当中.明代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伪造货币犯罪的立法,但是最终由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失误而使伪造货币犯罪的治理走向失败,进而导致国家丧失了货币铸造发行权,成为明代败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金朝时期通行货币的先后顺序是铜钱、纸钞和白银,期间钱钞、银钞有共同使用之时,后期随着纸币、白银的流通地位不断提高,而取代了铜钱。金朝货币体系经历了初创、稳定、通货膨胀等几个阶段,最后随着金朝的灭亡而结束。  相似文献   

9.
晚清嘉兴著名学者许楣、许梿在尖锐批判王鎏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典型的金属主义货币理论。这种货币理论主要论及了三大问题:货币的本质及价值、王鎏钞法的实质及危害、白银外流危机。就其哲学本质而言,它只是一种几乎完全错误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但它也如实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货币制度的实际情形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并较好地顺应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的渗透与反渗透、中国政府与外国势力之间的利益博弈,由于法币的汇兑本位制的异化和货币发行控制权的异位,导致流通于中国市面的货币种类繁多,使得货币行使其流通手段时相互抵制,导致法币在流通领域里出现堵塞之异象,从另一视角诠释货币伪造现象产生的多重社会究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通过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不仅统一了货币、建立了稳定的货币基础,而且健全了金融组织,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为核心的国家金融体系,客观上推动了金融现代化的进程。金融界以此为契机,拓宽业务,引入科学体制,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加快了金融业的现代化步伐。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金融改革,关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本文将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定义、条件、进展和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个国家不仅可以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将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还可以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上进行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币制改革的历史考察,指出这场改革不仅是货币制度问题,更是国际经济关系问题。各大国,主要是美、英、日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围绕中国货币控制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而导致远东国际经济秩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经历了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势在必行。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对改革IMF,完善汇率体系,创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一问题更是成为世界各国金融学家研究的重点。2002年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APEC金融与发展”年度论坛,将全球金融稳定与金融体系的改革列入三个重要议题中。本文在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原因及客观评价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磊燕 《企业家天地》2010,(1):49-49,51
《货币战争》作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白银未来货币属性的不断彰显和其本身存量的短缺将会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货币传导机制不畅的理论依据入手,对照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并结全中国当前的金融状况,论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渐近性。并对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转型期内的准备举措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初,中国被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丧失了金融货币的自主权,在外国银元入侵和本国滥发铜元的双重影响下,清朝国内货币流通体系极为混乱,货币制度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严复客观分析了清末货币乱局,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主张。严复的币制改革思想使用国际比较分析方法,扩展了国人的视野,开拓了国人经济学案例研究的先河,也是西方经济理论中国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渐进式的改革主张仍有现实启发意义。我们应借鉴严复广纳众流的务实研究方法,进行币制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要把握货币自主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要取信于民,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 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